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姐弟俩

秀瑛望着嫩白的雪梨,眼中蒸出一层雾气。

瞥眼看见小安子脚上,穿着一双旧布鞋。

左脚大脚姆趾还戳破露出个头。

她径直回到房间,从钱搭子里取出两锭十两纹银塞到小安子手上。

“你拿点这银子,赶快去买一双皮靴子,一身御寒棉衣,还有春秋穿的衣裳等。”

“不不…芸姐,我怎能要你的钱呢?”

小安子连忙摆手拒绝。

“怎么?嫌弃姐姐的银子不干净?”秀瑛嗔怒道:

“告诉你,姐的银子一丝一毫都是干净的,这些都是姐演出时皇帝和皇后娘娘赏的,共有一百六十多两呢,这才二十两。”

“快拿着,否则,你就别给我送这送那的了。”

见秀瑛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小安子不收是过不了关。

“那行,我收下,可不需要这么多啊。”

“还有你义父啊!记住,要买皮靴,还有冬装和春秋装的衣裳都买,钱不够我还有。”

秀瑛强调。

“不是的芸姐,这二十两银足够了。”小安子着急回答,生怕她想歪。

秀瑛总觉得小安子舍不得花钱,不过是在敷衍自己。

但人家都已经这么说了,自己又不好再唠叨啥。

半晌,才戳穿似地嘟囔一句,“过些日子姐可要检查你的哦。”

声音虽小,但足够让坐在对面的小安子听见。

他猝不及防的一怔,又缓和地傻笑。

秀瑛喝了口雪梨汤,鲜嫩的甜味爽口极了。

她满意地眯起眼睛,慢慢品尝。

果真是东宫里的厨子,做出的吃食,那美味火候就没得话说。

这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的自家府里,她很喜欢吃母亲做的甜食。

又尝了几口,眼神忽然又沉闷起来,勺间捣着碗底,语气带着一丝哀婉。

“小安子你知道吗?我的父亲虽然公务繁忙,但是烧了一手好菜。”

“每日下朝归家,就会做一桌子好菜给我的母亲,两位兄长和我吃,从我记事起就是如此。”

听到这话,小安子沉默不语。

他能猜测到秀瑛肯定是大户人家出生,但是,没想到竟会是高官家庭的小姐。

每日下朝这四个字,表明她的父亲是位高官,当朝大臣。

这让他更明白自己与芸姐姐之间的差别。

提及父母兄长,秀瑛已经没那么伤心了。

现在更多的是思念。

父亲凌迟,两兄长被谑斩,母亲和嫡亲女眷送进教坊司,成为低贱的官妓。

不管怎样,她都熬过来了。

试问,除了死亡,还有什么坎是她过不去的呢?

“师傅,宫里太监都不是好人,您别和他们走得太近。”

前些日子,听说秀瑛跟大太监王景弘住在一起,他闻言有些伤心。

不过,说这话时,小安子才恍然记起自己也是太监,不由得垂下头。

秀瑛暗自摇头,“姐姐看你也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怎么会进宫呢?”

“我本是河南人,父亲是个员外,母亲是个通房丫头。”

“……”

了解后才知道,小安子家里原本有良田千余亩,三年大旱,播下去的粮食颗粒无收。

百姓都往北平府逃窜。

在苟延残喘之际,他父亲发现进王府为奴这个门路,身为庶子,就被迫走上了这条路。

“母亲是在逃亡路上饿死的,父亲听说燕王府里收奴才,一个人就给一百两纹银,就把我送进去,他拿到钱就跑了。”

小安子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秀瑛可怜又心疼,用手绢轻柔的帮他拭去眼泪,可叹一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小安子别哭了,你现在有义父罩着你,还有姐姐,别难过了。”

秀瑛摸了摸他的头,安慰道。

“芸姐,你想吃啥食物?”小安子关切道。

她歪头想了想,透亮眸子望着明媚的天空,小嘴张口笃定道:

“我想吃…红烧肉红烧鱼,嘻嘻…”

见秀瑛开心笑了,小安子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他没有作声,只是眼睛弯了弯,微微点了点头。

说是不能多待,但他还是忍不住留下,看着她喝完雪莉汤,肉糜菜粥。

就这样,他就十分满意。

“不能再耽搁了,我得回东宫去了,太子妃那边事挺多的。”小安子起身拍了拍衣袖。

“路上小心,弟弟!”

秀瑛起身相送,小安子伸出手阻拦,“芸姐别送了,快回屋里歇着,外面凉。”

他出了门,加快脚步往东宫走去。

兴许是心里高兴,也就不觉得有多远,撩起衣摆,步履生风。

到了东宫辕门口,瞧见徐大人和义父站在那里说话。

“奴才拜见徐大人。”

小安子对这位比自己仅长两岁的少年大臣,十分的尊敬和羡慕。

人家家族背景硬,人又聪明能干。

“哦是小安子,你回来了?”

徐钦云淡风轻。

“嗯。”

小安子稀里糊涂答应了一声。

他尚不明白,徐大人此话是什么意思?

徐钦朝罗平微微点了点头,转身向东宫内走去。

“那姑娘恢复得如何?”

待徐钦走远,罗平低声询问。

“回禀义父,她好多了,能在院里走动,还能喝下雪莉汤和一碗肉糜粥。”

小安子正往衣兜里掏那二十两纹银,准备交给义父。

没想到罗平已迈步往宫外走去。

“快回兰香殿去,太子妃正在寻你呢。”

小安子闻言,吓得头一缩,手从衣兜里退出,撒丫子往兰香殿小跑。

太子妃张氏平时就是个叨叨嘴,碎碎念。

小安子从北平燕王府开始,一直就在太子和她身边侍奉。

她已习惯使唤他了,对当地新入宫的太监宫女,她视而不见。

小安子犹如她身上的零件,转个身子不见着,嘴里就叨叨。

……

正月二十一,奉天殿。

这是永乐元年的第一次当朝廷议。

各部院寺等首脑们都卯足了劲,纷纷上表陈述,为各自部门争得最大权利。

争夺的焦点,无非是经费,权限和人员。

权限界定历来如此,扯皮拉筋没完没了。

经费也是老生常谈,试问封建王朝,有哪届朝代的国库是满满当当?

唯一官吏人员缺乏,是永乐元年的第一大奇葩难事。

想到去年朱棣入城时,三品以上文武降臣,拢共也就不到二十个。

方孝孺,齐泰,黄之澄等六部九卿一个不剩,全被满门抄斩,灭十族九族。

京城里五品以上官员,逃跑的十之七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