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还是把问题说了出来。
“小先生对这大明的取才之道,入如何看?”
林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能不能不要说话大喘气,让自己瞎担心一场。
“还能怎么看?”
林然无所谓的道。
“皇上不是断了科举么,现在使用的不就是推荐制么?”
林然又没有打算去参加科举,也没打算入仕,所以对这些漠不关心。
还以为就是朱标的随口一问。
“果然如此!”朱标心里叹道。
取材之道,乃是国之根本。林然只是一个年岁不大的秀才,估计都没有想过这方面。
“哎!”
只听朱标叹了口气。
“小先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你我的身家性命,你既然不知道,那我还是找一些闻达之士,先探讨出个答案,到时再告知你吧。”
朱标故意把自己也加上,毕竟林然还不知道他的身份,没法直接说,是皇上让他给出答案。
只能把自己也加上,引起林然重视此事。
林然一脸懵,这在说什么和什么啊,怎么突然又和身家性命扯上关系了?
这个公子,刚才说话大喘气,现在又是没头没尾的,一看就不是个做大事的人。
朱标要是知道林然心底如此诽谤自己,估计能直接气晕过去。
当真是好人难做啊。
看着朱标一边叹气,一边就准备要走。
林然急了起来,上前一把拉住朱标的袖口。
管家立马走上跟前,右手举起,就要制止。
朱标眼神示意,无妨,管家才站立一边。
林然浑然没有察觉到这一切,说道;
“什么个情况,公子今日说话怎么没头没尾的?什么身家性命?”
朱标无奈,其中原委又没法和林然细说。
刚才问了一下,,几乎可以确定林然肯定不知道如何回答。
可是看着林然一定要知道的样子。
朱标随意编了个借口道;
“是这样的,我父今日被圣上问道这个问题,并且给了三日时间回答。如果答案到时候不能另圣上满意,可能全家都要面临灾祸说不定也会牵连到小先生你。”
“既然小先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就不在此耽搁时间了。时间紧迫,我还需抓紧找人商量答案。”
林然皱眉,这老朱也忒不是东西了,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来,就要问罪全家,这是人干的事?
不过自己现在也身在大明朝,这种话只能心里想想,可是万不能说出去。
眼下只有尽力帮公子解决这个难题了,毕竟自己这段时间都是承蒙人家照顾。
想到这,林然拍了拍胸脯道;
“公子不必如此担心,这个问题就交给我吧。”
“给我一日时间,必定帮公子想一个另皇上满意的答案。”
朱标满脸怀疑,刚才自己可是听过他的回答的,这个答案自己都满意不了,更别说皇上了。
对于是谁帮谁,这点小细节,朱标已经没有在意。
“公子可是不相信我?”
不用说,林然都知道朱标在想什么。
“没有,只是我还是多找一些闻达之士,商议一下比较好。”
“既然小先生有如此信心,那就多多思考一下,说不定也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答案。“
朱标敷衍的说道。
毕竟论写,林然当之无愧。
可是术业有专攻,全才的人,朱标还没有见到过几个。
而且,知识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积累的。
就林然的这个年纪,还是要多读书啊。
“行,空口白话,说多无益,烦请公子给我一日时间,我定会给公子一个满意的答案。”
林然也不能说立马就能给出答案,毕竟系统只能帮助他写。
而且这个问题是取材之道,需要结合多个方面去思考。
毕竟此事事关人命,随意就能说出口的答案,估计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好,那我就明日再来一趟。”
朱标说完,就走了出去。
毕竟时日无多,东宫中的那些人得让他们抓紧给个答案才行。
至于李然说的一日时间,朱标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不过走的时候,朱标还是让人把此事的真实情况告诉了管家。
自己只能说尽力帮忙,至于能不能让皇上满意,那得另说。
如果到时候自己给的答案不能让皇上满意,到时恐怕还得让管家说明情况,也让他死的明白。
还有一层用,就是林然太年轻,最近经常留连青楼,这两日让管家督促他一下,多想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临时抱佛脚虽说不一定有用,但是万一呢。
林然刚才也听出了此事尔等重要性,由不得自己马虎。
自己既然说了,一天时间,那就要准时交出个满意的答案才行。
回到屋中,林然关上房门,皱眉苦思,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好呢?
此事的重点就是让老朱满意,这才是最难办的。
“系统?”
林然想起自己上次的奖励还没有领取,看看有什么意外收获,说不定能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叮!”
“窦娥冤影响足够大,奖励宿主大神点一万点!”
这破壁系统,自己主动询问,才给发放奖励,真他么不靠谱。
林然心里诽谤,不过此刻他要大神点也没有用啊。
“还有没有其他奖励?”
“叮!奖励宿主过目不忘的能力,以前看过的东西,都可以在脑海中清晰浮现。”
声音说完,林然就感觉自己的大脑更清晰了许多,连前世看过的书,只要自己想,都能回忆出其中的内容。
妈的,真的是自己问一句回答一句啊。
是不是自己不问的话就没有了。
“还有么?”
林然试探着问道。
脑海中再没声音,想必是结束了。
不过有了过目不忘的本事,林然也觉得值了。
对于取才的问题,林然又多了几分把握。
毕竟作为一个文抄公,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要集众家之所长。
自己可是知道明史的,既然知道了明朝的问题出现在哪,自然解决起来就更容易了。
更何况,后世的那么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对于封建王朝不同的答案。
取士即是用人,关乎国家根本,更是关乎这国家的稳定与长久,这个是历代的皇上都重视的一件事情。
朝代不同,皇上不同,用人的喜好也是不同。
因此这取士之道,特别是在封建王朝,虽说后来形成固定模式,可还是有皇上的个人喜好掺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