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鲁国后,孔子就带着他的得意弟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六艺修编中。
我们就让孔老夫子违心修编六艺吧,此时的鲁国,必须要关注天下大势了。
天下大势,最大的变化当然是吴国强势北上,与晋国争霸这档子事。
公元前484年,为了拯救鲁国,孔门高徒端木赐分别出使齐国、吴国、越国、晋国等列国,晃动着那根宝贝的三寸不烂之舌,达到了影响春秋历史的瞩目外交成就:
以求得最大的家族利益为目标,说服齐国执政的相国田恒放弃进攻鲁国,转而寻求与吴国一战;
以保护盟国取信列国诸侯为目标,说服吴国放弃进攻越国,转而进攻吴国,最终爆发艾陵之战,吴军大败齐军;
以进一步迷惑吴国创造奇袭吴国为目标,说服越国进一步向吴国示弱,并积极作好打击吴国的准备;
以保住中原列国诸侯联盟盟主为目标,说服晋国要重视中原事务,警惕吴国北上争霸......
一番神操作下来,一切都按端木赐和冉求计划中的那样在发展:
艾陵之战,吴军大胜,进一步振奋了吴王夫差那颗争霸的雄心,夫差日益骄横,那接下来就应该继续北上,进军中原,与晋国争霸。duwo.org 比奇小说网
晋国终于清醒过来,吴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晋国一手扶持的小屁孩了,如今的吴国,先后击败了楚国、越国、齐国等强国大强,完全就是春秋霸主的模样。
那还能放任你吴国佬乱来?两雄相争,必有一伤。看吧,最后受伤的,应该是吴国。
艾陵之战,齐军大败,田恒进一步以战争消灭了大把的政敌或潜在政敌,十万齐军牺牲于艾陵战场,整个齐国再也没有可以与田氏家族抗衡的力量了。
齐国田氏家族这份天大的利益,是鲁国人端木赐送来的,那总得给鲁国几分面子,不要再为难鲁国了。
越国积极主动参加吴军北上争霸,让吴国彻底放松对越国的监控,越国如同一只脱了囚笼的雄狮,已经把杀人的目光投向了吴国。
趁吴军主力北上,越军主力从背后向吴国发起偷袭,结果可想而知。
传统中原,晋国作好了迎接吴国的准备,摆出的当然是刀兵。
齐国已然趴下不动了,那中原传统诸侯卫国、宋国、郑国等国呢?还有我们的主角鲁国呢?
谁都逃不过吴国的北上!夹在大国争霸中间,包括鲁国在内,谁都不好过。
我们慢慢讲来。
公元前484年的艾陵之战,吴国战胜了强大的齐国,一下子令吴国骄横起来。
这一次,吴国名义上是为了救援鲁国而出的兵,如今在艾陵击败了齐国,帮助鲁国解决了重特大危机,那你鲁国难道不想表示表示?
夫差洋洋得意,对付齐国,强大的兵威就行。对付鲁国,还是得用那一招:彻底击中你的软肋,将你引以为豪的礼仪文化给踩到脚下,从此对咱大吴服服贴贴。
夫差想起去年,鲁国人杀一百头猪、一百头羊、一百头牛招待自己的场面,这种当老大的感觉实在太美妙,得再搞一次。
公元前484年夏,吴王夫差通知鲁哀公赴橐皋开会。会议的主题是重温旧盟。
橐皋,即柘皋,今安徽省巢湖市境内,当时已属吴国势力范围。
鲁哀公一听就头大了,这个旧盟,就是上次吴王夫差要求鲁国用百牢招待的那次盟会。如今吴国佬提出要重温旧盟,难道鲁国再一次用百牢规格招待吴王夫差?
整个鲁国都很气愤,但气愤解决不了问题,在强大的吴国面前,此时的鲁国如同是软绵绵面对着灰太狼。
实力,决定着国家的颜面和国际地位。
鲁国朝堂上,季孙肥、仲孙何忌、叔孙州仇等卿大夫均满脸黑线。鲁哀公本想唉个几声叹几下气,突见季氏家宰冉求和叔氏家宰端木赐均在场,就用求助的眼神望向两人。
冉求对端木赐道:“要不,子贡再出一次马?毕竟,与吴国太宰伯嚭相对熟一点的还是子贡。”
端木赐点点头,遂出列,向鲁哀公主动请缨出使吴国。
唉,关键时刻,还得看孔门弟子啊。看着端木赐辞别自己,踏上赴吴之路,鲁哀公既欣慰,又遗憾。
孔门弟子,个个人中龙凤,单单是子有和子贡这两位孔门弟子,就为鲁国立下不世之功。单凭这一项,你季氏就不应该为难孔夫子!
但季氏就这样为难了,你国君又能如何?
鲁哀公叹着气,此时的他也不会多想这么重要的问题。此时的现实问题是子贡出使吴国,会不会取得良好的外交成果。
端木赐带去了几车财物,这些财物照例给了吴国太宰伯嚭。吴国相国伍子胥奉命自杀后,此时吴王夫差以下最有权势的人,就是这个太宰伯嚭了。
伯嚭非赏欣赏端木赐,既有本事,又有情商,人也长得帅,这样的人,谁不喜欢?
端木赐也不客套,他对伯嚭道:“太宰大人,此次奉寡君之命前来见您,是因为太宰大人是讲道理且讲礼仪的人。所以,关于重温盟誓这样的事,寡君非赏不理解。
寡君认为,盟誓是用来巩固信任的,以虔诚之心制定下来,用精美玉帛供奉在上,用专业言语共同缔结,因此得到神明护佑。
既然如此,那只要盟誓过了,就不能随意更改。重温盟誓,意味着对曾经立下的盟誓产生了不信任,需要再次用庄重的形式盟誓,这是对盟誓的更改。
盟誓如果可以更改,那就算是天天盟誓也没什么用。一个需要重温的盟誓,是得不到神明护佑的。因为神明会认为,这是对盟誓的亵渎!”
伯嚭听后,哈哈笑道:“子贡,就说到这里吧,要说这世上讲起大道理,估计没人讲得过你。既然你们的国君不希望再次盟誓,那就取消这项议程好了,又何必讲一箩筐大道理呢?”
端木赐也笑了,他也很喜欢伯嚭,喜欢伯嚭收下自己礼物的那种干脆。
能收下自己的礼物,那一定会帮自己达成使命。
更何况,伯嚭也是一位不但充满智慧,也浑身充满情商的时代牛人。
夫差最近的心情很好,对伯嚭的信任也到了顶点,几乎是言听计从。
伯嚭提醒夫差,吴国北上中原争霸,对其他任何国家都可以武力压制,但对鲁国,务必要讲礼仪。
要知道,成为诸侯联盟盟主的重要一环,是得到天子的敕封。而这一环,鲁国作为大周王朝宗邦诸侯,将会起到重大作用。
吴王夫差深以为然。
齐国趴下了,鲁国听话了,那卫国呢?
吴王夫差看着舆图,想起卫国就火大。因为数年前,卫国居然将出使到卫国的吴国行人且姚杀了!
当然,据说且姚这家伙到了卫国后目中无人,表现得过于嚣张,甚至向卫国索贿,确实该死。但你卫国无权杀他!
那就把卫国国君给叫来开个会,统一一下思想。夫差命人给卫国国君卫出公发了通知,通知前来参会。
卫出公顿时就慌了。吴国佬哪里是叫自己开会?分明是将自己扣押在吴国的节奏。
卫出公本不想去,但如果不去,那吴国大兵就直接打过来,凭卫国的国防实力,估计是要被吴国给灭了的。
去是要去的,但要动点手脚!
听说这次吴王夫差不但召集了卫国,还召集了宋国和鲁国,那就赶快联系这两位仁兄。
卫国紧急联系了鲁国和宋国,三国很快就背着吴国先行碰了个头。
围绕着吴国北上中原这一重特大形势,鲁国国君鲁哀公、卫国国君卫出公和宋国卿大夫皇瑗决定抱个团,三国订立盟约,向神明发誓,今后要同呼吸共命运,在任何国际事务上共进退,不能完全受制于吴国。
中原列国诸侯,打心里真心看不惯吴国。
有了这份盟约,卫出公整个就放松了,他哼着小调去参加吴王夫差召集的会议。
夫差把卫国、宋国和鲁国叫来开会的目的,就是希望与三个国家作一个盟誓,因为接下来吴国将要与晋国就谁为老大一事谈判,吴国需要广泛的支持。
但令夫差没料到的是,还没等吴国将盟誓议程启动,卫出公居然私下里发表不讲政治的言论:盟誓的内容未经国内集体研究决定,暂时不宜与吴国盟誓。
在卫出公眼里,吴国这种东夷野蛮之国,既残暴又无礼。这一次卫国、鲁国、宋国三大都已经结盟,怎么可以与你吴国再结盟?
卫出公没想到的,是鲁国和宋国迫于吴国淫威,不得不与吴国盟了誓。自己在吴国人主持的会议上,居然驳了吴国的提案,不参与盟誓,那岂不是自个撞南墙的节奏?
吴王夫差火大了,下令逮捕卫出公。
卫出公确实有点脑进水,连孔子都说过,被胁迫的盟誓不用遵守。既然吴国强迫盟誓,你盟个誓就得了,何必愣头青?
现在,吴国佬发怒了,吴兵如狼似虎般包围了卫出公住处,这一幕正好被陪同鲁哀公参会的鲁国大夫子服何和端木赐看到。
子服何叹了口气,对端木赐道:“按惯例,诸侯会盟,当盟誓等公事完成后,主盟的诸侯应表达对参会诸侯的感谢,并赠送食物,挨个告别。
如今,吴国非但不向卫国致谢,反而包围卫侯的住所,这是哪门子的礼仪?子贡与吴国太宰伯嚭相交甚厚,要不你去提醒一下他?”
端木赐的舌头,是那个年代最牛逼的玩意儿。伯嚭只听得端木赐将诸侯会盟相关事项一摆,就知道吴国又严重违反了礼仪。
盟誓,是双方平等且自愿的事,如果一方不愿盟誓,那另一方不得强迫。如果强迫,那盟誓的事项也是可以不用遵守的。
如今,卫国不愿盟誓,你吴国居然要逮捕他,这实在是严重违反礼法的。
吴国太宰伯嚭头大如麻,他不能向端木赐解释逮捕卫出公的原因,因为这实在太丢脸了,吴国好不容易主持一次诸侯会盟,总共邀请了三个诸侯国,结果有一个还不愿盟誓。
这样的国家信誉,实在差了点。
那就整个其他的理由。
伯嚭对端木赐道:“寡君之所以要将卫侯留下来,是因为卫侯来得迟了些,寡君还有许多事项要私下里与卫侯谈谈,子贡你就不要误会了。”
端木赐严肃道:“太宰就不要自欺欺人了吧。卫侯这次能出现在这里,想必在卫国国内由公卿大夫们经历过慎重讨论,最终决定参会的。
卫国这些公卿大夫们,并非是所有人都同意他来,卫侯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自己参会而国内安全无虞,这就导致卫侯到会晚了些。
太宰,你想啊,贵国主持的这次盟会,卫国那些支持卫侯参加的公卿大夫们,实则就是贵国的朋友,那些不愿意卫侯参会的公卿大夫们,实则是跟贵国对着干的。
既然如此,如果贵国扣押了卫侯,那实则就是打击贵国的朋友们,而让与贵国对着干的人得志。
我真替吴王担心,吴王欲称霸,却在诸侯盟会上扣押诸侯,这样一来,谁不害怕?如果吴王欲凭此称霸,那我看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伯嚭一听,太有道理了,于是将端木赐的话转告夫差。夫差一听是端木赐的意见,对伯嚭点点头,道:“子贡的话,寡人得听,待寡人成就霸主地位,一定要招揽子贡。太宰与子贡两人相交甚厚,届时成为寡人左膀右臂,霸业可定!”
就这样,卫出公虚惊一场,最后被释放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