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铁轨

贞观十二年冬。

大唐的第一次远航算是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

远航号直接就到达了北俱芦洲。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从北洋一直航行,到达了同样天寒地冻的北俱芦洲。

东瀛和高句丽双方的商贾们,正在积极地探索着这一片区域。

根据大唐邸报上面绘制的地图来看,这个北俱芦洲非常大,还是一片荒芜之地。

若是可以,高句丽和东瀛迁移到这里,再一次在这里建立他们的王国。

也不是不可以。

大唐的实力太强大了。

压的他们抬不起头来。

得知大唐想要远航,想要寻找北俱芦洲,还要用他们的人,还给他们打造了这么一艘远航号。

他们自然是十分愿意的。

如今,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是找到了北俱芦洲所在之地。

现在是冬天,这里的已经是白雪覆盖。

而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其实也已经开始结冰,并不适合航行。

他们要在这荒芜之地度过冬天才行。

好在,他们带来的食物是足够的,省着点儿,再吃上一个月的时间。

毕竟这些也不能长期保存。

他们还是需要在这北俱芦洲之地寻找到充足的食物,然后保存起来。

以方便开春之后,可以返航。

一边安营扎寨,一边修建沟渠作为防御之用,一边分出小队开始狩猎。

整个远航号一共有着一百八十多人。

这些人,有着水手,也有着武士,也有着工匠、厨子等。

每一个人,都是经受过培训,也学习过户外生存的本领的人。

狩猎对于武士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而他们有着最好的盔甲、兵器、弓弩、圆盾等,对付一个狮子什么的,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大雪封山,动物出来的就少了,必须要设置陷阱,才能捕捉。

狩猎得到的猎物,经过处理之后,就可以作为烟熏肉,风干以后,做成肉干,保存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一边狩猎,一边探索周边的区域。

有着大唐邸报上面的地图,若是他们到达的地方分毫不差,就是北俱芦洲。

那么,他们完全可以按照地图的绘制图来进行探索,也能作证自己是不是到了北俱芦洲。

按照海边这种路线来看,他们是真的到了北俱芦洲。

而这,用了十天的时间。

长安城这边的冬天,烟雾就多了起来。

空气中也总带着一点儿石炭的味道。

在这个没有暖气供应的时代,百姓们想要取暖,都是以炭火为主。

而高炉炼体和炼焦之法提高了铁的产量,暖炉这种非常好的保暖工具,也就慢慢地走进了百姓人家之中。

铁炉子里面放着木柴,又或者是有钱的,放上石炭,可以让整个房间都温暖如春。

这种暖炉的保暖效果是真的非常好。

就是要通风。

这一点,每年的大唐邸报上,到了冬天,都会进行宣传。

注意通风。

不能因小失大。

石炭会产生一些毒气,若是不通风,就会中毒。

以前,百姓们不知道。

对于石炭的用法也就比较粗糙,也出现过意外的情况。

不过嘛。

他么并不太明白。

后来也有了经验,而大唐邸报上面对石炭的燃烧进行了解释之后。

百姓们才明白。

原来不通风,那种闻起来有一些刺鼻的味道,就是毒气啊!

有一些人为了不出现意外。

都是坚持用最好的木炭,木炭也是非常耐烧的,放在暖炉之中,把暖炉烧红了,室内的温度还是一样可以提起来。

皇宫中用的就是最好的木炭,因为石炭虽然耐烧,可是容易产生毒气。

为了不出现意外,也为了不伤害身体。

陈平安的建议就是用木炭。

像是长孙皇后这种有着呼吸道疾病的人,就不能用石炭。

石炭产生的一些气体,很容易让长孙皇后有着过敏反应,影响到她的身体健康。

李世民看完了陈平安写的史册,发现宋朝的史册写的更快一些。

“宋真宗就只有一个澶渊之盟?”

“在位十几年,就做了这一个事儿吗?”

陈平安回道:“陛下,臣对于宋朝的历史所知不多,这些也是臣所能记得的所有内容了。”

李世民抿了抿嘴,想要说什么。

话到了嘴边。

却又换了个意思。

“嗯,你能记得这么多的史册,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很多人可能也只是记得很多的大概,还没有你这么全面,你应该很不错了。”

就算是天纵奇才,也不可能什么都会一点点。

陈平安的造诣已经非常高了。

他也不是真正的仙人,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前知两千年,后知两千年。

就算是他李世民,看完了史记,也不可能把整个史记都给背下来。

“宋仁宗不愧是能够得一个‘仁’字,这等胸怀气度,非常人可能比也。”

要知道,宋仁宗被那些文官们给仅仅地掌控着,稍微做的不对。

就要被谏言。

文官的唾沫都飞到了他的脸上,他还要自己擦干净,然后回一个笑脸。

陈平安也很佩服宋仁宗。

一个皇帝,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也是少有。

一般人若是坐在了那个位置上,要么胡作非为、任意妄为。

要么,就是玩弄权术。

还有一些,则是躺平。

而宋仁宗算得上是一位励精图治,真正一心为了国祚的皇帝。

只不过,他的功过也是议论比较大的。

李世民也只是说了宋仁宗的仁,却没有再说其他,因为没法说。

在宋仁宗期间,出现了‘庆历增币’、‘庆历新政’,一个是大宋对外战争的失败。

泱泱大宋,却给蛮夷上贡。

当真是一种屈辱。

而一个庆历新政,却又失败了。

也说明,宋仁宗太仁了。

若是李世民在那个位置上,怕是已经血流成河。

若是朱元璋,估计已经堆起了尸·山。

弊政不改,内忧不断,文括武嘻,何以镇压四海?

李世民也终于是看到了只有文官,以及重文轻武的下场了。

同时,也看到了王朝周期律。

立国之初,帝王都是励精图治,可是一代两代还好说,三代之后,必出昏庸无能之君。

唐朝在唐玄宗之前,都还算是盛世。

虽然出现了武氏这么一档子事儿。

但是武周之治也算是可圈可点,朝堂之上的争斗,也都是明争暗斗,没有殃及到地方。

不管朝堂之上怎么乱,地方上的百姓还能勉强过着安稳的日子。

然而,宋朝不一样。

因为宋朝有一个北宋和南宋。

可以说,自宋江和方腊之后,就没有消停过。

一直都是战火不断。

百姓们流离失所。

不过,再用兴衰来看。

其实都差不多。

唐朝自唐玄宗之后,国力一直都在下降,也一直都是战火不断。

最后直到大唐的余威彻底没了。

宋朝也是一样。

北宋之前还可以说上一个丰享豫大。

北宋之后,便是国力逐年下降,最后直到亡了国。

其原因也都是各方面。

唐朝尚武,宋朝重文。

唐朝的藩镇割据,宋朝的外敌入侵。

唐朝尚武镇压着外族,拥有着安西都护府,偌大的疆土,最后也亡于尚武。

宋朝重文,一直以怀柔之策对待外敌,忍让、忍让、再忍让,燕云之地割让出去,就再也没了能力收回来。

李世民没有看到南宋时期的大宋。

所以,现在还不会做一个比较,也不会领悟王朝周期律的真意。

陈平安这一次给他写的史册,就是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三位大宋皇帝的史册。

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宋仁宗的庆历增币和庆历新政,宋英宗在位四年,也就是一个萧规曹随。

故此,也没有写多少。

主要还是这段时间,确实是比较忙。

蒸汽机的研发也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

小型蒸汽动力机已经可以装在车上,按照规格打造火车,带着车棚的那种。

就是这蒸汽动力机需要烧锅炉,需要石炭和水的供应。

要说方便。

确实是方便。

只需要有足够的石炭和水,就能够一直行走。

要说不方便,也确实是不方便。

带多了石炭和水,增加了重量,速度也就慢了不少,还会占据空间。

带少了。

行驶的路程也就减少了。

所以,一般的民用还是不行,最好的用途还是用来拉货。

经过了技术的改进之后。

造车坊那边也就又用上了最新研发出来的蒸汽动力机,制造大型货车。

而能够买得起这种大型货车的商贾们,也都不简单。

最先购买的就是何潘仁等皇商。

因为李世民把造车坊当做是皇商来管理,特别建立了官署,技术没有下放。

有人不满这一点。

本不打算购买,让造车坊的车辆卖不出去。

然而,当皇商们用上这种货车,开始运送货物,一次性运输的粮食,是以前的好几倍之多。

几十万贯买这么一辆货车。

省去了太多的人力和物力,也就省去了很多的成本,节省下来很多钱。

几年就能够回本了。

其他的商贾们自然也眼红。

忍不住,还是买了一辆,用来运输货物。

造车坊后来更是推行了车贷,也就是签订契约,首付八万,就可以先用车。

一年还多少钱就可以了。

这种办法,也很快被商贾们学会了。

先首付,再年付。

这样一来,贵重的货物,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贵。

早买早享受嘛。

造车坊本来制作一辆蒸汽机车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故此,也不急着需求订单量。

再加上,一辆车的出去成本之后,也能够保证他们的工钱和在将作监那边一样多。

当然,以后要是能够生产小型的蒸汽机车,买的人更多了。

他们赚的更多。

陈平安讲述过公·有·制,国有制,私营企业等相关知识点,让李世民受益匪浅。

最起码,他现在手中掌握着越来越多的皇商,成为了这天下最有钱的人。

最起码,什么与民争利这种被官吏们下套的思想,也不存在了。

什么商贾重利,都去经商了,也就没人种地了。

可人人都种地了。

那百姓们种出来的粮食又怎么变成钱?

从这些年来看,商贾们发展起来没什么不好,主要还是要有一个监管机制。

朝廷若是实行不了监管机制,导致监管缺失,也确实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但是不能因此就完全打压商贾。

士农工商四位一体,缺了谁,都不行!

陈平安手持一根细长的竹枝,在沙盘上轻轻勾勒,随着他的动作,一个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逐渐显现轮廓——那是火车头的简化模型。

工匠们面露惊异之色,窃窃私语,对这奇异之物充满了好奇与不解。

“诸位,”陈平安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工坊内的嘈杂,“今日,我欲与尔等分享一项新的技术——火车与铁轨。”

他缓缓展开手中的图纸,那是他凭借记忆与想象绘制的,上面详细标注了火车头的结构、蒸汽机的运作原理以及铁轨的铺设方式。

这是以前就绘制出来的,然后又经过了很多次改良,才终于有了这个非常成熟,并且已经是无限接近的最新的图纸。

“火车,乃是一种能够在铁轨上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它依靠蒸汽机产生的强大动力,驱动车轮在平滑的铁轨上飞驰,日行千里,非人力所能及。”

接着,陈平安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从水的加热蒸发产生蒸汽,到蒸汽推动活塞运动,再转化为车轮转动的力量。

“而铁轨,”他继续说道,“则是确保火车平稳、快速运行的关键。它们由坚硬的铁质材料制成,铺设在地面之上,形成两条平行的轨道,火车的车轮就沿着这两条轨道滚动前进。铁轨的设计不仅减少了摩擦,还大大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陈平安还命人搬来了几块木板和木块,搭建起一个小型的模拟轨道,并用竹条和丝线制作了简易的“火车”模型,在轨道上缓缓前行。

虽然简陋,但这一演示却让工匠们惊叹不已,认认真真地听着陈平安讲述其中的奥妙。

“此等技术,若能得以实现,必将大大改变我大唐的交通格局,促进各地物资流通,加强边疆与中原的联系。”陈平安满怀激情地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