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能劝谏帝王者,唯陈平安耳

打赢了!

十万吐谷浑大军扣关。

结果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就被打败了。

战报上面,双方的战亡数字也非常感人,大唐这一边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低伤亡。

而有心人就发现,这一次的邸报上面。

这一次打败吐谷浑之战,竟然是监国太子指挥有度、临危不乱。

不是?

这和监国太子李承乾有什么关系吗?

看了邸报之后,发现似乎好像是真的有那么一点儿关系。

因为邸报上面报道出来的是,吐谷浑扣关,皇帝李世民因为痛心太上皇驾崩而无法理政,由监国太子指挥调度。

然后,监国太子如何询问李靖,又是如何重用大唐名将,又是怎么任人唯贤、虚心纳谏云云。

总之,大唐打败吐谷浑的这一份天大的功劳,有着监国太子李承乾一份。

属实是,人在家中坐,功从天上来。

李承乾有一点儿脸红。

不过,他也明白,这是父皇的好意。

他以太子监国,此后,也将会一直位居东宫。

再往后,那就是登基为帝了。

可是,身为大唐的帝王,怎么能够没有军功在身呢?

所以这一次的大唐打败吐谷浑一战,军功就安排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是他临危不乱、虚心纳谏、任人唯贤、指挥有度,才让李靖等人带兵打败了吐谷浑。

必定是如此!

……

“不可能!”

“他指挥有度?”

“本王绝对不信!”

在贺州的李泰,直接撕碎了大唐邸报,怒吼道。

这时候,已经是不管什么脸面和情义了。

也不怕这话直接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就这么当着所有人的面,叫了出来。

崔仁师已经习惯了。

也躺平了。

反正,他们是没办法教导好李泰。

这位魏王的性子是真的难以捉摸,时好时坏。

有时候,表现的又像是一位贤王,竟然能够主动下乡,和百姓们攀谈起来。

有时候,就像是现在,直接撕碎了大唐邸报,当着所有人的面,质疑大唐邸报上面的内容,怀疑李承乾的军功的真实性。

他们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反正李泰是李世民的儿子,就算是李世民知道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处罚。

除非李泰做出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他们现在可不想让李泰有什么不好的行为,以免到时候牵连了他们。

说实话,他们现在都已经放弃了那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因为李泰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真的有一点儿扶不起啊!

李泰吼叫了几声之后。

见到众人没什么反应,又觉得无趣。

他觉得这军功应该是父皇直接给李承乾的,不然,他连战场都没去,竟然还要夸赞他。

父皇在亲自为李承乾扬名。

李泰酸了。

李恪倒是还能接受。

毕竟,那个位子是真的和他无缘。

自从上一次的杨十三事件之后,心中还有着前朝的那些人。

死的死,放弃的放弃。

以前,还有人想方设法联系过他。

后来就少了。

等到他到了这恒州,一个都没见到。

怎么说,他的母亲姓杨,他的身上,应该还有着一半的杨家的血脉。

不过,李恪却觉得自己应该是李家儿郎!

对于皇位的想法,并不是那么的强烈。

他只想要做一些事情,不至于虚度人生。

因为李恪的也很明白,在李世民的心中,大唐未来的继承人之列,没有他的位置。

李恪现在只想要治理好恒州,这里虽然也是苦寒之地,但是胜在并非都是山地。

所以这里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好开垦的地方。

这往后,仗可能越打越少。

毕竟,大唐拥有了霹雳炮,在这世上可能已经没人是对手了。

特别是这一次的打败吐谷浑,用上了霹雳炮,很快就传达了吐蕃、突厥等地。

吐蕃、突厥等还有贼心不死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彻底的死心了。

拥有着霹雳的大唐大军是不可战胜的。

吐谷浑的十万大军,一开始声势浩大,甚至是兵临凉州城。

可是仅仅是一战。

吐谷浑的十万大军就落荒而逃了。

这还怎么打?

老老实实地臣服吧。

……

“不知道你们日常可有注意到,我们的身边其实就存在着电。”

“这个电,我称之为静电。”

“比如这样……。”

陈平安在将作监,给工匠们讲述着静电。

这也算是能直观感受到电的存在的实验。

除此之外。

还有尖端放电。

不过,这个实验并不太好演示。

陈平安也是找到了很多物品,然后想到了很多方法。

最后总算是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可以让工匠们看到,雷电就在他的手中释放出来。

什么才是雷霆之力?

这才是真正的雷霆之力!

“哇!”

“这也太神奇了!”

“真的是雷电?!”

“了不起!”

“实在是了不起啊!”

工匠们一个一个都是瞪大了双眼,不敢置信地看着陈平安演示着静电以及尖端放电的实验。

这是第一次看到。

有人竟然能够直接制作出来雷电。

在他们的三观中。

雷电也只是存在于九天之上。

可是现在,陈平安却用某一种方法,制作出来了细小的雷电。

实在是太神奇了。

陈平安想要让这些工匠能够朝着电的方向发展,那就必须重塑他们的三观。

不然,他们永远无法理解,什么是电。

说实话。

当初读书的时候。

陈平安也喜欢看物理老师做着各种实验演示。

真的是太酷了。

几场实验之后。

陈平安则是继续教着关于电与磁的相关知识。

直到黄昏之后。

才离开将作监。

刚回到府邸。

管事儿却递上来一封拜帖。

来自于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以及长孙无忌等人。

他们邀请陈平安前往梅苑一叙。

陈平安看完,也就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了。

李世民荒废朝政已经六个月了。

虽然有着太子李承乾监国,但是他到底是大唐的太子,而非已经登基为帝的帝王。

所以说,房玄龄等人想要请陈平安去劝谏,请李世民重回帝王之座,处理朝政。

国不可一日无君。

陈平安到了梅苑,见到了房玄龄等人,果然……他猜测的没错。

……

夜幕低垂,长安城内的太极宫内,灯火通明。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徵三人围坐在一张古朴的圆桌旁,面色凝重,眼神中闪烁着对时局的深刻忧虑与坚定决心。

房玄龄首先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如今大唐掌握了霹雳之力量,怕是要因为这一场灭吐谷浑之战而声名远播,世人皆知。陛下却因为太上皇一事而忧心不已,让太子殿下监国,可六个月过去了,国丧一事也完成,至此灭吐谷浑之战大胜,陛下却还是不为所动,朝中议论纷纷,人心浮动啊。”

长孙无忌接过话头,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房公所言极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今虽有太子殿下监国,但是陛下之英明神武早已经深入人心,若是陛下久久不坐镇太极宫,恐怕不曾了解实况之人,多有微词啊。”

“这人言可畏,若是谣言太多,唯恐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时机闹事儿。”

“到时候,怕是又要起不必要的波澜。”

魏徵轻抚长须,目光深邃,缓缓道:“我朝之中,能言善辩,又深得陛下信任者,非陈平安莫属。此人虽非武将,却胸怀韬略,言辞犀利而不失温婉,定能说服陛下理政。”

房玄龄点头赞同:“魏公所言极是,陈平安自入朝以来,屡建奇功,其智慧与胆识,朝中上下有目共睹。”

“请陈平安前往大安宫劝谏陛下理政,或许可行。”

长孙无忌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沉声道:“陈平安马上就到,我等务必让他明白此行责任重大,言辞务必恳切而有力。”

不久,陈平安来到了梅苑,见到三位重臣严阵以待,心中已猜到几分来意。他躬身行礼,恭敬道:“三位上官相邀,可是有何要事相商?”

房玄龄上前一步,拉住陈平安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平安啊,陛下已经六月有余未曾理政,如今外面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谣言,如今,李公平定吐谷浑之乱有功,已经押送慕容伏允等回长安献俘。”

“可到时候,陛下若是还不理政,这献俘一事,又该如何去办?除了陛下能够主持大局,彰显我大唐荣耀,别无他选啊!”

“太子殿下年幼,又只是监国,多少有一些不合礼节。”

“我等思来想去,唯有你能担此重任,前去劝说陛下。”

长孙无忌补充道:“你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陛下明白此番鼓舞士气、降服番邦、威震四海的重要性,乃是扬我国威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要顾及陛下身体,提出周全之策,确保万无一失。”

魏徵则直接点明要点:“你需强调,陛下理政,主持李公献俘、犒赏三军,非但彰显我大唐国威,更是对边疆将士及百姓的最大鼓舞。此乃国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陈平安闻言,只得认真严肃地点了点头。

他躬身领命:“三位上官放心,平安定不负所托,竭尽所能劝说陛下理政,以此战之名,扬我国威!”

其实,陈平安觉得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不可能不知道,霹雳炮第一次出现在战场,并且取得了最大的成功,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他可是李世民啊!

仅仅是这一个名字,就代表着绝对的文韬、最高的权谋、最强的武略。

所以,李世民不过是在装病,在装作因为李原的驾崩而忧伤不已。

这样才能显得他的孝心。

史册上,也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等人几番劝谏之后,才开始理政。

虽然有着表演的痕迹,但是怎么说,那也是孝心。

谁敢说大唐的帝王李世民是一个不孝之人呢?

陈平安带着一点儿使命感,到了皇宫。

他现在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儿。

轻易得罪不得。

进入宫门,连搜身都不用,直接就进入,还有人专门带路,值守的宫女也提着灯笼。

一路到了大安宫,在一处花苑,加到了李世民。

“怎么,他们这是忍不住了,也没了办法,只好请你来劝谏了?”

李世民本来在陪着长孙皇后,听到陈平安进宫求见。

这才又带着人,来到了大安宫的花苑,等着陈平安的到来。

陈平安先是行叉手礼,等到李世民赐座,这才坐在了李世民的对面。

“陛下孝心无双,陈平安自然是佩服不已。”

“可如今……。”

李世民挥挥手,让郭安等人退下。

这才对陈平安漫不经心地说道:“行了,你可是看到了整个唐史的人。”

“朕是什么样的人,你难道不知道吗?”

陈平安愣了一下。

他有点儿不明白李世民怎么就突然有一点儿摊牌了一样,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陛下,你这样,很容易把天儿聊死呀。

“陛下自然是英明神武、任人唯贤、虚心纳谏、能征善战、文韬武略、励精图治、雄才大略……。”

陈平安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李世民就这么嘴角勾起一丝微笑,看着他,一点儿都没有想要打断他的话的意思。

陈平安也就不好继续拍马屁了。

这要是再拍下去,就真的拍到了马腿了。

气氛稍微有一点儿尴尬。

陈平安却觉得,只要尴尬的不是自己,那就是李世民。

果然,陈平安沉默了下来,李世民倒是觉得气氛有一点儿冷清。

这么僵持下去,也没啥意思。

“行了。”

“等到李靖回来,朕就会出这大安宫。”

“你也说了,史上哪里有四十年的太子。”

“这六个月余的时间,高明表现的也算是合格了,不过,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儿。”

“可能是第一次监国吧。”

“朕打算也和辅机他们说道说道,高明乃是大唐的皇太子,是大唐的储君,未来将会接手我这座位,登基为帝,成为大唐的帝王。”

“所以,史上哪有四十年的太子?”

“就应该让太子多多监国,熟悉政务,将来也好守住这江山社稷。”

李世民说完,也习惯地耸耸肩,“嗯,我就是这么个意思。”

陈平安当即道:“陛下英明,太子殿下比之史册上确实是更合格了。”

李世民笑了,是那种亲切而又温和,以及一种说不清的认同感。

“这才对了嘛。”

“你陈平安在我面前,何必那般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