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厨娘的发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朱月娘没成想沈映居然就这么大大方方的承认了,看得出是个不扭捏的性子,她才嫁进小塘村,还没怎么听说过原身的那些“事迹”。
见沈映生得俊俏,性子又爽利,心里不免对她就生出了几分好感。
互相认识了,两人便结伴一起往集上走,朱月娘本来就是个活泼的,再加上周氏昨儿特意提点过她,说沈映是第一次去集上,让她照看着点,于是一边走一边就和沈映说起了玉带镇上的集市。
原来这集市也不是每天都有,而是逢三、六、九开集,她们这次来了,再想来就得是大后天。
这倒是和沈映小时候在农村的经历差不多,不过村子里的人也就算了,他们离得远,再加上平日里的生活基本都能自给自足,顶多来集上买买油盐酱醋,或者卖点自家产的东西换点闲钱。
可若是镇子上的百姓,也得在开集的时候才能买买东西,岂不是很不方便。
朱月娘一听沈映的问题,就给她解释道,镇子上并不是只有他们要去的这个集。
原来那条河从西流向东,正好把镇子分成南北两块,南城富裕,镇子里有头有脸的人基本都住在那,而北城则多是些靠卖苦力为生的穷人聚居,他们要去的集呢,就在北城门外头,主要客流就周边几个村子的村民和北城的百姓。
除了北城的大集,镇上还有两个商市,一个开在南城,还有一个开在码头,若是集上买不着的东西,就得去商市里找,
朱月娘也没怎么去过商市,了解的不太多,就只知道如果想要在商市里卖东西,那就要额外交摊位费。
沈映一听要交钱,就打消了想去商市转转的念头,还是先去大集上看看得了。
朱月娘又说,眼下是农忙的时候,估计赶集的人不多,说起这个她也有些犯愁。
谭家除了水田,还种了四亩麻田,朱月娘和周氏都会织布,织出来的布周氏留了一匹给自家做衣裳用,其余的就让她拿到集市上来卖。
她之前赶了好几个大集,才卖出去不到四十尺,眼下还有一匹半呢。
好在周氏也没说非得卖掉,实在不行,还能留着交户调呢。
路是黄土路,来来往往走的人多了,勉强也算平整,走起来并不费劲,不过沈映的脸色却变了,她反手抓住肩膀上的麻绳,想要减轻一点肩上的重量。
原身的体质比她想象中的还要脆皮,这还没走出二里地,沈映就觉得肩膀火辣辣的疼。
不用想,肯定是磨破皮了。
沈映龇牙咧嘴里把手垫进麻绳和肩膀之间,尽量减少麻绳的摩擦。
一旁的朱月娘看她突然不吱声,步子也慢了下来,回头一看她脸色,就猜出来是怎么回事儿了,“累了?”
她背上的麻布也不轻,可还是步履稳健,连口大气都不喘。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沈映勉强露出来一个笑脸,“有点……”
朱月娘卷起袖子,单手提溜着沈映背篓上的麻绳掂了掂,忍不住“啧”了一声,“这也不沉啊,你咋这么没用?”
沈映:……
扎心了,月娘姐姐!
她算是知道了,这朱月娘不仅夸人直来直去,怼人也是不留情面啊。
这回沈映不好意思承认了,红着脸哼哼,“也没那么累,我就看这……小花儿开挺好,想看看。”
朱月娘噗嗤笑出声来,“过去一里地都是这小花儿,也没见你说要停下来看看啊。”
沈映无语凝噎。
朱月娘嘴巴不饶人,心肠却是好的,看沈映是真累了,当下不说二话,就要和沈映换着背。
沈映哪里好意思,朱月娘就绕到她身后,直接伸手从后面托住背篓的底部,嘴里不住地催她,“我给你搭把手,咱们走快些。”
被她这么一托,沈映肩上压力骤减,也不用朱月娘再催,抖擞了精神继续向前走。
朱月娘前后都出力,嘴巴还有力气叭叭个不停,“奶昨儿就跟我说估计你受不住,叫我帮着你点呢。”
又低头看沈映的背篓,陶锅上头盖着叶片,看不见里头的东西,朱月娘好奇地问,“这里头就是那个……呃,那个……”
她这才想起来昨儿周氏好像没告诉她那绿莹莹的“豆腐块”叫什么。
“是翡翠冻。”沈映在前头答道,这名字也是她晚上取的,听起来感觉比较唬人,本来打算叫翡翠膏,后来想想,天气这么热,换成翡翠冻,听起来就凉沁沁的。
朱月娘:“这名字倒也贴切。”
又想起沈映是第一次卖东西,“这个翡翠冻大家伙没吃过,待会儿到了集市上你得放开了喉咙叫卖。俗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呢,你也别觉得不好意思,我第一次来卖布的时候也抹不开脸,还被奶奶训过呢,后来我就想了个招儿。”
朱月娘笑着教她,“你呀,就别把来来往往的人当人,你就把他们当成长了脚的铜钱,你吆喝得越大声,那走过来的铜钱就越多,或者想成萝卜,茄子……鸡蛋也行。”
沈映被她逗得几乎要笑弯了腰,原本火辣辣的肩膀都不觉得疼了。
两个人说说笑笑,漫长的黄土路终于看到了尽头,远远的沈映就听见前头传来了熙熙攘攘的人声。
朱月娘兴奋了起来,“咱俩运气不错,看来今天来赶集的人不少啊!”
沈映自觉她出门已经算早的了,没想到集市外头已经聚满了人。
两个人随着人群慢慢往里挤,沈映一边张望着找空地,一边还不忘听着各色各样的吆喝声。
大部分都是卖自家的农副产品的,有卖蕨菜的,用麻绳捆着,五文钱就能买一大捆;豆腐则三文钱一块,一块约莫巴掌那么大;也有卖肉的,猪肉十八文一斤,若要买排骨,那还要再贵上两文钱一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