第298章 :大唐的第一次远航

长乐公主虽然嫁给了赵王陈平安。

不过,她在一个月之后,依然还是坐镇京师国医馆,继续为妇女孩童诊治。

孙思邈如今也已经被国医馆给绑定了。

就好像是风筝一样,他和大唐之间有了一条线,一直牵着。

这条线就是国医馆。

以前的孙思邈喜欢云游四方,在各地为百姓们治病,看到过不少疑难杂症,也见识到了不少土偏方。

可如今,国医馆被推行之后。

这国医馆就不能没有他。

对于孙思邈来说,这也算是他的人生大事儿了。

陈平安说过,仅仅是他一人云游四方,所治好的病人,又怎能比得上教出来更多的医者,救治更多的病人?

还有一句话,也得到了孙思邈的认可。

那就是,这世上有一种病,是医生无法治疗的,那就是穷病。

更多的百姓连看病都看不起呢。

更别说抓药治病了。

国医馆要做到的就是让更多的百姓可以看病,甚至是能够抓药治病。

降低看病难的门槛,降低药材的价钱。

因为有了国医馆,私人医馆为了生存,只能是降价,只能是薄利多销。

这样一来,也就有利于病人看病和抓药治病了。

国家、国家,有了千万家,才能形成一个国,而有了国,才能护卫千万家。

朝廷的职责就是规范各行各业,不管是医馆还是面馆,都应该有一个规章制度。

所有人都应该在大唐的制度约束下安居乐业。

这样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安宁祥和的太平盛世。

所以,孙思邈也就一直在国医馆,教导那些医者,学会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等医书。

长乐公主其实并不是孙思邈的那些弟子之中医术最高明的,处于中等的水平。

但是对于妇女孩童们来说,长乐公主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大唐的风气算是开放的,却也有着礼教、礼节。

有一些病。

真的是不太好望闻问切。

长乐公主学医,带动了大唐女医师的发展和体系的壮大以及完善。

如今,也有着不少的女医师。

就算是私人医馆,也都配备了女医师坐诊。

所以,没有人会对结婚之后的长乐公主继续在国医馆坐诊,说什么闲言碎语。

任何一句不好的话。

都可能惹来众怒。

甚至是来自于官府的惩罚。

陈平安自然是支持长乐公主继续在国医馆坐诊,支持她的事业。

不能因为两个人的结婚,就让长乐公主天天守在大阁楼,成了一个花瓶。

傍晚时分,夕阳斜照,陈平安轻轻推开医馆的后门,步入这方静谧之地。

他身着简单的文士服饰,眼神中满是对妻子的温柔与骄傲。

见长乐公主李丽质正沉浸在医书的海洋中,他缓步上前,轻声唤道:“丽质,休息一下吧,眼睛都看累了。”

长乐公主李丽质闻言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温柔一笑:“平安,你回来了。这些医书真是博大精深,每读一遍都有新的领悟。”

陈平安走到她身旁,轻轻抚过书页,笑道:“正所谓‘医道无涯’,你既有此志,我自当全力支持。记得初时,你还担忧自己身为公主,难以得到世人的认可。”

李丽质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是啊,那时我确实犹豫过。但你说过,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无论身份贵贱。而且,医术若能救人于危难,那便是最大的功德。”

陈平安点头,目光中满是坚定:“正是如此。丽质,你的医术天赋是我所不及的,你应该站在更高的舞台上,用你的医术造福苍生。我在你身边,就是你的坚实后盾。”

李丽质感动地握住陈平安的手,眼中泛起泪光:“平安,谢谢你。是你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有勇气踏出这一步。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两人相视一笑,温馨而默契。

此时,窗外传来孩童的嬉闹声,为这静谧的医馆增添了几分生机。

“对了,平安,”长乐公主李丽质突然想到什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最近在研究一种古老的草药,据说对治疗伤寒有奇效。我想亲自去郊外采集,实地验证它的疗效。”

陈平安闻言,眉头微皱,但随即舒展:“你的想法很好,但务必小心。我陪你一起去,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也能确保你的安全。”

李丽质笑靥如花,点头应允:“好,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这些年来。

两人也是书信不断。

有时候,还会在一起晒一晒药材,又或者是踏青、烧烤等。

除了不能离开长安城太远,不能云游四方。

他们几乎是领略了长安城周围的所有景色,感情也早已经深厚了。

所以,也不存在,两个人结婚之后,还要磨合一下感情。

陈平安支持长乐公主李丽质学医,也支持她在国医馆坐诊,让她有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最起码,不会再守着闺房,当一个文静的儿媳妇,最后早逝。

长乐公主却也留出一部分时间,慢慢地接触着赵王府的一些事情。

也只是了解,并不会插手。

毕竟,她只懂行医治病,却不懂经商赚钱。

而且,她也从不会把国医馆的事儿,带回家,每一次回到赵王府之前。

也都会先去原本的公主府邸,洗漱一番之后,再回到赵王府。

因为她知道自己接触的那些病人的身上,会携带一些人看不见的东西。

陈平安说是细菌和病毒,而师傅孙思邈则说那就是邪气。

故此,长乐公主从不会把邪气带回赵王府。

因为后院还有刚刚出生的陈云琅,他还是婴儿,体质最弱,最容易被邪气入体。

长乐公主这般态度,自然也是获得了吴依依的尊敬。

陈平安自然也乐意见此,少了一些烦恼,可以专心的做自己的科研。

让蒸汽机成为更强大的动力机,生产出来小型的四轮货车。

当然,想要提高动力,减小动力损害,橡胶轮胎也是必备的装备。

如何熬制橡胶,生产出来橡胶轮胎,也是将作监最近要研究的项目。

到目前为止。

造车坊用的还是钢铁车轮,没有橡胶轮胎。

故此,乘坐在上面的体验感并不是很好,不过嘛,减震系统已经有了。

多多少少,还是改善了不少。

贞观十二年九月。

第一艘大唐远航商船‘远航号’在东瀛的西北海岸的码头上,进行试航。

用了差不多八个月的时间。

从最开始的立项,到一个月的材料和工匠人员的筹备,再到开始动工。

整个船体采用的都是北海造船厂最好的工艺水平,经过了好几次的实验。

最后才打造出来一艘能够乘坐着一百人左右,携带十几万斤货物的大型船只。

上面配备着三个桅杆,还有最好的帆布。

除此之外,也有动力系统。

那就是人力车转化成为的螺旋桨。

一共是四个大型的螺旋桨,船体的两边各一个,再加上头部和尾部各一个。

可以改变航行的方向,也可以提供动力。

四个人力车,用齿轮带动皮带,皮带带动齿轮,最后带动螺旋桨。

方案是可行的。

只要是这一艘巨大的远航号可以在海上航行就可以了。

速度再慢。

那也是在航行。

要是有了电力作为动力系统就好了。

可惜,现阶段,把蒸汽机装在船上的方案,还在研究之中。

北海造船厂那边,其实已经在进行各种实验了。

打造了好几艘船只,大大小小的都有,然后配备了蒸汽机作为动力机。

然后让蒸汽机带动齿轮,最后带动螺旋桨。

只不过,到现在还在实验之中,还没能试航。

而远航号采用的还是比较原始的办法,不过,这么大的巨大商船,用人来划桨是不可能的。

有工匠也想到过,用人力机带动非常大的木浆,从而划动商船。

然而,在实验的时候,螺旋桨的速度明显是快过木浆的。

故此,大唐的轮船其实也已经进入了螺旋桨的时代,拥有了更快的速度。

“启航!”

随着商船的领头人一声令下。

船厂挥舞着旗帜。

水手们各就各位,开始统一步伐,用力蹬着脚踏。

水手们蹬着非常大的人力机,然后力道何在一起,带动了皮带的转动。

皮带带动了齿轮,作用在了螺旋桨上面。

螺旋桨开始转动。

三个非常大的螺旋桨慢慢地转动着,从而推动了巨大的轮船缓慢地航行。

“动了!”

“真的动了!”

“太好了!”

水手们和商贾们激动不已。

在这上面的只有少部分大唐人,其他的都是高句丽和东瀛的人。

包括那些蹬着人力车的壮汉,都是高句丽的人,他们训练了大半年的时间。

就是从各地挑选腿力可以的人,然后训练他们,让他们的腿力更好,可以蹬着这个费力的人力机。

“起风了!”

“快,扬帆!”

等到巨大的商船航行到了海面上,海风也就有了。

船长当即下令,扬帆。

有了船帆,受到风力的推动,商船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呼!”

海风越来越大。

他们距离海岸也就越来越远。

然后一路向北。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远航,也将会是一场铭记史册的远航。

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一路往北,再往东,前往另一片大陆,大唐人称之为北俱芦洲。

在他们的船上,还有一份地图。

这一份地图,大唐的很多人都收集过,来自于大唐邸报上面。

而如今,他们要凭借着这一份地图,寻找在海洋的对岸那边的北俱芦洲。

按照大地是一个球。

大唐乃是东胜神洲的这个说法。

他们一路往北,再往东,到达的地方,也并非是东方,而是北俱芦洲。

在北俱芦洲的南边,就是南瞻部洲。

同时,因为某一些原因,在西牛贺洲的南边,也有一个南瞻部洲。

也就是说。

南瞻部洲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两个。

至于原因,大唐邸报上面没有写出来。

这么大的船,其实也没有带多少货物,大部分都是粮食和穿的,还有一些兵器。

因为在海上航行,一旦迷失了方向。

他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也找不到人,那么,也就相当于是没有了食物。

特别是水源,必须要保证携带的水,足够他们航行一个月左右。

为了不迷失方向。

他们也是按照地图上的海岸线缓慢地航行着,从东瀛到了高句丽北方的更北之处。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他们在这里选择了合适的地方靠岸,寻找人烟的同时,也在补充水源和食物。

水源自然是来自于当地的河水、溪流等,食物则是直接登上岸边开始狩猎和捕鱼。

在这船上的水手都是捕鱼的能手,原本就是海边的渔民。

补充好了水和食物之后。

他们又开始继续航行,一直到了更北的地方,再从这里一路往东。

而这时候,北风呼啸。

很容易就把船给吹的飘离了海岸线,需要他们一直进行更正方向。

而这一次,他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终于是到达了北俱芦洲。

“这里……似乎就是北俱芦洲?”

船长看着眼前被白雪覆盖的地方,疑惑道。

身边的商贾说道:“不知道是不是,按照路线,我们走的应该没有错。”

另一个人直接说道:“是不是,我们登上岸去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还有一个人接话道:“对,登上岸去看一看。”

“赵王有言,北俱芦洲的人和西方的拜占庭人差不多,不过也有一些区别。”

“这里的人似乎未曾受到教化。”

“犹如千年之前的炎黄部落时期,若是我们见到的是这种部落差不多的环境,那就说明,这里应该是北俱芦洲了。”

准备好了之后。

众人开始登上岸。

水手们穿上了盔甲和兵器,开始探索着这一片未知的区域。

走了大半天。

没有在这周边见到人。

这里是地球的北部地区,按照如今的时间,是十一月中旬。

北地自然是进入了寒冬时期。

很少有人能够在漫长的冬季中,生活的很好。

在没有很好的过冬手段的时候,也没有人喜欢这漫长的冬天。

所以,在这北地,是看不到多少人的。

船长只能是驻扎在海岸边,修整之后,再进行探索,最好绘制出来地形图。

以方便他们以后在这里建造码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