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伏勿用 第17章 第一六八章 朝争(二)
赵何虽然小时候表现出来傻乎乎的,但到底还是赵家人的子孙,强大的隔代遗传让他更像其祖父肃侯,隐忍中磨砺自己的獠牙。我至今难以忘记那天陪他去巫弓那里,这孩子展现出来的强大自信,绝对不是庸庸碌碌的无能之君所能够有的。
如果有人小看了这傢伙,迟早会很后悔的。我就已经后悔了,不过好在没有烙下什么大罪,最多只是站错了队而已。等他从赵成等人的手里夺回权柄,应该也不会计较狐婴站在安阳君一边了。
「所以,若是我家主公旗帜鲜明站在安平君和公子这边,赵王就会倾向于李兑。」我道,「若是我家主公做出与李兑和善的姿态,赵王会以为朝中依旧是平衡牵制,便不会插手。公子是希望赵王插手朝政,还是作壁上观?」
当然是坐在壁上好好观。
一旦赵王参合进来,内外勾结,到时候谁都挡不住李兑的得势。赵成虽然是公室,在沙丘中也代表了庞大的宗族力量,但那时所有人都恨赵雍。现在换了十五六岁的赵何为王,多少公室都存心两边下注,一方面与赵成沟通,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直接成为大王的宠臣。
而且一旦赵氏大宗与小宗、外姓大臣对抗,最后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均衡的状态,赵成有两个儿子,何必还留赵何坐在王位上?
「所以,我家主公主动示好李兑,只是想营造一种朝堂权势依旧均衡的假象。」我笑道,「公子若是见怪,我家主公当然也可以摆明车驾跟着公子亦步亦趋。」
「唔,胜所思所见,不若先生远矣。」赵胜道。
比我差是很正常的。我微笑不语,给这位赵国相邦留点面子,任由连瑞与赵胜胡扯,我开始考虑一个新的问题。
既然已经踏上了朝争的道路,那么下一步是先干掉赵成还是先解决李兑呢?
如果从年纪上看,赵成已经行将就木,李兑却是风华正茂。先干掉李兑的话,只要坐等赵成自然死亡就可以顺利接过权柄。
「谬也!」徐劫这么激动,显然是不贊同我的意见。
我对于徐劫这老头子还是很信任的,一送走赵胜就想到找他讨论这个问题。虽然他对我就像对晚辈学生一样,不过人家的实力和江湖地位放在那儿的,我也只有认了。
「你既然知道霸王之道在于衡,」徐劫道,「若是李兑先去,朝堂上一致倾向于赵成,到时候赵何还能坐视么?」
「不能挑拨赵胜与赵成反目么?」我问道。
「你怎么学得与那些两舌之士似的!」徐劫满脸的皱褶都堆了起来,「这是王道么!是王道么!」
「丈人别生气,不正是我不堪,师父才请你出山的么?」我一边安抚徐劫,一边忍不住腹诽:你这么看不起两舌之士,最后你的亲亲徒儿还不是以辨士的名声流传千古?
「赵胜的根基在哪里?是他的三千门客么?」徐劫道,「当然不是!他一直想的是那些赵氏宗亲。你不看看县令郡守多少是宗族?他怎么可能捨弃这么大的力量选择与赵成相抗呢?如果他身边不全是庸才,势必会告诉他:等赵成死后接手这些力量。
赵成也知道自己儿子未必能扛起他的大旗,肯定对赵胜有所寄託,保全家族。这样的两人,是你可以三言两语离间的么?这正是疏不间亲啊!」
徐劫说得可谓苦口婆心痛心疾首,我真羡慕他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有精神。
我承认他说得的确有道理。虽然赵成赵胜各怀鬼胎,但是双方又的确有不可捨弃的相互需求。赵成之败就败在年纪,这是自然规律,就算他仰天长啸要再活五百年,老天爷也不会搭理他。
赵胜现在的筹码有三:年纪轻,出身好,门客三千。
其中最后那条可以忽略,因为三千门客要找二十个文武全才都找不出。前面两点是赵成对他的需要,但是旁人却并不看重,所以赵胜若是离开赵成,只是废柴一只。
「那不还是只有先把李兑干掉了?」我疑惑道。
「否。」徐劫一脸优越感地看着我。
我只得持礼道:「请教先生。」
臣下给君主行礼,君主必须还礼。
然而学生给老师行礼,老师却可以安然受之,不用回礼。
这就是战国。
此刻徐劫就像是完全忘了我们的君臣身份,只以老师自居。他甩了甩袖子,方才道:「年轻人,所思所虑岂能如此僵化?当下之势,当借李兑之力去赵成而全赵胜。赵何以为李兑力大,必然离间李兑与我,到时候便可由赵胜自然取代赵成,而我代李兑而起。」
唔!先把两派的大老闆都推倒,然后选两个名望并不甚高的人取而代之,将朝堂的动荡减到最小,可以说是平稳过渡。
这个主意赵何一定会接受。
「问题在于,我们打着新城君的旗号,能否接替李兑呢?」
「谁说一定得是新城君?」徐劫坏笑着。
我一拍脑袋,真是智商退化了么!
只要干倒了赵成,李兑就会掌权,那时候赵何最需要一个人来平衡这个奉阳君。那个人必须对赵室极度忠诚,本身不应该有较深的根基让赵何担惊受怕,同时又得有点力量,不至于什么都干不了。
这不就是我狐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