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公司的灯火依然明亮。我正在查看各地工艺基地的进展报告,何俊急匆匆地推门而入。
"林总,有个不太好的消息。"他神色凝重,"绿洲科技虽然在明面上吃了亏,但他们在暗地里开始挖我们的墙角了。"
我放下手中的文件:"详细说说。"
何俊打开平板:"他们开始针对性地收买我们联盟中的核心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匠人。而且......"
"而且什么?"
"他们给出的条件特别诱人,不只是高薪,还承诺提供独立的工作室和技术团队。已经有几个年轻人动心了。"
我沉思片刻:"通知各地负责人,明天早上开个视频会议。"
正说着,季雪匆匆走来:"林总,还有个情况。绿洲科技在网上发起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活动,矛头直指我们的联盟。"
打开社交媒体,铺天盖地都是相关话题:
"传统工艺是否应该适应市场?"
"坚持手工制作是否过于保守?"
"工匠精神与商业效率如何平衡?"
看似是理性讨论,实则暗藏机锋,把我们塑造成了"守旧派"的形象。
"他们这招够狠的。"王强也赶来汇报,"很多年轻粉丝都开始质疑我们了。"
我却笑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机会。"
众人不解地看着我。
"想想看,"我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绿洲科技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把话题引向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季雪眼睛一亮:"我明白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
"对,"我接过她的话,"我们要让大家看到,传统与现代从来就不是对立的。"
当晚,我们连夜制定了应对方案:
第一步:发起"新匠心运动"
邀请知名设计师与传统匠人合作
举办跨界创新工作坊
开展线上直播教学活动
第二步:启动"双向赋能计划"
传统工艺数字化保护
现代技术辅助创作
智能化工具研发应用
第三步:打造"文化融合实验室"
建立创新研发中心
组织跨界交流活动
孵化创新项目
第二天一早,视频会议如期召开。各地负责人纷纷汇报了当地的情况。
"其实年轻匠人最担心的是发展空间。"苏州负责人说,"他们怕传统工艺会限制他们的创新。"
景德镇的代表也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想法,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平台。"
我点点头:"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限制他们,而是给他们更大的舞台。"
就在这时,陈工兴冲冲跑来:"林总,您猜怎么着?m国的一家顶级设计公司联系我们,说想和我们的匠人合作开发新产品!"
这个消息让会议室一下子沸腾起来。
我继续说:"这就是机会。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传统工艺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的行动快速展开:
首先,联合国际知名设计师,启动了"东方美学新生态"项目。传统匠人与现代设计师共同创作,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火花。
其次,开发了一套智能辅助系统,帮助匠人提高效率,但又不失传统工艺的精髓。系统还能记录整个制作过程,形成完整的技艺档案。
最后,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匠心艺术节",展示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成果。
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动摇的年轻匠人不仅留了下来,还带来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一位年轻的漆器艺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它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让传统焕发新生。"
晚上,收到一封特别的邮件。是绿洲科技一位高管的亲笔信:
"林总,不得不承认,你们的视野和格局,远超我们的想象。或许我们可以谈谈合作?"
我将邮件转发给季雪:"你觉得呢?"
她想了想:"这可能是个陷阱,但也可能是个机会。"
"对,"我笑道,"与其斗个你死我活,不如寻求双赢。毕竟,文化传承需要各方力量。"
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星星,我突然想到:这场风波看似是危机,实则是转机。它让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让传统与现代真正地对话,让工艺与科技深度融合。
次日清晨,我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
"暗流涌动之时,正是我们扬帆起航的时候。让我们用创新的眼光看待传统,用敬畏的心态拥抱未来。我相信,这种融合不仅能让传统工艺绽放新的光彩,更能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这力量不是来自资本,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文化的生命力。它如同地下的暗流,虽然看不见,却能孕育出无限的生机。
喜欢我在校园当最强关系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