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争取主动
三四堆人正在烤鹿肉吃,一边吃一边总结过去畅想未来,乐得不可开交。
其他人或许感觉不太明显,但大观园里头的人,无论是主子还是下人,都比从前的门路更活,手头更宽裕了。
责任承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如今大观园里每一片园子乃至每一寸土地都有人专管,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不仅各司其职,而且干得好坏与否直接与自己的收益挂钩,这样谁不想干好?
尽管眼下天冷已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但大观园里依然有欣欣向荣的一面。
因为宝玉早已向他们传授了暖棚种植的技术,除了大冬天可以种植的菜肴,像大夏天种植的西瓜、黄瓜等也没问题了。
宝玉向尤氏、凤姐明确指出,待来年必须将大观园的治理经验推广到两府。
其实尤氏与凤姐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宝玉不愿意“杀”得太急。
因为一旦整改,便意味着有不少人被淘汰出局,美名其曰“开恩放人”。
宝玉确实不想一上来就“大开杀戒”,所以有心缓了一缓整改方案。
一来怕操之过急物极必反。
二来太早时候他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执行力自然不及现在。
再着没有大观园整改成果作为依据,说服力肯定也要差一大截,说服力不足,反对反抗的人自然就多了。
当然宝玉还有一层考虑,有心缓一缓的过程中,可以对府里的下人暗中评估,看看到底哪些人是真合格,哪些人不合格,同时也给某些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知道将要整改了,从前做得不好的是不是要努力些才不被淘汰?从前做得好的是不是要更加努力有机会向上爬?
毕竟一旦整改,各职位的人员就会有大变动,或许不起眼的要被提拔起来了,比如像小红;还有一些得势的将被降下去,比如像李贵的母亲李嬷嬷……
总之,有能力者升,无能力者降,合格者留下,不合格者淘汰。
大观园整改就是这么过来的。
荣国府宁国府两府若要整改也将一样。
如今,整改的这条路没有人怀疑,都知道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所有人都清楚不会来得太晚。
有句话下人只是不敢说,但谁都心知肚明:要知道贾府嫡系子孙都被“整改”了一个遍,更何况是下人?
所以尽管整改尚未开始,但两府的下人已经规规矩矩了。
这也是为什么尤氏与凤姐那么感谢宝玉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宝玉看来,如此大的家族,成百上千的人,仅仅规规矩矩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行。
所以不合格者必须淘汰。
老弱病残的必须开恩放走,还是那句不中听的话:软弱与仁慈会害死人的。
整改将是来年的重头戏之一。
反正基调已经定好了。
风声也早已经传出去,只等着宝玉一句话,说整改便立即开始推行。
整改是为了“人”,清除一部分,放一部分新鲜的血液进来以整合。
除了整改一项,来年另一项重头戏就是开源节流了。
人整合完毕得有事做,不能整天得过且过闲得蛋疼。
大观园里以及跟随宝玉的人,如今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就是有事做。
像李贵、贾芸、焙茗他们,不是大观园里的,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人忙碌起来的时候精神面貌也不同。
当然心惊胆颤的下人也不在少数,生怕成为“开恩”的对象。
两府的主子们当然乐见其成,整改后虽然伺候他们的人少了,但每天有事儿做大有盼头,日子过得充实多了。
正当大家其乐融融畅想未来之时,麝月来禀报说宫里夏太监来了。
凤姐不由得一紧,忙问道:“这个时间点儿他来干嘛?”
麝月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他只说要见我们宝二爷。”
“见我?”宝玉也是一愣,夏太监不就是那个夏守忠吗?
六宫都太监,是有实权的宦官。
宝玉印象里,负责到贾府降旨的是夏太监,出来道喜的也是这个人,清虚观打醮时贵妃打发出来送银子和节礼的依然是他。
屡次勒索贾府,自己来,有时候还派小内监来,三番五次到荣国府借钱。
关键是每次有借无还。
说实话宝玉对这个人的印象并不好,在此之前也没有打过任何交道。
不知为何突然来点名要见他。
凤姐见得多,警觉地道:“我看他来八成没什么好事儿,指名要见你,想必是他得知你挣钱了,所以又想捞些好处。”
“他还欠我们家钱吧?”宝玉问。
“那当然,宫里欠我们钱的内监还不止他一个。”凤姐带着两分无奈,“那些人借钱倒是没什么,可总是有借无还,我们又不好意思开口要,搞得好像我们家里有很多钱似的,其实不过是碍于情面罢了。”
“夏太监欠我们多少钱?”
“我也记不清了,反正不少。”凤姐摇头道,“可你说不借吧?第一我们拉不下这个脸,第二宫中有事确实也能用到他。他肯定清楚正是这两个原因,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厚着脸皮来借,我现在都怕了,可不见又不行,人家管着六宫,权力大着呢。”
“既然他来了,躲着肯定不行,走,我也想见见他。”宝玉起身道。
“万一他真要借钱,你借是不借?”凤姐忙问。
“先看他借多少?我也正好有事要找他帮忙,去见过他再说。”
“我还去吗?”凤姐问道。
“指名要见我,那我一个人去就行,二嫂子不必去了,免得你拉不下脸,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关系的。”
“这样也好,不过这个人我们暂时得罪不起,你悠着点儿好。”凤姐还不忘提醒嘱咐宝玉。
“这个我知道,二嫂子放心。”说完,宝玉去了。
其实宝玉早想去外头活动活动了,包括皇宫里。
元春虽贵为贵妃,可宝玉并不清楚,元春在宫中到底什么处境,处于什么地位,又面临哪些威胁?
为什么宫里的太监纷纷来贾府借钱,借去却敢不还再借?
到底与元春有没有关系?
对这些宝玉还是懵懵懂懂一无所知。
其实非常有必要弄明白,而且还要告诉他们:贾府不仅仅只有一个贵妃。
若将元春送进宫里看作是挽救贾府不败的一次挣扎,那这不是最后一次。
最好将“挣扎”二字也去掉。
若只是“挣扎”,难免会被人拿捏,必须拥有绝对的主动权才行。
宝玉要做的,正是这样的事。
不仅在贾府,哪怕在皇宫里,他也一定要争取主动,不受制于人。
这个确实只有他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