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瑞兽之凤凰,亦被为丹鸟、火鸟等,一向被视为“鸟中之王”。在传说中,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梧桐不栖,被人们视为“羽虫”之长。
这样一来,前面我们讲过,龙为“鳞虫”之长,现在又有了“羽虫”之长,两长相配当然是佳配了,于是,龙和凤凰就被人为地配双成对了,形成了华夏文明独特的龙凤文化。
与龙一样,凤凰被视为中华民族图腾,那这个,图腾又是从何而来呢?
关于凤凰的来历,据说与龙差不多,黄帝兼并了三大部落和七十二小部落后,融合各部落图腾,组建了一个龙图腾。
但由于部落太多,实在没办法将所有部落的图腾都挖一个元素融合至龙图腾中,黄帝很头疼。
黄帝的第一夫人嫘祖想了个办法,她在这些无缘龙图腾的部落中,精心选择和组建,终于制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
黄帝帐下大臣仓颉将之命名为“凤凰”。
有意思的是,凤凰是两种“羽虫之长”,雄的为凤,雌的为凰,人们只是习惯与之相连,故称为凤凰。
令人费解的是,按理,羽虫之长的凤凰与鳞虫之长的龙这两大瑞兽相配,应是龙与凰相配为佳,但传统文化却是龙与凤相配,故一直就有龙凤呈祥之说。duwo.org 比奇小说网
其实,过于计较这些会将脑细胞给折磨坏的。从属性来讲,那龙与水有关,阴也;凤与火有关,阳也。按理,皇帝应穿凤袍、坐凤椅,皇后才是穿龙袍、坐龙椅。但几千年过来了,龙却成了至阳至刚的象征,而凤则成了至阴至柔的象征。
传说,凤凰在死后,会在自己休息的梧桐树下燃起大火,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且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又有“浴火重生”这种说法,所以凤凰也被称为“不死鸟”。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十二生肖里,有龙而无凤。但据说,十二生肖中的鸡,其原型正是凤凰。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种动物,除了龙之外,其他的都是如今的我们司空见惯的。于是,是否就可以认定,龙在古代确实是存在的,而非单纯的神话故事和图腾文化的产物?
十二动物外有一种也是民间司空见惯,那便是猫。这又是为何?
创造十二生肖的人类先祖大能,没给后人留下一个解释。
五大瑞兽之龟,别看这是如今的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在春秋时期,龟真的很令人着迷。
龟之背,纹理纵横宗密,被视为蕴含天地秘密,被广泛用于占卜,故龟普遍被认为是先行先知之灵兽。
春秋时期,无论祭祀、治病、出征、婚嫁、治丧等,都要用到占卜,而以灼烧龟壳最为普遍。
鲁国的臧氏家族,曾经收藏过一个大龟壳,被视为传家宝,后来在关键时刻,靠进献此宝及封邑给国君,总算保住了家族。
人们在发明竹简木片记录文字之前,龟甲被广泛用于记录,所以中国最早的文字,亦称甲骨文。
在人们心中,龟是长寿的象征。
如今,鲁国出了麒麟。麒麟因为性格温良,被视为远古五大瑞兽之首。麒麟过处,不践踏生灵,甚至不伤草木,被视为仁兽。
麒麟走过的地方,都会给那里的人们带来祥瑞,是祥瑞的象征,古来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说法。
所以,当孔子向众弟子解释了远古五大瑞兽后,尤其是鲁国如今出现的麒麟的象征意义后,众弟子都很高兴。
麒麟一般是不轻易出现的,如今居然出现在鲁国,难道鲁国走向了盛世?
只有孔子长叹一声,道:“麒麟这样的仁兽,其出必有明君在位,以示祥瑞于世。
想当年,帝尧时期,人们可见麒麟游走于郊外,皆知麒麟为仁兽而不忍伤之。大周将兴,故有凤鸣于岐山,麒麟游走于野外,人们见之,皆以为祥瑞。
自古至今,我所知道的,麒麟两度现世,皆开创了太平盛世。
如今,王室衰微,鲁国非但无明君,更是礼崩乐坏,麒麟却现世于鲁国,本亦算是天降祥瑞,但却无端被害,那鲁国还有救吗?大周王朝,还有救吗?我等殚精竭虑,修学着书,传教授道,又有何用?
罢了,罢了,《春秋》一书,就修编至此吧。”
言罢,孔子老泪纵流,掩面而泣。
史料记载,自鲁国发现麒麟之后,孔子不再修编六艺,包括《春秋》。
严格意义上讲,《春秋》其实并非孔子所着,而是孔子作了整理修订而已。只是,经孔子修编以后儒家弟子进一步注释立传后的《春秋》,影响力更大。
当时,鲁国史官把当时来自于各国的重大事件,以及鲁国的重要事项,按国君在位年数,及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予以记录,具体格式模板为:鲁某公几年,春,何事。
这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经孔子修编后,成为儒家其中之一的经典着作。
孔子修编的《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有意思的是,这段历史,与大周王朝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起,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崩,总共295年,大体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这便是春秋的来历。
春秋与战国,成为大周王朝后半段的历史,史称东周。
当然,许多史学家认为,战国开启的历史时点,起始点应该是三家分晋,即称霸春秋江湖数百年的超级大国晋国,被自己的卿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给瓜分那一年,即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那年,共255年。
这个当然是有道理的,还有说法是应该将齐国的姜氏公室被田氏取代的那一年开始,才算是战国,即公元前379年。
这些,都只能是有道理而已,但不能当考试的答案。教科书上的春秋战国分界线,是公元前476年。这是高考的标准答案,哪怕你对历史很有研究,认为不合理,也要记住这个答案。
所以,春秋的来历,与孔子所修编的《春秋》肯定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