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继续修铁路

来自西域、中亚等地区的部落代表和军官们,看完了大明军队的演习,参观了大明的军需仓库,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他们都已经自然而然的意识到,他们与大明天朝军事装备差距,已经大到了宛如神话的程度。

就算是现场的大明军队,都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神,都只是勉强能操作这些武器,就足够给他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了。

关键是现场的大明军队纪律堪称严明,军官和士兵全都高大威猛,所有人都精神抖擞,操作武器都非常熟练。

在顺国与大明朝廷之间的选择,现在已经不是两难的的问题了,而是不得不彻底的倒向大明了。

现在他们已经不需要回去请示首领了,这些使者现场就全部非常笃定的表示:

他们的首领和子民,将永远追随大明皇帝陛下,他们所属的部落和国家,永远都是大明天朝的藩篱。

杨遇春和阮元知道他们所说的永远都是废话,草原上从来没有什么特别靠谱的长期承诺。

但他们主动喊出永远这个词,说明他们现在对大明的“忠诚”是最高级的。

对于杨遇春和阮元而言,只要这些部落现在忠诚就足够了。

大明未来不衰弱,他们未来也就跑不了。

而后,杨遇春和阮元一起,给这些部落提出了一份要求,也安排了一份粗略的作战计划。

首先立刻开始从哈密继续向西修建铁路。

同时所有定居部落的使者,带一批大明士兵和工程兵返回他们的部落。

西域地区和中亚地区的环境,与大明本土北方的蒙古草原并不相同,当地的居民也不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特别是天山和昆仑山脚、伊犁河谷、七河流域、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

这些西域和中亚最富裕的地方基本都是固定居民点,当地基本都有丰富的农业传统,同时也是东西方的贸易中转站。

这种地方也是最容易被中原王朝纳入统治的。

他们在以往的历史上,也长期直接隶属于中原王朝,或者名义上臣服于中原王朝。

对于臣服中原的天朝并不抵触。

这些西域和中亚的城市和部落的首领们,得知自己的使者带着大明的使者从哈密回来的消息,马上在宫殿里接待他们。

双方打招呼问好寒暄之后,首领们赶紧听自己的使者汇报,同时向大明的使者询问,大明这次到底要干什么。

大明的军官和工程兵这时候也不多废话,先让这些部落首领的使者给他们的首领说明,介绍他们在哈密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这些使者想到当时看到的东西,现在仍然难以控制的变得激动。

他们首先递上了大明提供的演习现场的照片,以及连发枪、机枪、机动车、飞机的细节照片,以及庞大的军火仓库。

同时都是用格外夸张的腔调和方式给他们的首领介绍。

这些部落首领都觉得照片非常神奇,都以为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小幅面的黑白画像。

他们本能的觉得,自己的使者可能被这些画上的东西吓到了,以至于说出来的内容都好像是在梦游一样。

自己的使者肯定夸张了,世界上不可能有他们说的那么神奇的东西。

不过他们大部分也同时认为,大明应该确实掌握了非常厉害的武器,就算是不如使者描述的那么夸张,也必须要小心应对。

然后,同时赶来的大明军官站出来了,主动带领随行大明士兵展示他们的制式步枪。

外观和结构和照片上一样,性能和使者描述的一样,都是射程比火炮还要高、命中率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射速还极快。

“如果大明军队都是使用这样的武器,那传统军队的末日就要到来了。”

虽然使者介绍的其他演习内容,这些部落首领还没有直接见到,不敢相信真的如使者描绘的那样。

但是现在对大明军官的态度都变得更加恭敬了。

于是,大明的军官就提出了要求,让这些部落首领组织当地的人员,配合大明的工程兵修建简单的战地机场。

正好把飞机也开过来让他们给他们展示一下。

这些飞机和飞机携带的设备本身,都可以作为直接的威慑力量展示。

螺旋桨驱动的传统运输机和战斗机,场地适应能力远超现代的喷气式飞机,只要相对平整坚硬的地面都能起飞降落。

比较平整的沙滩和低矮的草地都可以临时起降,夯土地面和石板地面就可以作为简易机场了。

到了冬天,更是可以直接泼水成冰,形成更加光滑的大面积临时跑道。

这不是什么麻烦事情,这些部落首领现在也不敢拒绝大明的要求,也想要确认大明飞机的事情。

他们马上让手下的官员配合,并且亲自盯着结果。

各个城市和部落稍微平整了地面之后,阮元就用小型运输机带上发电机、电影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过去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而言,飞机是一种具有超然地位的东西。

让人真的自由的飞到天上去,能够从天空中观察敌人,能够从天空中发动攻击,都能起到极大的威慑和恐吓作用。

当这些运输机抵达各个居民点上空的时候,很多平民看到天上的东西就直接就跪下来了。

到了当天晚上,在当地首领的宫殿里面,大明的工程兵把发电机安装好,把电影设备也都假设起来,开始播放演习录像。

现场当地的首领和高层,包括很多的宗教人员,亲眼直接看到到这一切的当地人,很多再次直接跪下了。

“天空、雷电、声音、光影……这都是神迹啊……大明掌握了神的力量……”

很多人的传统朴素世界观都被已经完全颠覆了。

各个部落的首领和官员们,已经不得不完全接受哈密归来的使者的描述了,不得不接受大明掌握了神一样的力量。

这些本来就倾向于大明的部落,在这一连串的冲击之后,更加完全倒向了大明。

他们开始无条件的配合大明的军官和工程兵。

大明工程兵开始在当地组建临时的无线电通讯站,让这些部落直接接受杨遇春和阮元的指挥,并且互相配合行动。

天工十九年秋冬两季,就用这些临时机场转运军用物资,作为后续战斗中的早期补给。

虽然运输机的燃料也要靠空运过去,运输效率与火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也总比地面的骆驼效率高。

反正在正式开战之前,尽量多积攒一些战争物资吧。

与此同时,顺国的皇帝李策凌,在整个天工十九年都是焦急的不行。

他知道西域和中亚草原的封臣们,有至少一半跑去大明开会了,根本没有理会李策凌的劝说。

如果这些部落全部配合大明作战,从这些部落直接出击或者作为基地,那战争刚刚开始整个西域和中亚就直接没了。

但是李策凌现在却仍然没有勇气直接对大明宣战,还是希望能够迫使大明主动宣战。

也是因为印度的手工业生产建设需要时间。

如果可以的话,李策凌希望这个时间足够长,最好是十年二十年的级别。

如果大明只是单纯孤立和言语攻击,那李策凌可以继续忍下去。

但大明如果持续不断地拉拢自己的盟友,用非战争手段分割顺国的疆域,就让李策凌变得异常焦躁而又无可奈何。

俄国、顺国、奥斯曼三国同盟会议上,也已经确定了坚壁清野的防御战略,都在等着大明进攻。

关键是三国的将领和官员现在都认为,主动进攻大明是没有胜算的。

只有在本土煎熬和损耗大明的力量,让大明认为继续完全征服自己不划算,承诺和允许自己继续保持独立是唯一出路。

李策凌同时判断,就算派人去了哈密的部落,也不可能全部直接跳反到大明一方。

大部分人肯定会继续观望,等着顺国和大明朝廷正式开战,看双方出现了明显的胜负征兆之后,再决定到底倒向哪一边。

应该只有少数部落会在局势未明朗的时候直接跳反站队。

所以李策凌左思右想,犹豫考虑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选择先忍耐,同时派人调查这些部落的情况。

但是这些派去调查的人员,在整个天工十九年全都没有回来。

李策凌完全想象不到,大明现在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自然也不知道那些部落的代表受到了多大的震撼。

顺国、俄国、奥斯曼不主动进攻,那大明在做好万全准备之前,也不会发动全面进攻。

朱简烜的耐性非常好,因为朱简烜相信其他国家就算是有十年时间,也造不出堪用的量产型栓动步枪出来。

就算是给他开挂造出来步枪,也搞不出重型机枪和班用机枪,更加搞不出内燃机和飞机。

西域和中亚远离海洋,大明军队以前未在如此偏远的内陆打过仗。

欧洲西部南北两侧海岸线距离不过一千公里。

而从天津到河套地区九百公里,从河道到哈密又有一千一百公里,哈密到阿拉山口还就有一千公里。

从阿拉山口到乌拉尔和里海还有两千公里。

而且西域和地区普遍荒凉干旱,缺乏足够规模的河流,没有办法依赖内河运输。

现代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强大,但是高度依赖后勤补给。

没有后勤,就没有持久作战能力。

所以朱简烜给杨遇春和阮元指示,继续整合改造已经投诚的部落和城市,继续全力修建深入中亚的铁路。

如果顺国、俄国、奥斯曼三国能够忍耐,那就继续用三年时间把铁路修到乌拉尔河。

依托铁路供应物资,用武力迫使铁路沿线的部落臣服,进而彻底割断顺国和俄国之间的陆地联络。

大明的连接西北地区的铁路,首先是从顺天府向西北走张家口进入蒙古高原。

依次经过乌兰察布、归化、九原、河套地区,继续向西深入荒漠隔壁地带,一直延伸到哈密地区。

出了河套地区之后,大部分地方虽然都非常的荒凉,但是地势倒也不算崎岖。

铁路过了哈密之后,预定的线路就是顺着兰新线路走到阿拉山口,沿途也只有达坂城地区需要穿越较为崎岖的山谷。

其他地方也大多是较为平整的高原荒漠。

进入中亚地区之后,更是一片总体上颇为平坦的广阔高原。

修建铁路的总体工程难度并不高。

大明还有朱简烜主持设计的大型铁轨铺设机,现在朝廷的工程队铺设铁路的速度很快,远超历史上技术阶段相似的工业国。

除了那少数几个较为崎岖的地方,大部分区间都能以每天五公里的速度不断前进。

哈密附近的铁路管理公司,本来就做好了继续向西铺设铁路的准备,所有的铺设设备、物资、人员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正式开工之后,就很快达到了正常铺设速度。

所以到了天工二十年秋天的时候,铁路就已经铺到了阿拉山口,进入中亚地区之后铺设的速度更快。

车站设施没办法同步完善,暂时先用钢结构厂房顶一顶。

反正这条铁路目前是只有朝廷和军方使用,短期内根本不会涉及到民间客货运输。

大明的铁路不断向内陆延伸,为了保持相对合理的路线规划,在绕过巴尔喀什湖之后继续深入哈萨克草原。

而后就慢慢脱离了已经明确拥护大明的部落活动范围。

到了天工二十一年的夏天的时候,全力铺路的队伍被一支不太友好的游牧部落发现了。

这些部落的骑兵发现了大量的中原人,关键是这些中原人在草原上用钢铁铺设轨道,他们觉得无法理解和不可思议。

他们将消息送回到部落中之后,部落的首领就安排手下的将领担任去确认情况。

确认中原人真的在地上铺了钢铁之后,将领马上决定首先躲开人多势众的铺路队伍,到他们后面没人的地方扒地上的钢轨。

但他们不知道,铁路到处都是巡逻的火车兵,两侧还有巡逻的机车骑兵,关键是天上还有飞行巡逻的空中骑兵。

空中骑兵活动范围最大,最先发现了这些这批具有威胁性的人群,马上通知火车兵和机车骑兵。

同时分批降低飞行高度,在这些奔驰着靠近铁路的游牧骑兵面前低空通场。

用飞机上搭载的电喇叭对着他们喊话警告,让他们不要继续靠近铁路,同时立刻停在原地下马投降。

然后用机载的机枪扫射他们前方的地面,做出更加直接的警告。

这些飞机出现的时候,这些草原游牧部落的骑兵们都惊呆了,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飞机上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些人被吓得直接跌下马来,还有很多人吓了一跳之后,本能的调转码头马上想要逃走。

但飞机可比马跑的快多了,空中骑兵直接追上去,用机器扫射这些逃走的骑兵。

马上就有成群结队的骑兵惨叫着摔下马去了。

不过这些草原游牧骑兵倒是机灵,发现他们的马根本套不脱飞机的追杀的时候,一部分就赶紧停下来下马投降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立刻分散开来逃走,因为飞机数量远比这些骑兵的数量少,没有办法同时追赶所有人。

如果飞机都出去追赶他们了,那现场那些本来已经投降的人,也可以再次上马开溜。

所以单纯依靠少量的飞机,是没有办法迅速消灭一大批人的。

在草原上讨生活的游牧骑兵,很快就通过自己求生的经验中发现了这一点。

不过大明铁路周围的巡逻队伍,可不只是这些空中骑兵,空中骑兵的主要任务是侦察。

地面的火车兵和机车骑兵,才是保护铁路的主要力量,他们很快就赶过来了。

这些士兵一部分留下来收拢降兵,另一部分继续在空中骑兵队的指引下,分头追赶那些还在四散逃亡的骑兵。

这一批游牧骑兵之中,最后能打死或者抓到几个,并不是非常的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是能不能找到他们的部落大队所在地。

在大明有飞机和机动车骑兵的情况下,他们这种游牧部落的大部落一旦被发现,就基本没有逃脱的机会了。

无论是调动更多军队直接击溃他们,还是用武力压制迫使他们直接臣服,都能解决一项麻烦。

中原王朝不擅长控制游牧部落,因为他们能在超长距离和超大范围内长期活动。

中原王朝的传统骑兵和骡马队伍后勤,很难迅速找到他们的位置。

而游牧部落在总体弱势的时候,就会全力规避与中原王朝军队的接触,打不过就想办法躲过去。

历史上朱棣的几次北伐,经常深入大漠数千里,结果找不到一个敌人。

等到补给消耗过半,不得不返回本土修整。

现在大明军队围绕铁路活动,通过铁路供应源源不断的补给,不需要从本土用骡马输送物资了。

铁路本身还可以成为诱饵,引诱搞不清现状的游牧部落来袭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