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马周上任三把火

将作监监正这个位置在如今也是争着抢着的位置。

因为将作监给李世民创造的财富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是承担了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

只要是涉及到了财政,必然是一个肥差事。

高士廉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七年之久,如今终于是被人给弄下来了。

结果……大家还没挣了呢。

马周就坐上去了。

李世民这种独断专行,让很多人都是措手不及。

马周也是一样,任命下来的那一刻,多多少少有一些意外,却又感觉是在情理之中。

因为他在将作监作为高士廉的附属官员,也已经有七年了。

所以,高士廉离任之后,他成为将作监的监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马周在将作监七年,也早就发现了诸多问题:工程进度缓慢、质量参差不齐、有贪污腐败现象、资源浪费惊人……这些问题如同一道道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将作监的发展。

面对这些积弊,马周没有退缩,而是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

这也是李世民当初留了一手。

在安排高士廉为将作监监正的同时,也把马周派过去了。

一来,马周是陈平安举荐的,算是有着举荐之情,两人共事,马周也能念及陈平安的举荐之情。

二来,马周这人直言敢谏、尽忠尽职、谦逊低调、淡泊名利,心性和陈平安差不多,也应该能够和陈平安相辅相成。

李世民觉得除了高士廉、马周之外,再也没有人能够适合将作监监正这个位置了。

正所谓,上任之后三把火,马周首先制定了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了各级官员和工匠的职责与权限,规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

他亲自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者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这一举措迅速在将作监内部树立了威信,使得原本松散无序的风气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一做法,也得到了陈平安的全力支持。

别看他一直都是少监,在将作监这边也不管事儿,每天都是教课,又或者是和工匠们一起研究项目,进行发明创造,但是他在将作监的威望,一点儿也不必高士廉、马周少多少,甚至是能够和李世民相提并论。

毕竟,这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时代。

陈平安教授了他们多少手艺,如今还在教导他们数学相关知识呢!

这就是授业恩师!

再加上,不管什么时代,都是强者为尊。

陈平安在工匠一道上的水平,必然比将作监的工匠们高很多,当然,这个高,是意识高,至于实际上的上手操作,有一些工匠还是比陈平安强的。

但是意识上、学识上的高,那就是达者为师呀!

所以,陈平安支持马周的工作,也就给了马周在这将作监这边最大的靠山。

马周发现将作监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严重。

于是,他大胆进行机构改革,裁撤了冗余的部门和人员,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他还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官员和工匠积极工作、争创佳绩。

这个绩效考核也是在原本的绩效考核上进行了改善和完善,使得这个绩效考核更加的公平公正。

仅仅是这一点,其实也让将作监的大部分工匠都敬佩马周,也都愿意支持马周的管理了。

……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将作监宽敞的会议室中。

陈平安身着官服,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锐利而坚定。

他的对面,是将作监的监正马周,在这将作监为高士廉的副手七年之间,对机构内的种种情况了如指掌,却也深知改革的艰难。

“平阳郡王,”马周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今日相聚,为的是商讨如何有效裁撤那些冗余的部门和人员,让将作监的每一份力量都能用在刀刃上。”

陈平安闻言,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所言极是,将作监近年来确实因机构庞大、人浮于事而效率低下。但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谨慎行事,以免激起不必要的风波。”

七年了。

将作监一直在不断扩张,也不断在优化,也不断在把一些项目分到其他地域,减少京师将作监的压力,也能够带动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

然而,任何一个这种掌握着权柄、钱财的部门,时间长了之后,肯定是会出现一些硕鼠的。

陈平安在这将作监七年,对于将作监自然是无比的熟悉。

这就相当于是他的第二个家呢!

马周恭敬地说道:“请平阳郡王详细说说,哪些部门最为冗余,哪些人员又确实无所作为?”

陈平安沉吟片刻,缓缓道来:“依我之见,首先是那些重复设置、职能交叉的部门,如材料采购与库存管理,两者本应相辅相成,却因部门壁垒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再者,便是那些长期占据职位,却鲜有贡献的官员和工匠,他们或因资历老而懈怠,或因能力不足而无所作为。”

马周边听边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好,我们可先从这些方面入手。首先,整合职能相近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减少不必要的层级和审批流程。同时,设立绩效考核机制,对所有人员进行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但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陈平安担忧道,“如何确保这一过程平稳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马周目光深邃,语气坚定:“关键在于沟通与透明。我们需提前与相关人员沟通,解释改革的必要性和长远意义,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对于受影响的官员和工匠,要给予合理的安置和补偿,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此外,还要设立监督举报机制,确保改革过程公正、公开、透明,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

陈平安与马周深知,这场改革虽非易事,但只要齐心协力,定能打破陈规陋习,为将作监带来崭新的面貌。

“宾王兄,”陈平安最后说道,“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将作监的明天而努力。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将作监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马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敬佩。

两人又相视一笑,共同踏上了这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改革之路。

腐败问题是将作监长期以来难以根治的顽疾。

马周深知其害,上任后便下大力气整顿吏治。

他一方面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力度,对于那些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的官员进行了严厉惩处;另一方面则注重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担任重要岗位上的职务。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作监内部的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吏治风气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马周深知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他亲自参与工程质量标准的制定与监督,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质量要求。

同时,他还倡导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的理念,要求所有工程都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为了提高工匠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马周还组织了多次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

他鼓励工匠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工匠的技能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针对将作监内部存在的管理混乱问题,马周着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他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

同时,他还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官员和工匠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得有丝毫懈怠。

为了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马周还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马周对将作监的资源配置进行了全面优化。

他根据工程项目的优先级和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金、材料和人力资源,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

同时,他还推行了精益化管理理念,通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马周深知技术创新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

因此,他积极鼓励工匠们进行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他设立了专门的奖励机制来表彰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工匠和团队;同时他还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将作监的整体水平。

在他的推动下将作监逐渐形成了一种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经过马周的不懈努力,将作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程进度明显加快、工程质量显著提高、贪污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资源浪费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赢得了李世民的赞誉和信任,也赢得了广大工匠和官员的尊敬和爱戴。

有人虽然觊觎将作监监正的位置,但是马周上任之后,这件事情定下来了,大部分官员的态度还是有了转变。

像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正伦、段纶、戴胄这些官吏,是全力支持和配合马周的工作。

该对那些官吏进行清查的,吏部那边也是给出了卷宗,还有御史台那边也给出了巡察使、按察使的卷宗等。

可以说,这些跟随着李世民的老臣,在他们的心中,还是更愿意辅佐李世民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至于什么利益相关,对于房玄龄等人来说,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而长孙无忌不一样,他现在是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贯彻到底,甚至是铭记在心了。

在长安城的繁华深处,一座古朴而庄严的府邸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两位身影的轮廓。

长孙无忌和长孙冲父子二人围坐于书房之中,桌上摊开着几卷古籍。

长孙无忌轻抚着胡须,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历史的沧桑与对未来的期许。

长孙冲闻言,正襟危坐,目光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恭敬地答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空谈者,往往只知纸上谈兵,言之无物,行动迟缓,终致国事荒废,民不聊生;而实干者,则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勇于担当,方能兴邦富民,国家昌盛。”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赞许之情溢于言表,继而深入阐述:“确实如此。我朝初建,百废待兴,陛下励精图治,广开才路,正是因为深知空谈之害,实干之利。我们身为臣子,更应以此为鉴,不仅要言之有物,更要行之有效,将每一份心力都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为深邃:“空谈者,往往沉溺于幻想与空论之中,忽视了现实的复杂与多变。他们或许能提出种种美妙的构想,却缺乏将其付诸实践的勇气与能力。”

“而实干者,则不同。他们深知,每一个伟大的梦想,都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去实现。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长孙冲听得入神,不禁点头称是,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父亲所言极是,孩儿定当铭记于心,以实干为本,不尚空谈。无论将来身处何位,都将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尽心竭力,不负父亲与陛下的期望。”

长孙无忌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深知,有一些事情,若是自己都不当真,那再怎么表现,都是假的。

原本,他是有意想要向李世民为长孙冲求娶长乐公主,如此一来,两家将会亲上加亲。

也算是给长孙家找了一位靠山,有着长乐公主在,以后就算是发生什么,也能保证皇帝或者是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看在长乐公主的面子上,念及旧情什么的,对长孙一家手下留情。

长孙无忌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老狐狸了,自然是知道什么是狡兔三窟。

然而,陈平安的到来,让他看到李世民似乎有意想要把长乐公主许配给陈平安。

所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打算退而求其次。

想要为长孙冲求娶高阳公主。

但是在这之前,他也要教导长孙冲,什么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其实,这也不仅仅是让长孙冲牢牢地记住这八个字,更是让他自己也要牢牢记住这八个字,先骗过自己,才能骗过李世民,骗过朝中的那些大臣。

只有这样,大部分的人才会忘记他这个外戚的身份。

……

陈平安就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

嗯,一个父亲的身份。

就算是将作监那边换了一个监正,这新上任的监正马周正在大刀阔斧地对将作监进行改革,就算是将作监那边有着很多工作,他也要安排好时间,也要多陪一陪小云烨、小云菱、小芸萱他们。

陈平安决定带着孩子们到府邸后院的花园里玩耍。

花园中,百花争艳,彩蝶飞舞,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云烨,年约六岁,活泼好动,手中拿着一只精致的纸鸢,兴奋地跑在最前头,不时回头喊道:“爹爹,快来帮我放高些!”

陈平安笑着应允,接过纸鸢,轻轻一抛,再借着春风之力,纸鸢便稳稳当当地升上了蓝天,越飞越高,直至成为天际间一抹亮丽的色彩。

小云烨拍着小手,欢呼雀跃,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而小云菱年芳四岁,性情温婉,此刻正蹲在一片花丛旁,细心地观察着蜜蜂采蜜、蝴蝶起舞。

小云菱指着一只缓缓爬行的蜗牛,轻声对妈妈说:“阿娘,你看,这只小蜗牛也在赏花呢,它爬得好慢,但是好认真哦。”

吴依依在旁边凑过来看着,也笑着回道:“是啊,小蜗牛做事很认真呢。”

陈平安见状,心中满是欣慰。他缓缓走到姐妹俩身边,蹲下身子,温柔地询问:“小云菱,想不想听爹爹给你们讲个故事?”

小云菱立刻点头如捣蒜,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

于是,陈平安便以花园中的景物为引,编织了一个关于勇敢的小狐狸如何在花海中寻找宝藏,最终学会珍惜身边美好事物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引得小云烨、小云菱时而紧张,时而欢笑,连花园里的鸟儿似乎也被这温馨的氛围所吸引,停止了歌唱,静静地聆听。

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绚烂的晚霞。

陈平安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府中,虽然身体略感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幸福。

晚餐时分,一家人围坐一堂,分享着今日的趣事与感悟。

在忙,也不能忘了陪伴家人。

特别是刚刚生育不久的敬晓月,其实更需要陈平安的陪伴。

当然,陈平安也没忘了长乐公主。

什么熊猫玩偶、老虎玩偶,又或者是一些医术方面的书籍,又或者是风车、手术刀、钳子、镊子、听诊器什么的包装好,写上用途给长乐公主。

等过了一段时间,将作监那边大批量生产了,才会送去国医馆那边。

长乐公主也会时长写信给陈平安,表达写意,还会缝制香囊、鞋子什么的,还会给小云烨、小云菱、小芸萱缝制衣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