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收了郑芝龙旧部之后,朱琳泽最不缺的东西就是船。
由于荷兰人的驻军数量并不多,依附荷兰人的土著战斗力十分有限。
这次收复台湾之战,朱琳泽也没必要倾尽全力,将福建地区的主力全部都派遣到台澎地区作战。
此战朱琳泽只打算调遣两标新军,再从郑芝龙旧部中挑选一万精锐入台澎作战。
至于左良玉旧部,由于左良玉旧部不善于水战,在船上站都站不稳,就算带了也不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反而会给他添麻烦。
朱琳泽遂决定让金声桓带着左良玉旧部和一标行军留镇闽南,并抽出部分兵力和黄得功一起入粤。
郑芝龙势穷在和红夷达成合作协议之时,就等同于将台澎地区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这在民间激起了强烈的愤慨,闽台两地的民众血脉相连,将台湾让给红夷,无疑是让两岸的同胞骨肉分离。
此番朱琳泽决定出兵台湾,驱逐红夷,解救苦难同胞之举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拥护。
因而所需物资筹措起来非常方便,出兵的日期甚至还比原定时间提前了五天。
朱琳泽出兵台湾,声势浩大,想要瞒住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不可能。
游曳在台湾海峡之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并将消息迅速告知安东尼·范·迪门。guqi.org 流星小说网
安东尼·范·迪门在获悉这个消息内心惴惴不安,他从未如此紧张过。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舰队已经被明帝国舰队重创,郑芝龙集团覆灭,他又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现在他只能只身面对强大的明帝国舰队。荷兰东印度公司引以为傲的海上优势,此时在庞大的明帝国面前荡然无存。
而陆地作战,对方则有数量庞大的军队,后备兵源更是源源不断。安东尼·范·迪门对陆战也毫无胜算。
荷兰相较于大明实在是太过渺小了,荷兰本土的人口甚至还没有大明朝的一个福建多。和对方拼消耗肯定是拼不过的。
眼下安东尼·范·迪门唯一可以依仗的便是热兰遮城这座坚城要塞。
安东尼·范·迪门很快做出了兵力部署,除了澎湖留兵驻守,以屏护热兰遮城之外。台南其他地区的兵力全部撤到热兰遮城内,同时抓紧时间囤积粮草物资,做好了长期固守热兰遮城的打算。
安东尼·范·迪门还想将鸡笼淡水两地的兵员调到热兰遮城,放弃鸡笼、淡水这两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港口。只是为时已晚,鸡笼和淡水两地此时已经被竹堑的明军包围。
鸡笼和淡水兵力十分单薄,难以久守,竹堑的明军包围了鸡笼和淡水,占领鸡笼和淡水也只是时间问题。
据安东尼·范·迪门所知,明帝国内部此时也是矛盾重重,北方的鞑靼甚至占据了明帝国北部的半壁江山,只要他坚守的足够久,就有希望坚持到对方退兵,以保住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地区的利益。
除了做好坚守的准备之外,安东尼·范·迪门还让福尔摩萨总督卡隆准备厚礼,前往拜谒朱琳泽。
要是能用钱解决福尔摩萨地区的问题,那自然是再好不过,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卡隆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谈判代表前来和朱琳泽谈判。
朱琳泽记得卡隆是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地区的总督,其职位不算低。
卡隆向朱琳泽提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出的条件,荷兰东印度公司愿意撤出鸡笼和淡水,并愿意支付白银一百万两用于购买台南和澎湖地区的费用。
只要明军撤走,并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签署停战协议,荷兰东印度公司马上支付一百万两白银。
朱琳泽只是觉得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开出的条件非常可笑。
鸡笼和淡水两地,他已经是唾手可得,用得着荷兰人让给他?
至于一百万两白银赎买台澎,那更是无稽之谈,荒唐至极。
不要说这些年建设竹堑所投入的银子不止这个数,就连开发较晚的崖州,朱琳泽所投入的白银也远不止一百万两白银之数。
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是低估了台澎地区在朱琳泽心中的分量,不要说一百万两白银,就算是荷兰人愿意出一千万两白银,朱琳泽也不会和荷兰人签署这纸合约,大明可不是大清。
“要是国王陛下觉得这个价钱不合适,我们还可以谈。”卡隆见朱琳泽不为所动,急忙说道。
“孤愿意出一百零一万两买阿姆斯特丹,你们荷兰人会卖吗?”朱琳泽义正严词地喝斥道,“主权是无价的,岂容买卖?!”
“那国王陛下想要什么?”卡隆非常失落地说道,看来想要通过谈判来解决台澎问题的希望已经十分渺茫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相关人员尽数撤出台湾,也就是你们口中的福尔摩萨。”朱琳泽扣着桌子说道,“你们如果愿意主动撤出台湾和澎湖,孤可以让你们体体面面地走,要是不愿意,孤的军队就帮你们体面。”
眼见谈判无望,卡隆只得告辞,回热兰遮城将这个绝望的消息告知安东尼·范·迪门。
安东尼·范·迪门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已经做好了坚守热兰遮城的打算。
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守澎湖的中坚力量只有五百名东印度公司的雇员,除此之外岛上还有三千多名郑军旧部。
朱琳泽让甘辉和洪旭出面收复澎湖列岛,郑军将士见是自己的老上官前来,加上他们本来就不想为红夷卖命,只是他们的家人都在大员等地被红夷人控制,这才不得不为贼卖命。
澎湖列岛上的郑军旧部配合甘辉、洪旭里应外合,控制住了澎湖列岛上的五百名红夷兵。
朱琳泽在只复出微不足道的伤亡下便顺利收复了澎湖地区,进而直进军台南地区。
台南地区的汉人村寨听说明军来了,纷纷举旗归附,转瞬之间,偌大的台南地区只有一座小小的热兰遮城依旧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控制之下。
朱琳泽令大军迅速包围了热兰遮城,此时的热兰遮城城内尚有两千出头的红夷兵,三千多名藩兵以两千多名汉兵。剩下的则是这些汉兵的家眷。
很快,竹堑兵工厂的24磅炮也运抵了大员地区,正在港口进行吊装。
除了24磅炮,这次兵工厂还给了朱琳泽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就是他们已经成功试制了32磅炮,这次也随24磅一起将刚刚试制完成的十门32磅炮运抵热兰遮城进行实战实验。
32磅炮的试制成功,对于朱琳泽而言是一个意外之喜。就目前而言,24磅炮的威力已经足够使用。
炮兵们军官们围着还在码头上进行吊装的32磅炮,对着大炮指指点点,脸上难掩欣喜之色。
“瞧把你们高兴的,这些炮太重,可不能随军。”朱琳泽给这些正在兴头上的炮兵军官们浇了一盆冷水。
32磅炮太重,除了上舰之外就只能当做固定炮台来使用。朱琳泽现在还没有能够搭载32磅炮的巨舰,最多也只能造一些安置在港口的炮台上作为岸防炮使用。
炮兵设计师庞三炮这次也随军前来,这一批的32磅炮都是试制的,并不是成熟的火炮,他不放心,还是决定过来教授炮兵如何使用这火炮。
包围热兰遮城之后,朱琳泽并不急于攻城。一来是攻城器械尚未制造完成,二来则是他打算先对热兰遮城进行炮击。
朱琳泽一面让大军包围并炮击热兰遮城,一面则是召集了当地土番,着手准备解决原住民的问题。
当地原住民最大的势力无疑是大肚王国,朱琳泽还在竹堑的时候也曾和大肚王国打过几次交道。
大肚王国虽是一王国,但那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台湾岛上的原住民发展程度非常低,所谓的大肚王国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岛上比较大的部落联盟。
大肚王国的国王也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首领而已,并无实权。其作用最多也只是调解各部落之间的矛盾。
“台湾西部的番人大多是生番,在汉民的影响下不少番民已经学会耕作为生,只是他们缺乏耕作经验和农具,因而收成寥寥,还是要靠渔猎补贴家用。”
沈铁来见朱琳泽,朱琳泽离开竹堑之后,竹堑的民政事务都是沈铁负责。
眼下收复台湾在即,朱琳泽将台湾升级成为了一个府,归属福建管辖,并任命沈铁为台湾知府负责管理全台。
“台湾地区的汉民和番民丁口几何?”朱琳泽询问沈铁目前台湾的人口。
“竹堑地区的汉民有七万三千六百人,刚刚收复的鸡笼、淡水两地亦有两千余汉民,台南地区开发的造,汉民当有十余万众。”沈铁回答道。
竹堑和鸡笼、淡水的汉民人口有据可查,但台南地区的汉民人数他也只能根据经验估算。
朱琳泽手里倒是有郑氏提供的籍册,只是这籍册比较老旧是六年前的籍册。
郑氏为了在台湾地区收税,对台湾地区的汉民进行了登记造册。
六年前的籍册上面的数据虽然不是很靠谱,但也能作为一个参照。
六年前的崇祯十三年台南地区的汉民数量就有十万八千余人,近年虽然郑氏对台湾的开发力度减小,但仍有破产的福建农民选择移民台湾,台湾地区的人口总的趋势还是增加的。
目前台南地区的汉民人口十万出头还是有的,算上朱琳泽全力开发的竹堑以及刚刚收复的鸡笼、淡水两地的汉民,台湾地区的汉民现在也已经有近二十万人。
“根据你的估算,当地番民有多少丁口?”朱琳泽问道。
“番民飘忽不定,生番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居无定所者甚多。”沈铁摸了摸自己的脑壳,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十万人应当是有的。”
“台湾目下既是我大明疆土,这些番民亦是大明的子民。”朱琳泽说道,“熟番既然有耕作之心却不善耕作,朝廷应当给予他们帮助,派遣善耕作之汉民教授其耕作,缺少农具,竹堑那边也不缺铁,打制一些农具便宜换他们的土货,亏空的钱朝廷来出。”
对于当地的番民,朱琳泽还是决定采取温和的同化政策。台湾现在又不是养不起这三十来万人。当然他目前只能同化熟番,至于生番,只要他们不来骚扰当地汉民,能够和平共处,朱琳泽也不会对这些生番下手。他相信随着以后台湾地区的开发程度提高,这些人数稀少的生番迟早要被汉人同化。
朱琳泽对汉文化的同化能力非常有信心。
“至于那些生番,居于深山之中,只要他们不来侵扰咱们,咱们也不要去人家的山场猎场生事。”
“闽王仁慈,臣谨记闽王教诲。”沈铁朝朱琳泽拱了拱手说道,“闽王,竹堑已有汉民和番民通婚,迎娶番女者甚多,闽王临走之时曾言善待当地番民,因而臣也未加组织,是否开通婚之禁?”
“孤可从未说过要禁止汉番通婚啊。”
朱琳泽笑道,汉民和当地的原住民通婚,能加速同化原住民。朱琳泽没理由禁止汉番通婚,他巴不得这些番民全部被同化成汉民,这样也更方便统治。
“臣还有一请。”沈铁继续说道。
“但言无妨。”朱琳泽让沈铁直接说。
“想要管理好番民,重在各番民部落的首领,如若能将其子女收纳到竹堑的学堂,教授其识汉字,习汉礼,不出几代,这些番民便和我汉民无异。”沈铁说道,“这些番民子女既受王化,回去之后心自然也是向着咱们的。”
朱琳泽没想到沈铁的脑子这么灵光,连这一点都能想的到,他当初没有看错人,沈铁确实是治台之才。
朱琳泽在竹堑所建设的教育系统比南京还完善,竹堑中小学堂的设立时间甚至比南京还早。
竹堑刚刚开发不久,就如同一张白纸,朱琳泽在竹堑推行的政策,以他的威望几乎都是畅通无阻,当地的民众总能很快接受。
就是多招学生,教育经费就要增加。不过朱琳泽觉得这钱是值得花的。如果不能很好同化当地番民,日后免不得要出兵镇压,到时候花的可是军费。
相比花军费维持台湾的稳定,朱琳泽更愿意花教育经费来解决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言甚善。”朱琳泽对沈铁的提议表示赞同,“不仅仅是番民首领的子女,番民中聪明伶俐的小孩都可以吸纳进学堂,和汉人子女一同接受教育,给他们多上一些思想课。政工教师若是一时不足,可先行让海陆军指导员入学堂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