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诛杀长舌妇戎子,气死老爸齐灵公,干掉弟弟公子牙,诛杀太傅高厚,平定夙沙卫之乱,齐庄公的国君之位算是坐稳了么?没有,因为还有一批人得清算。
这批人,全部都是公子牙的人,说确切一点,都是齐国公族中人。公元前552年,齐庄公命庆佐率军讨伐句渎(goudou今山东菏泽北),因为公子牙的党羽之一公子买一伙还都在那里。结果不需要细说,史料记载,公子买被捕,公子锄逃亡去了鲁国,齐国大夫叔孙还逃亡去了燕国。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齐庄公这样做实在有些过了,因为这些公族中人,也许并非是要反对齐庄公的,他们只是跟公子牙交好,或者说在当时的世废立事件中,没有替当时还是公子光的齐庄公说话而已。但没有人敢向齐庄公提出反对意见,因为谁都知道,这位齐国国君是报复心极强的一位国君,自从齐灵公发昏搞了一出废立世子之事后,此人性情已变,整个的就我行我素。
既已安内,那得攘外了,好吧,那寡人看看春秋江湖吧。齐庄公对自己秋风扫落叶一般收拾所谓的异己分子很是满意。tiqi.org 草莓小说网
很显然,此时的晋国风头太盛了,晋平公亲率十二国联军狠狠教训了一把齐国后,齐国算是趴下了。自齐桓公以来,齐国貌似总处于这样一个循环:先是乱成一团,然后终于不乱了,埋头苦干一段时间,感觉可以冒冒头了,结果一冒便被晋国一巴掌给压回去,就象打老鼠游戏一下。比如齐顷公,刚想跟晋国叫个板,便被虐了一把,然后服服帖帖地做老实人。再是齐灵公,先是跟着晋国混,后来发现晋国有些痿了,便冒了出来,结果又被虐惨了。
那现在齐庄公呢?齐庄公心里明镜一样的,现在的齐国必须得低调,必须紧紧把晋国给服侍妥了日子才好过。而且,十二国联军虽然已经退去了,但那是有原因的。
第一,晋国不想灭了齐国,因为灭了齐国对晋国来讲是不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反倒是让鲁国、莒国这样的小弟得益。
第二,当时的晋国中军元帅荀偃生了重病,史料记载,荀偃在班师回国的途中便病亡了。卒前,荀偃还交代了自己的副手士匄,要继续教训齐国,必须将东方的这个隐患给消除了。
第三,当时的齐国还算富庶,晋国率领的十二国联军在齐国境内连续掠夺了几个月,所有的车辆都装满了齐国的财富,得先运回国去。
反正齐国嘛,只要你不老实,到时咱再来教训一把,再把车装满。象这样的合法的抢掠,那是再爽也不过了。荀偃去世后,晋国中军帅便由原中军佐士匄递补了。士匄遵照老领导的遗命,公元前554年再次讨伐齐国。但刚一出兵,便得到了齐国国君去世的消息,于是,联军中止了对齐国的讨伐行动。
不管怎么说,晋国算是中原老大,得讲点规矩。当时的规矩是如果讨伐对象正好遇到了国丧或者重灾,那是不能征讨的。这就是那个时候的贵族战争,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战争,而是挣足了面子。
齐庄公很清楚,齐晋之间还处于战争状态,这一次是因为齐国大丧,所以逃过一劫,但齐灵公已经下葬了,晋国人再来怎么办?
对齐庄公来讲,办法是很简单的,那便是服输呗。齐庄公派人去朝见晋平公,把齐国叫板晋国的责任一古脑全部推给老爸齐灵公,然后拍着胸脯保证从今以后,齐国将一切听从晋国的。
晋国人当然高兴啊,收服齐国可谓是称霸中原的必要条件。对晋国来说,秦国是不可能和好的,楚国是必然要来相争的,晋国再强大,如果失去齐国,那将陷于三面夹攻的危险境地。
于是,公元前552年,晋国与齐国重新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条约是在著名的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北)签订的,前几年随同晋国伐齐的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都来了。议题只有一个,承认晋国的盟主地位。
齐庄公当然是亲自参加的,他以前当世子时便经常代表齐国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大家都认识他。晋国人很高兴,但有不少诸侯心里都很担心,尤其是鲁国。鲁国要最怕齐国,本来齐国被晋国揪着打鲁国很高兴,但现在齐国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晋国集团的二号人物,鲁国人唯一能做的便是赶紧把晋国这个马屁给拍好了。
所以当时中原诸侯的态势总体是这样的:晋国为不可撼动的老大,齐国坐着第二把交椅,而鲁国则是被全天下人都认定的晋国最铁杆的小弟。
澶渊,即今天河南濮阳西北。这个地名我们得提一提,因为1500多年后,宋朝与辽国在这里签订了一个条约,双方约定了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同时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当然,河南的濮阳还因为三国时曹操与吕布在此大战而闻名,结果吕布被曹操被灭。
齐庄公很爽快地签了约,回国后将这个正式文件随便一扔,心里冷冷道:“总有一天,要让你晋国跪倒在咱大齐脚下!”
熟悉不?很熟悉啊,这正是当年齐顷公、齐灵公对待晋国的那一套:表面上服从你晋国,但骨子里就想方没法与你晋国死磕!
这叫什么?典型的阳奉阴违啊。齐庄公的骨子里流着齐顷公、齐灵公的血,而这个血,都来自于当年那位牛气冲天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已经过了多少代了,历任齐国国君都梦想着重拾当年齐国的荣耀啊。
但现在必须得阳奉,因为阴违的机会还未出现。既然阳奉了,那便一切都听从晋国的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