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知识产权 水泥的开发

见李大亮进来,李承乾立即摆手道:

“上茶!”

不过李大亮急匆匆而来,可不是为了来东宫喝茶的。

“太子殿下,这水泥还有吗?还能继续生产吗?”

他眼睛发亮,看着李承乾,迫切的想知道结果。

李大亮刚被提拔为工部尚书,不过也是尽职,身在其职,便尽其责。

工部是负责全国的工程建造,例如城防建设、水利工程等。

今日其看见了水泥,就知道,这是史上之变革。

“还有,你想要多少呢?”

李承乾放下手中茶杯,缓缓说道。

水泥部也一直扩建,只不过只是立窑生产,还是太慢了。

但也是可以说,日进斗金,是如今东宫的主要经济来源。

张柬之进入工部,也是有推销水泥的打算,如今工部尚书来,那就更好了。

李世民又很小气,没有给他发自印钱币的铸机,所以只能搞点水泥,从国家之中套现了。

应该说是买卖。

“这不是下官想要多少,而是这水泥的造价几何,下官也上报陛下,才能做好规划。”

李大亮说道。

水泥是可以无限生产,但是以如今的大唐是消耗不太多的。

无他,还是生产力限制了发展,一旦开启大工程,那么百姓就会无力耕种,造成大量的田荒。

“不贵,比我们现在建造用的糯米砂浆要便宜太多了,而牢固度,就是糯米砂浆也远不如。”

李承乾直言道。

“奇迹啊,大兴矣!”

李大亮发笑,还在武庙之时,他已经对水泥构建进行了敲击实验,李承乾所说确实是属实。

“大唐之福,水患可治矣,百姓之福气啊。”

“殿下大功,功在社稷江山。”

李大亮手舞足蹈,激动的大呼出声,身为工部尚书,他怎么会不清楚水泥问世带来的益处。

这也不能怪他,因为这是工木建筑上的一次伟大进步。

建筑宫殿都是暴殄天物,这样的神物,就应该迎来建城、铸建堤坝,护一方安宁。

之前建造城墙之时,都是用糯米、鸡蛋、动物血来相互搅拌,才能粘合石块,那造价,是直接不可言喻。

就算是国库有钱,都不一定能筹到糯米鸡蛋。

水患和敌人侵扰都是导致百姓家败人亡的主因。

特别是水患,大唐如今已经不会被外敌入侵了。

徐州水患就是最典型的,已经超出了一州的应付能力,才会不得不上报朝廷的。

而在两河流域,水患年年有,只不过是大小之分,因水患而遭受的损失,也是不计其数。

每年新修的水利工程也要投入不少的银子。

也是造成产量低的原因,李承乾绞尽脑汁研究出水泥,可不是只为了建造一座武庙,而是为了整个大唐着想。

“既然如此,下官立即回去编写奏折,请求朝廷拨款。”李大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李尚书,本宫可以把烧制的水泥配方交给工部,这样就可以在哪里施工,就可以在哪里烧制水泥,避免的运输消耗,但是产生的水泥,本宫每石要一钱。”

李承乾笑道。

“殿下高义!只要殿下愿意给出配方,一切都好说。”

这是李大亮意想不到的,也并不知道生产水泥所需的工艺,单是这运输费用就减少一笔惊天钱粮。

知识产权就是香,什么都不用做,就有白花花的银子进账。

但是在李大亮看来,太子是在为天下黎民所想所谋。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

“不过,水泥的配方,一定要保密,不然那些氏族大姓,也就会闻风而动,到时候说什么都要从工部之中捞好处的。”

以前工部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但是随着水泥的普及,各种工程也化为了可能,国家大资金也会向这边倾斜。

“殿下请放心,下官一定不会让这样的配方泄密出去的。”

李大亮也是信誓旦旦道。

“另外,可以向陛下言明,颁布法令条文,禁止民间开办水泥厂,违者重罚。”

李承乾又开口道,这样就能从根子上断绝氏族大姓利用水泥敛财,成立国有,让更多的银子回到国库之中,由国家出手分配。

“好,下官会按照殿下所言进谏的。”

李大亮没有想那么多,他要的是功绩,他刚刚上任工部尚书,也要有表现,这就是他如今大展拳脚的机会。

至于什么民生、资金的去流,他不会在意。

为了制约氏族,肯定是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打压。

“李尚书,是准备从哪里入手呢?”

水泥的产量还是很低,还是不可能同时满足各大工程同时开工,好钢就要用到刀刃上。

“不知道殿下有何指示?”

李大亮也是出身瓦岗寨集团,转辗多次才到了李世民的手下,深谙为官之道。

这不是他想从哪些外面入手,而是太子要从何入手。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多水患,发水之时,淹没了不少粮田,使得原本产量极高的良田变得颗粒无收,修建两河流域的堤坝才是重中之重。”

李承乾说道,于民无小事,又是事关田粮。

“殿下所言极是,前朝以来,和均有修缮水利的,不过建树都不大,如今有了水泥,定能一劳永逸,根绝水患。”

李大亮深以为然。

两河流域盛产粮食,不过也有两个极端,那就是,要么大收,要么就是大灾。

“五月之时,本宫刚下过徐州,那里百姓艰苦,水患猖獗,如是在来年水际来临之前,能造就堤坝,肯定会让徐州百姓幸免于难,是一件大功德之事。”

贞观十六年与贞观十八年,徐州发大水,至民不聊生。

这是史书上的轻略一笔,但是对于百姓来说,那是倾天之祸。

“下官明白!”

李大亮眼中光芒闪过,这不就是太子殿下的指点吗?

许敬宗能一步登天,也是太子的举荐,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了。

李大亮顿时感觉仕途一片光明,说什么也要把水利之事干好。

“另外,朝廷肯定会有拨款,本宫希望这里面的每一钱都能用进民生建设之中。”

毫无疑问,官员贪腐,是永不能根除。

在最为贤明的汉文帝和最为血腥暴力的洪武时期,贪官污吏都是横行不止。

在其他的朝代,这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可以光明正大的说,那是他们辛苦的酬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