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汪广洋的小心思求追读

这下不仅是孔照,听闻朱元璋如此说的众大臣们,都不乐意了。

这可是读书人的祖宗以及精神象征。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是天下读书人的指路明灯。

无论是朝代变化,还是天灾人祸,只要读书,都是学的儒家之道。

朱熹圣人的“程朱理学”,在蒙元就被指定为官学。

如今大明亦是如此。

可是今天听朱元璋的口吻,这是要准备改变官学,这让众人哪里还能沉得住气?

这不是这些人这么多年读的书都白读了么。

要知道,读书人最在乎的就是“正统”二字。

因为官学确定了礼节,比如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

这些都是圣贤书中早已经规定了的,千百年来,大家也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规矩去做。

可是如今官学若是变了,那以前的规矩说不得也会变,这就让这些读书人们很是不适。

特别是这些文官们,以前的之乎者也,恐怕再也不会是有利的说服依据。

以前还能靠圣人之言,来劝说皇上。

如果改变官学,孔孟不再是国家正统,那自己等人以后岂不是空口说白话了?

以后无论说的什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众人想到此,打定主意,今日就是撞死在这奉天殿上,也决不能让此事发生。

奉天殿中,众文官们激愤,此时都是谏言。

看着眼前的情况,老朱的脸色越来越黑。

这些人,一旦触碰到他们的利益,立马变得积极了起来。

这是老朱定好的国策,又岂会因为这些人更改?

朱元璋冷眼旁观着这些大人们的举动,面无表情的他的听着他们的谏言。

文官们仗着人多,想着朱元璋法不责众,顿时七嘴八舌,朝堂之上,声音乱作一团。

朱标没有动,他心里清楚,现在的情况,他昨天就已经想到了。

皇上肯定有办法解决,自己现在出面治标不治本。

众武将们一幅看戏的姿态。

毕竟他们没有什么学识,管你是孔孟还是其他,和他们关系不大。

看着这些平常一个个讲究举止有礼,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此刻为了一件在众武将们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争的脸红脖子粗,倒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看看,都有几个老儒,准备卷起袖子死谏了。

孔照此时站在人群中,倒也没有多话。

毕竟他要说的都已经说了,这些文官们既然已经明白其中道理,恐怕已经不用自己再多说什么了。

他本来也是无心一问,也是没有想到,皇上居然再下如此大的一盘棋。

此刻看着高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他的心里隐隐不安。

自己无意中破坏了皇上的布局,依照他的性格,恐怕事后自己绝不会好过,只能希望看在孔家的面子上,能够轻饶自己。

所以,孔照现在不敢再出风头,要不然就是纯纯的作死行为了。

胡惟庸眼中精光闪动。

看着面无表情的朱元璋,再看看站立于一旁的太子朱标,也是默不作声,静静的看着面前的一切。

胡惟庸明白了,不但是今日所提的方法是皇上和太子,父子二人商量好的,恐怕就连现在的局面,两人也心中有数,早就知道会如此。

依照胡惟庸对皇上的了解,既然能预料到此种局面,那就肯定会准备解决之法。

目前任由这些大臣们吵闹,恐怕是故意为之。

想通了此节,胡惟庸打定主意,不能掺和其中。

这个时候,乱出头可是要死人的。

于是,胡惟庸也是安静的站立,不发表看法,仿佛神游天外。

于是,现在的奉天殿上,出现了诡异的场景。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之上,面无表情。

朱标站立在一侧,默不作声。

属于武将们站立的一侧,也甚是安静,只有眼睛四处乱瞄,可是并无人出面说话。

只有处于文官的那一侧吵吵闹闹,仿佛随时可能就有人当场死谏。

可是站在文官的最前排的胡惟庸却是始终一言不发。

“安静!”

突然一道声音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是右丞相汪广洋。

“各位大人,这是在朝堂之上,圣上就坐于面前,诸位如此吵闹,成何体统?这是圣贤书中写的为臣之道么?”

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在朝堂之上。

众文官们安静了下来。

毕竟上次对付草堂明人,汪广洋可是和众人一个阵营的,此刻他身为丞相,既然已经如此说,那百官们到想要听听他说什么。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汪广洋的身上,奉天殿中再无其他声音。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汪广洋,不知道在想什么。

只有胡惟庸目露不屑之色,心中暗骂了一句;“蠢货!”

“诸位大人,今日太子所提之方案,乃是有利于朝廷,有利于大明的江山社稷,这个想必各位达人都是同意的吧。”

无人说话,毕竟这可是在朝堂之上,话不能乱说。

看着刚才还吵闹的场面,现在变得安静,汪广洋倒是自得。

上次朝堂之上,自己没有摸清楚皇上的圣心,导致被罚,自己这次可是要有所表现才行。

这下,皇上应该能看到自己管理群臣的能力了。

“还得帮助皇上尽快落实此策才行。”汪广洋心道。

“至于学校所教授的内容,我等不必杞人忧天。”

“皇上雄才大略,开创大明,他的想法必定高于我等。”

汪广洋不着痕迹的拍了拍朱元璋的马屁。

“我等身为臣子,对于朝廷现状,没有解决之道,本就不称职,如今再谏言反驳,难道诸位大人只是为了那读书人的区区虚名么?”

面对着文官,汪广洋声色俱厉。

从上次经历他就明白了,还得紧跟着圣心才行。胡惟庸不就是如此么。

所以他此刻才会出言驳斥百官,想必皇上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众文官们,闻听此言,愤怒上头。

好你个汪广洋,这是拿我们当你的垫脚石了。

难道不嫌做得太过明显了么?

众百官哪里会如他的意。

不过上次毕竟是同一阵营,而且此诗都不想彻底得罪于他,

所以,一时之间,竟无人出言反驳。

就在此时,朱元璋开口了。

“好了!”

刚才的情形,众人的反应,他都看在了眼里。

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此刻在放任下去,恐怕今日的朝会真的会成为一场闹剧了。

所以他出言制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