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山城,中原军队的火炮,根本运输不上去,所以火炮没有用了。
火器不能使用,那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攻城。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于是上百架投石车,开始日夜不停的往城墙上,城内,投递巨石。
李积也组织了多组队伍,进行强攻。
惨烈的大战一直打到六月份,安市城虽然破败不堪,可是依旧矗立在山头之上。不仅如此,因为久攻不下,安市城的守军百姓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更加顽强了。
不禁如此,还在昨夜,发动敢死队,对城外的中原军队驻地,进行了夜袭,不过失败了。
昨日,周建武在巡查大营,隐约听到城内鸡啊,猪啊的惨叫之声,便噶虐怒不妙。于是命令李积防备夜袭。
果然,当天晚上,数百敌军从城墙上通过绳子溜了下来,对中原军队发动夜袭。
冲入大营之内,才发现已经被包围,然后被斩杀殆尽。
周建武很是郁闷,因为这仗打的太不痛快了。
双方在城墙城外反复的拉锯,使用冲车进攻,守军就直接修建了木栅栏堵住,使用地道进攻,守军就在城内挖沟放水。
方法多种多样,都没有成功。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于是周建武便让李道宗在城南修建土山,决定步步为营,通过修建土山的方式,接近城池,然后居高临下,杀入城内。
于是城外的数万人开始修建起土城来。虽然修到安市城外,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周建武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攻下安市,不然绝不退兵。也下定了决心,把边境地区的高句丽百姓,全迁移到河北道去,让高句丽以后没人用。
......
杨正呆坐在高昌王宫中,面前的桌子上放着这次小学考试的成绩单。
各个部队人员已经组建完毕,装备也已经安排了。各军的步兵,主要是机枪,炮机炮以及五六半。
至于各军的摩步团,则是吉普车,皮卡,和三轮车。
其他的车辆,暂时没有装备。主要是因为维修问题。部队下属的车辆幸好太复杂的话,对于车辆维修来说,是个大问题。
不仅仅如此,各地的县令以上文官,军中的少将级别以上的军官,都配置了车辆。文官就是普通的轿车,武将则全部是吉普车。中原来的几位将军,也分别赠与了一辆,让他们可以在西域各地游览一番。
这样也能让官员们更多的去各地乡村考察,也方便治理。
士兵们的犒赏,早已经发了过去。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除了每人二十块银元,合计三百万银元之外,杨正又发下了七百多万的银元。这次犒赏才结束。
士兵们给家中写了家书,也让参谋部帮忙把薪俸和赏银带回家中,当然,也有着自己的照片。
中原士兵也没有例外,如果有愿意写家书的,愿意把薪俸赏银捎回家中的,杨正也都做了安排。而且李靖也派人跟着了,确保每一份犒赏,都能准确的送入士兵的家中。
士兵们少的也有五十,多的都有数百银元,这一次,也算是发家了。
高昌,庭州,龟兹等地的耕地已经分发完毕,百姓们也按照朝廷的要求,种植了新的作物,小麦,玉米,土豆,红薯,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以及蔬菜。
高昌葡萄沟那里,更是种上了培育之后的葡萄,很多人家忙完了春耕之后,也修建了晾晒房,准备制作葡萄干,也方便售卖。
棉花,当然也没有缺少。
在发现棉花可以做衣服棉被之后,西域的百姓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家家户户都种了棉花。虽然没有化肥农药,产量必然达不到后世的四五百斤的产量,但是哪怕以后两百斤,也可以做十斤的棉被,二十床了。
杨正也安排了龟兹,庭州,高昌等地的驻军,开垦了很多耕地。
因为在刚开始学习驾驶车辆的时候,很多人开的乱七八糟的。毕竟对于车辆根本没有任何了解。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杨正无奈之下,只能先对话了拖拉机,播种机之类的机器,让士兵们一边学习,一边操作机器,来开垦荒地。
就这样,各地军营军报周围,也都种上了粮食,主粮。
对此,陈吉盛和许明更是大力支持。他们作为西域的驻守部队的长官,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有了粮食,他们就有信心一直防守下去。
对于近卫军,在除了训练至于,杨正也安排了他们到各地去打井,没错,就是大些的机井。qqxδnew
每个村子里都要有,也把家用压水井的方法,宣传了出去。并且在各地,都打了一些,让百姓们前去参观,如果满意的话,自然都可以自己买材料制作。
几个月的时间,高昌通往伊吾的道路已经修通,而且正在从伊吾,往定襄修去。
赵德言在得到新的俘虏之后,修路的速度大大增加。没有意外的话,今年之内,道路可以接通高昌。
加上高昌到伊吾修建的,高昌往庭州,龟兹地区修建的,西域打下来的地盘,基本都有道路了。
当然,这只是主干道,至于其他的道路,就需要西域这里,自己修建了。
所以杨正也在高昌修建了水泥工厂,生产水泥。等自己离开后,这里也有水泥使用。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火力发电站还是没有修建好,所以这里还是用的太阳能板。
不过草原那里的小规模的火力发电,已经开始运营。冯修德也给杨正发送了电报,报告这个喜讯。
不过杨正当时,并没有回去看。
定襄的铁路,从新城往旧城的,也已经开通了。杨正也挺说了,很多人每天都要在道路两边参观。更是有无数的人,买票登上车辆观看。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公里,几分钟便走完了,但是看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的。
杨正也已经安排,让理工学校的人,先暂停修建新的道路,再学习半年之后,等过了年,才准许修建定襄通往九原,通往漠北等地的道路。
因为他一直担心,步子会不会迈大了。而且,现在的机车,都是兑换出来的,不要说生产了,就是维修人员,还在培养之中,没有半年的时间,根本不行。
部队改变完成之后,便开始了调防,训练。现在各地也已经在驻地训练。
辽东的军情,杨正一直盯着的。
如同历史上一样,中原军队势如破竹,不过还是被安市城给阻拦了。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杨正也不得不感慨历史的惯性是如此之大。双方都是有火枪火炮的人了,可是战争还是以冷兵器为主,双方的火枪火炮都没怎么用过。
这么好的燧发枪,居然只当做伏击或者说是充任护卫,太浪费了。
杨正也没有管这些,他只是让内阁加快吸引高句丽的百姓的计划。
经过四个月的吸收,高句丽那里有三四十万百姓,前往草原,被安置在了契丹旧地,开垦农田,种植庄稼等。
对于这些,杨正并没有满足,毕竟中原那里抓获的俘虏就有十几万人,而且还都是青壮年。百姓更是也有十几万人了,加起来往河北道要移民三十万了,都和自己差不多了。
主要是自己花费的代价比较大,不仅给介绍费,还要给帐篷,农具,棉衣,粮食等。每家更是要发放耕牛的,草原的牛都不够了,西域这里还送了几百头。
真是唏嘘啊。
西域这里的移民也已经安顿好了,三万户分别在高昌,庭州和龟兹,房屋田地老婆都已经安排好了,有了这些,百姓也能稳定下来了。
最让杨正满意的就是,从江南世家和岭南冯奎那里交换的造船工匠,已经安全到了定襄,现在都在定襄学校里面,学习最新的文字,度量衡之类的。
人数不多,只有五六百人。
不过这些人杨正都准备培养成大匠,要能单独指挥工匠造船的,所以培训还是必不可少的。
在得知这批人的信息后,杨正立刻安排在流求那里,开始兴建造船厂,虽然只是小的,制造木船的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