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工面带微笑,目光亲切地审视一番后,赞誉有加:
“听闻五道口学院分配来的你曾是领军人物,才兼文武,今日一见,果真如此。不必拘礼,称我程工即可,请坐。”
高岂强闻言,心中有了计较,对这位程总的技术身份显然比职务头衔更受用:“明白了,程工。”
他注意到程工的桌上散落着烟盒,意识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人员之中,吸烟者不在少数。
他随即从口袋中取出自己的香烟,为程工点燃一支,自己却只是坐在一旁陪伴,并不点燃。
程工与高岂强的交谈愈发投机,这位新来的大学生不仅有过实际工作经验,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面,加上实践能力,显然是个可塑之才。
随着话题的深入,程工好奇地询问:“那么,你打算如何着手工作呢?不用拘束,直说无妨。如果是别人,我可能不会问这个问题,但你,我觉得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高岂强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回答道:“程工,我计划先从理论学习开始,熟悉一下厂里的规章制度、技术科的操作规范,
还有现有的设备产品和它们的技术资料,我想先把这些内容吃透。”
“嗯,不错。”程工赞同地点头,他手中香烟的烟灰随着他的动作轻轻落下了一截。
“除此之外,我打算亲自下到车间去,认认真真地观察学习。毕竟我刚离开校门,对轧钢厂的生产流程还相当陌生,实际操作经验更是欠缺。
如果不脚踏实地地在现场好好学习充充电,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高岂强情不自禁地吐露了自己的想法。
“充电?这个词用得真是生动形象。”程工略带笑意地品味着这个词。
思索片刻,程工对高岂强说:“你的想法值得肯定,我会给你一周的时间去熟悉基本情况,其余的边工作边学习,你先跟我一起工作。”
老人带新人,程工将亲自引领,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
高岂强立刻站起身,严肃地承诺:“我明白了,谢谢您的指导,我一定会按时完成加入厂里的第一个任务!”
随后的日子里,高岂强沉浸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每天白天研究厂里的资料,下午穿梭于各个主要生产车间,晚上则继续在家消化那些可以带回家的资料。
高岂强在车间里的人缘极好,他总是谦卑有礼,嘴角挂着微笑,一见面就热情地递上香烟,称呼男同事为师傅,对女性工友则亲切唤作大姐。
身为一名大学生,还是转业回来的,他的地位并不低,他那份求知若渴的态度,让他获得了大家无私的传授和帮助。
这一周,他几乎无暇顾及院子里的事务,只是偶尔到邻家的傻柱那儿蹭顿饭,或给院里的孩子们发些糖果,甚至还会带上些棒子面去看望聋老太。
周日,经过一周的忙碌,高岂强坐在桌前,手持钢笔在本子上轻敲,深思着这一周的学习和工作成果。
程工曾让他用一周时间熟悉环境,这背后的深意,高岂强心知肚明,是要看看他这一周的学习成果。
在这一周的观察、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研究技术资料,以及自我评估的知识技能基础上,高岂强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立即着手,并能迅速看到成效的研究方向。
虽然电渣重熔的研究开发任务艰巨,设备与原理看似简单,但他明白,要想真正掌握,对现在的自己来说,还是一大挑战。
高岂强心中明白,作为一名新手,他缺乏足够的技术成果来支持自己提出的计划,这项技术在当下显得过于前沿,虽然不至于称得上是黑科技,但无疑属于高端技术领域。
科室同事们对此抱有疑虑,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他决定转变策略,着手研发一项既简单又实用的技术——热电偶。
这种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测温传感器,因其稳定性强、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测温范围广,且成本低,对于轧钢厂、炼钢厂等众多工厂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就是热电偶!
这是一项在众多书籍中难以寻觅的技术,珍贵且值得深入探究。
作为一种历经大半个世纪考验的测温传感器,热电偶的地位不可撼动。
它的原理简单易懂: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的一端焊接,形成闭合回路。一旦两者之间存在温差,便会产生电动势,从而在回路中形成电流,这便是热电效应。热电偶正是基于这一效应运作的。
它以其稳定的性能、高测量精度、快速的热响应、广阔的测温范围(-200c至2800c)、可靠的性能、良好的机械强度、长的使用寿命、简便的安装方式和低廉的成本,成为了工业测温的佼佼者。
为了圆满完成毕业设计,高岂强虽然并未亲自制备热电偶,却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中正负极材料的组成与配比这一关键技术难题有着透彻的理解。
他对s、R、B等贵金属热电偶的特性也了如指掌,尽管高昂的价格让他无法亲自实践。
专注之下,高岂强立刻投身于撰写热电偶的研究计划,同时也不忘将回风炉的报告一并完成。
周一的上午,九点半,高岂强把握时机,在程工稍有空闲之际,走进办公室,将辛苦准备的材料呈上,恭敬地说:
“程工,这是我的研究计划和报告,希望能得到您的宝贵意见。”言罢,他又递上了一支烟,以示敬意。
程工在一段闲暇时光里,向高岂强递去一支烟,随性地说:“得了,我这会儿清闲,帮你看看那材料。来,别客气,我这烟你也尝尝。”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