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369章 皇清观!

按常理说,以玉田山这如雷贯耳的名头,默默无闻的白露书院哪有资格入驻呢?

瞧瞧相邻的几座山峰,上头修建的不是声名远扬的名观。

就是香火鼎盛的大庙,和白露书院一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可奇怪的是,自打千余年前白露书院在这儿建成后,那些寺庙道观的僧人和道士。

愣是没找书院的麻烦,反而对偶尔出入书院的书生,不管是稚气未脱的小孩。

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都客客气气的,这事儿当年可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满心诧异。

白露书院还有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就是招收的学生,年纪和身份那叫一个千差万别。

既有豪门世家捧在手心里的独苗苗公子哥,也有出身贫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小贩家的孩子。

年龄跨度从六七岁的小娃娃到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参差不齐。

而且吧,每年招收弟子的时间,跟闹着玩儿似的,一点儿都不固定,有时候三四年就招一回,有时候七八年都不见动静。

更让人觉得神秘的是,凡是进了这书院的人,极少有人从书院大门出来过,到处都透着一股神秘兮兮的劲儿。

当然了,这种神秘也就是对住在玉田山脚下的当地居民而言。

山外的世俗世界,压根不知道这些稀奇事儿,白露书院依旧在整个湳郡默默无闻,鲜有人问津。

这一天,幻云峰山脚下,有两人不紧不慢地往山上走。

一个是相貌威严、自带一股书卷气的中年儒生,另一个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书生。

皮肤稍微有点黑,长相普普通通,不是别人,正是一个月前才在甘府露面的陈云。

“陈世侄,白露书院早在两个月前就结束招收弟子了。”

“不过我听甘老友说,你以前学过些五花八门的道术,也知晓修仙者的存在。”

“所以老夫才想着带你到书院碰碰运气。至于书院收不收你,那就得看你自个儿的机缘了。”

“白露书院的鲁大先生和我有点交情,我先带你去见一见。”

“要是他觉得没问题,你留在书院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中年儒生一边迈着大步,衣袂飘飘地走着,一边神色平静地说道。

“是,一切全听严先生安排。甘叔父来之前就交代过,这次不管书院收不收我,这份恩情叔父一定牢记在心。”

陈云摆出一副老实憨厚的模样,规规矩矩地回应道。

这时候的陈云,身上散发的气息也就炼气期三四层的样子,普通修士要是不仔细打量,根本瞧不出他的深浅。

想当初,陈云向甘池这位冯家的暗子提出,想让他帮忙加入本地的某个修仙大宗,不管是佛宗、道派还是儒门,都行。

别看甘池只是个凡人,可冯家早年给他下的指令,就是让他和入世的修士多多结交,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一听陈云这要求,甘池虽说吃了一惊,倒也没太为难。

唯一让他有点担心的,就是怕陈云混进宗门后不安分守己,图谋不轨,到时候连累甘家。

不过甘府的生意,从头到尾都是冯家在背后操控,陈云要是拿出地契文书,一夜之间就能让甘家变得一无所有。

再加上甘池虽说知道些修仙者的事儿,可对冯家的来历和身份,那是两眼一抹黑,心里满是敬畏。

所以在陈云轻描淡写地保证,这次混入修仙宗门,绝对不会惹是生非,连累甘府之后,甘池也只能硬着头皮照办了。

琢磨了几天后,甘池相中了这位严姓的中年儒生,想让他当“桥梁”,保送陈云进入白露书院。

选这人是有原因的,一来,书院和佛道两家比起来。

招收弟子的门槛明显低多了,只要不是邪道魔宗的弟子。

哪怕有师承来历,只要身世清白,照单全收。

二来,当年甘池对这位严先生有过大恩,严先生出身儒门,最看重恩义,肯定会尽心尽力帮忙。

要是不选他,虽说还有别的路子,可成功的几率实在不高。

毕竟大晋的修仙宗门,虽说不像天南那么难进,可也不是一个低阶散修随随便便就能踏入的。

陈云听说白露书院后,稍微打听了一下玉田山的位置。

就在某天夜里,偷偷驾驭法器,飞到远处观察这座山的灵脉。

一番查看后,他心里挺满意。

虽说这灵脉和他在天南布置了好多灵眼之物的洞府没法比,可也算得上不错的灵脉了,比太昌城附近的其他几条灵脉强太多了。

说起来,要不是灵眼之树之类的东西频繁移动,会损耗里面的灵气纯度。

而且常年不安置在灵脉上,灵性也会慢慢流失,他只要带上两件灵眼之物。

随便找条低劣灵脉,凑合凑合也能修炼。

何苦费这么大劲儿,处心积虑地混进大宗门呢?

就这样,陈云摇身一变,成了甘池某位远房投奔的姻亲。

对外宣称,他身具灵根,学了些粗浅法术,是个渴望踏上修仙之路的低阶散修。

所以才托甘池这位远房叔父帮忙,看看能不能进入某个大宗继续修行。

甘池找到在城内某知名大书院执教的严姓儒生一说,严先生为了报恩,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乎,两人就有了这一趟上山之行。

“嗯!看来甘兄为你这位表侄还真费了不少心思。不过这也难怪,世间凡人能拥有灵根的,那可是万里挑一,他自然对你多加关照了。”

“就是在下,苦无灵根,否则早就进白露书院,刻苦修行求仙之道了。”

儒生边走边感慨道。

陈云笑了笑,很是识趣,没接这话茬儿。

中年儒生也不多言,带着陈云继续往山上走。

刚走到快到半山腰的地方,突然,肉眼可见的另一座山峰上传来阵阵钟声。

那钟声清脆悠扬,如黄莺啼鸣,让人听了精神为之一振。

“宝灵寺的这口青蝉钟,还真是件稀罕玩意儿,不过每天敲三遍,宝灵寺的那些高僧未免也太爱显摆了。”

儒生脚步一顿,扭头瞅了瞅那座比幻云峰还高出三分的山峰,摇着头,嘴里小声嘟囔着。

陈云一听那是佛宗的地盘,眼睛里闪过一道精光,若有所思。

在他看来,这所谓的宝物,也就是件上阶法器罢了,没啥稀奇的。

他伸手往上提了提背后又粗又长的包裹,跟着儒生继续往上走。

没一会儿,两人终于来到了半山腰的一块平台上,眼前顿时一亮。

只见入目之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一大片青竹林郁郁葱葱地映入眼帘,竹林里,隐隐约约能瞧见红墙白楼,景色清幽雅致。

几条白石铺就的幽静小径蜿蜒通向竹林深处,在尽头处,一座高约数丈的巨大朱门若隐若现。

“走吧。正门一般不开,跟我走偏门就行。”

中年儒生扫视了一圈竹林,开口说道。

说着,他带着陈云往一侧走去,踏上其中一条小路,走进了竹林。

七拐八拐之后,陈云和儒生出现在了一扇丈许高的漆黑木门前。

儒生轻轻舒了一口气,上前“砰砰”轻轻叩响了门。

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身着白袍儒衫的年轻人。

“啊,原来是严先生到了。先生是来找鲁大先生的吧?”

这年轻人身上有灵气波动,是炼气期三层的修为。

可让人惊讶的是,他对身上没有丝毫法力的严姓儒生客气得不得了。

这一幕落在陈云眼里,让他心里不禁啧啧称奇。

要是在天南,这种事儿打死也不会发生吧。

看来儒门的规矩还真是森严,竟然能让修仙者对一个凡人毕恭毕敬。

不过,陈云心里也明白,这种情况估计也就是在低阶修仙者身上才会出现,高阶修仙者可不会这么干。

陈云暗自冷笑了一声,心里想着。

“嗯。我这次是来见方兄的。方大先生现在有空吗?”

中年儒生不动声色地问道。

“下书院现在来了一位贵客,先生正在书房作陪。我给严先生通禀一下吧。”白袍年轻人略一思索,说道。

“也好,麻烦阁下了!”

严姓儒生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

白袍年轻人心里清楚,眼前这人虽是个凡人,可和方大先生渊源不浅,哪敢有丝毫怠慢。

客气了一句后,急忙伸手掏出一张传音符,对着它低语了几句。

然后手一扬,传音符化作一道火光,向后激射而去,眨眼间就没了踪影。

没过多久,陈云突然察觉到一道不弱的神识从远处飞速扫来,在几人身上轻轻掠过,随即又迅速收了回去。

陈云心里一动,知道这大概率就是那位鲁大先生了。

单从神识强度来看,这人竟然有结丹初期的修为,比他预想的筑基中后期修为要高出不少,这让他有点意外。

对陈云来说,这人修为自然是越低越好,这样才不容易看穿他的掩饰手段。

片刻之后,陈云等人站立之处的上空,灵波微微颤动,一个男子淡淡的声音凭空响起:

“是严兄吗?来得正是时候,我这里有位贵客,严兄不妨前来见见。嗯,你旁边的这位小友,也一齐过来吧。”

听了此话,那位白袍年轻人仿若受惊的小鹿,自然不敢再阻拦陈云二人。

反而仿若忠诚的向导,直接带着二人沿着一条仿若蜿蜒巨龙的走廊向内走去。

走了片刻,跨过了几个院门后,陈云仿若敏锐的猎手。

隐隐听到了朗朗的读书之声,那声音仿若山间清澈的溪流,叮叮咚咚,听起来和普通书院一般无二的样子。

但他却仿若被惊扰的宿鸟,微微一怔,目光仿若灵动的闪电。

不经意地闪动几下。虽说这里名为书院,可这些低阶修仙者。

难道不打坐炼气,真的要白白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读书之上吗?

这仿若一道谜题,在他心间萦绕。

“这是我们白露书院的下院弟子,在进行例行的午读,想要进入上院修行,光有灵根法力是不行的。”

“必须培养出我们儒门的浩然之气才可。”

“毕竟我们儒门的多半功法,都是以浩然之气为辅助的,浩然之气越多越雄厚。”

“以后修炼起来才可能仿若展翅高飞的雄鹰,一日千里,前途不可限量的。”

白袍年轻人仿若善解人意的知音,似乎看出来陈云的惊讶,含笑解释道。

对这位严姓儒生亲自带来的、修为差不多的青年,他倒仿若热情的商贩,有些存心交好的意思。

“原来如此!”

陈云仿若温和的春风,感应到了此人的善意,冲其点头笑了笑,那笑容仿若春日暖阳,暖人心扉。

这时,三人仿若灵动的鱼儿,穿过一大片阁楼。

绕了几个仿若迷宫弯道的弯后,忽然来到了一处优雅仿若世外桃源的小院跟前。

方一走进此院落,原本清晰入耳的读书声,仿若被一阵神秘的风卷走。

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院落竟然被布置下了隔音的禁制,仿若被一层无形的护盾守护着。

严姓儒生见此情形,神色如常,仿若一位熟悉路况的常客。

似乎来过此处不止一次的样子。而那白袍年轻人到了此处后,仿若敬畏圣地的信徒,不敢进入了。

直接停在了院门外,仿若匆匆过客,向二人告辞后离去,身影仿若被黑暗吞噬,一闪不见了踪影。

目睹青年的背影,在一栋阁楼边上仿若鬼魅般一闪不见了踪影,严姓儒生才仿若即将面圣的臣子。

略整理下衣衫,朝最大一间屋子仿若虔诚的信徒缓步走去,就要扣起门的样子。

但是他刚迈出一步去,原本紧闭的屋门却仿若被一只无形的手轻推,一声轻响后,自行开启了。

同时头顶处,再次传来了那位鲁大先生仿若洪钟般的声音:

“严兄请进!皇清观的华莲仙姑,正好在陋居做客。鲁某正好为严兄介绍一二的。”

鲁大先生的话语从容稳重,仿若深沉的古井,丝毫听不出其中有何具体的感情,仿若一潭深不见底的静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