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这场追逐一直进行了很长时间,齐顷公“三周华不注”,即绕着“华不注山”转了三圈。华不注,是一座位于济南市区东北部、海拔197米的山,又名华山,当然不同于北岳的那个华山,而是济南的华山,沿地而计估计有数里周长。齐顷公单车被追着绕这座山三圈,说明当时齐顷公的战车已经脱离了晋齐两军的主战场,落荒而逃。
但逃是逃不掉了,韩厥终于追上了齐顷公的战车。当时齐顷公的战车一头扎进树木,结果车轮被树枝给缠上了,车上三人作战多时,已经无力也无机会再逃了。
韩厥带人围了上来。齐顷公长叹一声,早上还是满满的自信,总认为凭着高固致师胜利的士气高涨,凭着自己的勇猛冲锋在前给将士们的激励,一口气就能吞了晋军,没想到居然落得个如此下场。
韩厥跳下战车,朝着逄丑父作了一揖,道:“没想到外臣能够在这里遇上君侯,真是三生有幸啊。”
齐顷公与逄丑父对视了一下,心里立即明白了,原来这位晋军将领根本不认识齐顷公,居然把逄丑父当齐顷公了。这个也难怪韩厥,因为逄丑父本就有准备,早已与齐顷公换了站位,齐顷公在车右的位置,而逄丑父在主帅的位置。tiqi.org 草莓小说网
这里,还必须要说明的是,我们看有关春秋的影视剧时,总看到某国国君在战场上的穿着是与众不同的,专用的冠帽、盔甲、武器什么的,其实不应该是那样的。因为在当时,无论是谁,只要上了战场,其衣甲帽盔是差不多的。
每个诸侯国都有其相对明显的战车和武器盔甲标准,所以齐顷公的武器盔甲与逄丑父、邴夏都是一样的。如果齐顷公的穿着打扮是所谓的国君类型的,那韩厥是不可能认错人的。
逄丑父大大方方地直起身来,坦然接受了韩厥之礼,故意长叹一声:“想不到寡人居然以这里与大夫相见。”然后,瞪了齐顷公眼道:“还不到华泉给寡人打点水来?寡人这个样子,已经很失礼了知道不?”
在战车上负责保卫主将安全,当战车陷入泥坑时要下车推车,当主将受伤了要帮助主将疗伤,当主将需要喝水进食时要为主将准备好,这些都是车右的职责。而此时,逄丑父故意将齐顷公当成自己的车右,暗示他赶快趁敌将未认出哪位是齐国国君前逃走。
齐顷公心里一阵感动,当然也是承了这个情,他唯唯诺诺地将戏做足,趁着逄丑父与韩厥大搞春秋战时之礼那一套时,假装去为国君找水离开,最后抽身成功逃出战场。
所谓战时之礼,当然很多,这里我们单讲春秋这样的贵族战役中,俘虏敌军君主的那一套规定动作,当然,晋国大夫韩厥是很懂这一套的。
韩厥走到自认为是齐国国君的逄丑父面前,再次躬身施礼,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酒杯和一块玉,恭恭敬敬地呈给逄丑父,道:“寡君派我们向贵国为鲁国和卫国求情,还反复叮嘱我们不要进入贵国的国境。但是很不幸啊,我们最终还是在贵国国境,并且与君侯您相遇。外臣实在没有办法,因为不能逃避,否则是违抗君命,丢寡君的脸啊。外臣不才,但很荣幸能够为君侯您驾车,那就让外臣来担任君侯您的车御吧。”
先施礼,再呈上酒杯和美玉,然后用客气得无以复加的话,把晋军进攻齐国的本意说成是为了帮助鲁国和卫国,还表示晋军是不应该进入到齐国境内的。进入齐国境内是一个意外,意外既然发生了,也就没办法了。不料却居然与国君您相遇了,那更没有办法了,只好请您上本人的车,由本人驾车把您送到我们的军营里去。
读到这样的故事,想想都好笑。虚伪不?虚伪到了极点,但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虚伪,这是礼仪啊。这一套,就是春秋时期的贵族战争的一个典型特点:哪怕是俘虏了对方的将领,必须礼遇,更不要说国君了。
就这样,逄丑父就成了俘虏。逄丑父也承着韩厥这一套春秋大义,他知道齐顷公已经走远了,便对车御邴夏喝道:“驾着寡人的车先回去,告诉将士们,寡人去晋营作客了,让高固带着大家都回国都去。对了,看到逄丑父,先把他给逮捕起来,让他去弄点水,半天也不回来,还知道自己是车右的职责吗?”
自以为俘虏了齐国国君的韩厥哪还顾得上什么其他小喽喽?更不多话,带着他认为的齐国国君便回营了。
齐军终于败退了,但总体上并没有溃。齐顷公回到齐营,顾不上吃饭,也不喝一口水,不擦一把脸,直接将他的副车给要来,然后,重新上车,对高固等人道:“跟着寡人,不把逄丑父给救回来,寡人不撤!”
几个意思?齐军不是败了么?是的,齐军是败了,但并非是败成没有任何战斗力了。齐顷公虽然差点被俘,但骨子里那种傲气与勇气还有义气却更高涨。逄丑父为自己而被俘,如果不把他救回来,自己算什么国君!
齐顷公率着数十辆战车,再次杀入晋军。要知道,此时的晋军已经成了胜利态势,大家几乎都不把齐军放在眼里,传说中的齐军在强大的晋军面前,不照样被击败么?
晋军主帅郤克听说韩厥俘虏了齐国国君,而且这一战,齐军已败,自己更是受伤不轻,也早就回营了。齐顷公亲自率着齐军再次投入战斗,令晋军一时猝不及防,就这样,齐顷公一队人个个似猛虎下山,在晋军军中横冲直撞,让晋军吃了些亏。
但晋军毕竟有着超强的实战经验,很快看出这只是一小股齐军的动作,所以,很快便围将上来。但由于齐顷公不要命地冲锋,居然带着齐军冲出包围。只是没能接近晋军大营,只好先行撤退回营。
回营后,齐顷公越想越不甘心,他喝了几口水,对高固等人讲:“走,跟寡人再冲一次,无论如何要把逄丑父给救回来。要知道,没有他,此时被俘的是寡人,就这样退回临淄,寡人哪有脸去见逄丑父家人?”
高固等人见国君如此仗义,不由大为感动。于是,在晋军以为齐军准备接受失败的事实时,齐顷公再次率领齐军向晋军发起了冲锋。
史料记载,齐顷公为了救回逄丑父,亲自率领齐军部分战车向晋军发起了三次冲锋,“三进三出”这个典故就是来自于齐顷公。齐顷公的三次冲锋,一次向晋军冲去,结果在晋军的重重包围下冲了出来。
他组织了第二次冲锋,这次冲向的是晋军的兄弟部队北狄武装。北狄武装已经知道这位玩命的主便是齐国国君,而且是为了救回自己的被俘的部将而如此玩命,所以对他非常尊重,非但不愿伤齐顷公,还有意保护他。
齐顷公的第三次冲锋则是冲向了晋国盟国卫国的军队,同样道理,卫军将士也很佩服齐顷公,见齐顷公战车过来,纷纷让道。
所以说,虽然齐顷公三进三出敌军,有一些人家不愿伤他的因素在,但至少有一点,他是一位勇敢的人,是一位讲义气的人,为了臣子可以不顾性命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值得尊重,连敌人都对他无比佩服。
到了后来,罗贯中先生在他的传世名著《三国演义》里,刻画了常山赵子龙带着刘备的儿子阿斗在长阪坡七进七出重重围困自己的曹军,估计是读了齐顷公这段“三进三出”历史的。赵子龙之所以能够七进七出,同样也是因为他的勇猛得到了曹军将士的尊重,当时曹操就下令:只可活捉,不可放箭。于是,赵子龙便得以全身而退。
只是,齐顷公最终也没能救回逄丑父。但齐顷公在鞍地之战中的神勇表现,让读史的人不禁对他刮目相看。是的,虽然齐军战败了,但败得有血性,有尊严。齐顷公不得不佩服晋军的战斗力,他也终于认清了形势,凭齐国目前的实力,确实不能与晋国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