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岩石层(4000)

「吧唧……吧唧……」

行走在淤泥之上,每一步都伴随着湿粘的动静,每一次抬脚都需要与淤泥对木板的吸力进行对抗。

吴良走得十分艰难。

才走了二三十米,双腿就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乏意,以至于之后他干脆用上了懒办法,脚都不抬起来,就那么搓动着脚下的木板在淤泥上一步一步的滑动。

回头在看看典韦。

吴良不由的羡慕起来,这个家伙在这片淤泥上行走虽不是如履平地,但明显要比他轻松许多……这身体素质是真心强悍啊,比不了比不了,难怪当年典韦做长工的时候,主人家里的夫人情愿倒贴。

就这样耗费了整整半个时辰,吴良才终于跨越了这一百来米的距离。

此刻他已是气喘吁吁,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歇息歇息,可惜在这满是淤泥的河床之后,哪里有什么地方可以给他歇息。

而典韦则依旧面不改色,立于一旁神色严肃的四下张望警戒。

如此略微喘了口气,吴良坚持着开始仔细探查面前的这条锁龙柱。

之前站在河心岛上俯瞰的时候,虽然看得出来这条锁龙柱体积不小,但并未觉得有多宏伟高大,而此刻立于锁龙柱之下仰视,这种感觉便立刻出来了。

如同之前看的那般。

锁龙柱朝向河水下游的柱身,此刻正被一层厚厚的类似藻类与淤泥混合的湿滑物质包裹起来,看不清原本的样貌,但朝向河水尚有的柱身,这种湿滑物质则明显要少了许多,不难看到柱身表面的情况。

锁龙柱的表面果然刻有一些东西。

吴良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些位于锁龙柱最下方的一大片云气纹,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云尾纹,也就是云气纹的边缘纹路。

再慢慢往上看,在一片云气纹之间,吴良看到了一条巨大的尾巴。

这尾巴看起来像是鱼的尾巴,上面还分布着类似鱼一般的鳞片,不过沿着尾巴向上看,又会发现它似蛇一般修长。

如此继续抬头向上仰望,出现了一对鹰爪一般的利爪……

龙!

这肯定是传说中的龙了!

虽然不论是这个时代还是后世,真正见过龙的人少之又少,甚至龙一度被当做杜撰出来的神话图腾,但对于每一个天朝人而言,龙的形象却是早已深入人心,随便揪出一个人来都能利利索索的画出一条龙,画的好不好另算,但相关的主要特征绝对不会出现错误。

吴良继续顺着锁龙柱向上望去,一条环绕在锁龙柱上的神龙形象映入眼帘。

角似鹿、头似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耳似牛……细节上略有一些出入,但这绝对是传说中的神龙形象,天底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具有如此特征的东西。

不过除了这些,这条神龙还多出了一对翅膀。

所以它应该是应龙,肯定是吴良等人此前见到过的那副应龙骸骨的复原形象,而与那副应龙骸骨相比,自然是这锁龙柱上的形象更加雄壮威严,不过给人带来的压迫感却是那应龙骸骨更强一些,那是一种与死亡息息相关的压迫感!

继续向上望去。

在这条锁龙柱的上端,则依旧是大片的云气纹,不过不同的是云气纹之***有四个突出的东西,看起来像是四根自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钉入锁龙柱中的巨大钉子,形成了一个交叉十字,如此使得只从一个方位看去,这锁龙柱的造型竟有点类似于华表。

锁龙柱……

吴良微微蹙眉,有些搞不清楚这锁龙柱的作用。

为何这玩意儿看起来不像是为了断绝地气,而更像是为了钉住此前见过的那条应龙,使其永

远留在这里无法上天呢?

而且这锁龙柱与吴良在史书中了解到的锁龙柱差别也很大。

据他所知,道教古籍中似乎便有相关的传说,虽然在道教古籍的描述中,锁龙柱也是一根石柱,上面也有云气纹与巨龙浮凋,但那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神龙,而并非吴良现在看到的巨龙。

并且道教古籍的锁龙柱上,也并没有这看起来像是四个巨大钉子的设定。

后世似乎有一条现存的锁龙柱。

不过那条锁龙柱位于天朝西南的蜀地,传说当年大禹在巫山错开峡一带治水之时,有十二条龙顽固不化,危害生灵,将洪水越变越大,后来这些龙被大禹擒住,锁于一石柱上斩杀,自此那斩龙的山岭便叫做斩龙台,而斩龙台旁边的一条巨大石柱则是锁龙柱。

然而彼锁龙柱与此锁龙柱更是相差甚远。

吴良曾去旅游看过,后世巫山的锁龙柱一条天然形成的孤零零的石柱罢了,没有任何刻纹,也没有任何人工凋琢的痕迹。

想来相关的传说故事,也只是人们杜撰出来的罢了。

心中想着这些。

吴良伸出带着牛皮手套的手剥去锁龙柱上覆盖的那层淤泥,终于看到了这条锁龙柱的本质。

初步观察,这锁龙柱所用材料应该是比较常见的砂岩。

这种岩石表面粗糙,结构没有大理石和花岗岩那么稳固,相比较而言更加容易受到风与水的侵蚀,不过却更容易凋刻塑型。

当然事无绝对,部分特殊环境下生成的砂岩依旧十分坚固。

像面前的这条锁龙柱使用的砂岩便算是那种较为坚固的类型,否则就算黄河是近十来年才将入海口改道到了此处,也会对寻常的砂岩造成较大的损害。

而此刻这条锁龙柱上面的纹路却依旧十分清晰,只是部分原本应该棱角分明的地方变得圆滑了一些,如此可见一斑。

事到如今。

吴良便算是初步完成了对这条锁龙柱的探查。

收获并不算大,吴良又并不打算将这条锁龙柱完全清理出来,这必将消耗不小的人力,因此只能暂时将其搁置。

「典韦兄弟,将洛阳铲取下来吧,我们就在此处下铲试探一下。」

回过神来,吴良对典韦说道。

他在出发之前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洛阳铲,为的便是验证此前关于这里可能存在某个族群古墓的猜测。

典韦已经在瓬人军中待了几年,对与洛阳铲的使用方法同样驾轻就熟。

不消片刻他便已经将洛阳铲组装完毕,铲头插入松软的淤泥之中,随后与吴良配合起来,一截一截的将洛阳铲敲入地下。

「那又是什么东西?」

看到这一幕,华佗像个好奇宝宝一般问道。

「那亦是有才哥哥的发明创造,天下独一份,不过具体的功用你便不用知道了,而且那东西也只有有才哥哥才用得了,寻常人就算得到也只是一个用不顺手的铁铲。」

诸葛亮保持着优越感,故弄玄虚的道。

不过他说的倒也不错,洛阳铲带上来的土还真就只有吴良分辨的出来,瓬人军众人虽然时常操作动手操作,但依旧没有掌握其中的秘诀。

而吴良也并没有打算将其中的秘诀传授出去,他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东西一旦在汉末就普及开来,对于天朝古墓绝对是一场灾难,等到了后世恐怕便不只是汉墓十室九空的问题了,而是所有的古墓都十室九空。

「吴太史真是我见过最奇特的人了。」

华佗也并未在这个问题上刨根问底,只是感叹道,「能够搞出这么多天下独一份的发明创造……冒昧的问一

昧的问一句,吴太史恐怕不只是太史令那么简单吧?你们恐怕也不是普通的官军吧?」

「此话何意?」

诸葛亮面露疑色。

瓬人军众人也是谨慎的看向了华佗,难道这个家伙已经看透了他们的底,猜到他们平时都在干些什么了么?

若是如此,可要看紧他了。

待出去之后再由公子决定究竟是将他纳入瓬人军,还是将他杀了灭口……

他们觉得吴良大概率会将华佗纳入瓬人军,毕竟此人刚刚得了「扁鹊」传承,医术必定已经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这样的人对于瓬人军而言自是很有用处,而吴良向来爱才,怎会舍得将他杀了?

何况长久以来,除了某些将他们逼到墙角,威胁到他们性命的人,吴良还是极少杀人灭口的……当然,他若是真要动手,那便必定是赶尽杀绝,一个活口都不会留下。

「我觉得你们与武帝之前行走于世间的一个组织极为相像,尤其是吴太史,无论是他的能力还是气质,都几乎是那组织首领的翻版。」

华佗说道。

「不知华神医说的是什么组织?」

于吉接茬问道。

「墨家。」

华佗道,「吴太史是你们的首领,像极了墨家的钜子,而你们则是不善武力却各有长处的墨辩,那些兵士则是墨家中赴汤蹈刃、死不旋踵的墨侠……至少我见过的任何军队,都不是你们这个样子,出征时人员亦不会如此复杂。」….

说到这里,华佗又看向了立于后面的大犬,面露笑意道:「而且你们还尽力救治附近的渔民,对性命垂危的我亦是不离不弃……官军可没有这份闲心,因此在我看来,你们更像是一个侠客组织,并非简单的官军。」

「墨家么?」

「哈哈哈哈……」

听到华佗那自以为是的猜测,瓬人军众人皆是一愣,而后便相视大笑起来。

……

听到瓬人军众人的笑声,正在操作洛阳铲的典韦侧目看了一眼,面露疑惑之色。

吴良亦听到了众人的笑声。

不过此刻他们有正事要办,因此也只是看了一眼,见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之后,便很是默契的继续干活。

脚下的淤泥过于松软。

两人基本么费什么力气,光是典韦一人凭借臂力便已经将第一截洛阳铲插入了地下一米有余,不得不立刻又添上第二截。

第二截前半段亦是同样的松软,典韦使用手臂配合自己的体重用力一下,那铲柄便又沉下去一大截。

不过到了后半段的时候,下面的铲头便已经接触到了硬实的东西。

典韦像之前一样用力向下压了几下,却不见洛阳铲出现丝毫继续下探的迹象,因此只得暂时停下手来看向吴良:「公子,似乎碰到什么东西了。」

「你下压时的手感如何?」

吴良问道。

「触碰到的东西应该不是夯土,夯土就算再实,在水下泡了这么久也必然会发生改变,而我方才强压时洛阳铲纹丝不动,应该是碰到了什么坚硬之物。」

典韦认真的答道,「公子,要不我砸一砸尝试是否还能继续下探?」

「坚硬之物。」

吴良沉吟道,「有可能是河床下面的岩石层,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异物,若是岩石层那还好说,最多也就是铲头卷了刃,可若是其他的东西,便可能在遭受蛮力时受到损坏……」

既然推测这附近可能藏有某个庞大族群的古墓,吴良自然要更加谨慎一些,若是搞坏了一些具有考古价值的古物他也会心疼。

如此沉吟片刻,他终

于说道:「不急,我们先将洛阳铲收回来看看再说,若是下面有什么东西,通过上层带回来的泥土同样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诺!」

典韦应了一声,随后牵住连在洛阳铲头上的绳索向上提起。

不久之后洛阳铲便被完全提了起来,同时也将下面的泥土一同带了上来。

吴良立刻上前查探。

洛阳铲头带出来的泥土全是淤泥,与古墓的夯土毫无干系。

这些淤泥要比河床表面淤泥的含沙量高了不少,而且越往下含沙量就越高,这是黄河河水大浪淘沙的必然结果,倒没什么好在意的。

不过……

检查铲头淤泥的时候,吴良还是注意到了一个极易忽略的细节。

只见在靠近铲头的淤泥之中,混杂了极少量的灰色岩石渣滓,这些灰色渣滓大的也就和小米粒相当,小的则干脆就是如同灰尘一般的粉末。

最重要的是,这渣滓的外表很新,极有可能是典韦刚才用力向下压时,洛阳铲铲头自下面的硬物上强刮下来的碎片。

吴良捏起几粒渣滓靠近了查看。

这是已经探到了河床下面的岩石层,还是…….

我知鱼之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