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神龙政变,中宗复辟,无能之辈!

陈平安有一些纠结。

不知道这一次的史册开头,应该写什么年号。

论坛中一个帖子,在议论武氏的时候,其中就吐槽武氏修改年号,是帝王中最任性的。

比如,上一年,还是久视元年。

那么,这一次的史册开头,应该就是久视二年。

但是这一年,武氏修改了年号,一开始叫做‘大足’,也就是大足元年。

这一个年号看着就很一般。

不如天册、万岁、通天什么的。

等到了后面,好像是这一年都快要过完了,竟然又修改了年号,把这一年称之为长安元年。

长安元年(公元701年),这一年,武氏已经77岁了。

这才历史上,绝对称得上是高寿。

然而,77岁的武氏,还能宠爱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

为了他。

逼杀了李重润。

当然,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有大臣谏言,让武氏把皇位还给太子,并且还要黜武氏。

武氏自然是担心李家人抢走了她的皇位,所以让人进谗言,逼死了李重润。

以此来敲打李家人。

陈平安写完,摇了摇头。

这时候的武氏已经年迈,精神气都比较差了。

却为了抓住权柄,宠信张家两兄弟,让控鹤监成为了第二个酷吏机构。

朝野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

李家人也都是担惊受怕,当起了缩头乌龟。

长安二年。

除了突厥攻打边军,不少疆土被突厥霸占,一些夷族也纷纷反叛。

就没什么好写的。

长安三年。

嗯,也没什么好写的。

长安四年。

已经80岁的武氏,是真的日暮西山了。

朝臣们也都看到武氏的情况,开始布局,比如,八十岁的张柬之加封同平章事。

比如,朝臣们开始弹劾二张。

几件大事儿写完。

揉了揉手腕。

接下来,就是神龙元年了。

这一年。

可得好好写。

这一年的正月,被加封为同平章事的张柬之,看到武氏卧病迎仙宫的长生殿,便觉得机会来了。

武氏已经年迈,再加上又是卧病在床,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再加上,武氏宠信二张,以至于早就离心离德。

而这时候,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有着匡复之志的大臣。

比如,司刑少卿桓彦范、中台右丞敬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这些人,要实权有实权,要忠心有忠心,要兵权也有兵权。

张柬之就开始谋划诛杀二张的计划。

他联合了朝中诸多大臣,直接找到了太子,在太子还有一些懵逼的状态下,把复辟李唐的谋划说了出来。

就这样,李显不得已随着张柬之等人杀向皇宫,从玄武门入迎仙宫,直接斩杀了二张。

没有什么惊险刺激,也没有血流成河。

因为二张也都是懵逼,不知道什么情况之下,就被杀了。

中宗复辟。

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可惜。

武氏选择李显为太子,那是有原因的。

李显非常懦弱。

那完全就是一个很缺安全感,一点儿都没有自信的男人。

他登基为帝之后,本应该来一个文治武功、拨乱反正,并且迅速清除掉武家之人。

然而,李显却十分宠爱韦氏。

这韦氏却又想要学武氏,来一个‘二圣’临朝。

与此同时。

李显加封上官婉儿为昭仪。

上官婉儿却又和武三思有染。

然后还把武三思推荐给了韦氏。

三个人就在李显的眼皮底下鬼混。

啧啧。

可以说。

武氏给李世民、李治带了绿帽子。

韦氏、上官婉儿给李显带了绿帽子。

武三思当初恨不得把李显等李家人全都给杀了。

李显登基为帝,却还能够加封武三思为司空。

武三思可是武家的人啊!

当真是心大。

这般昏庸懦弱。

张柬之等人却不以为意。

有人劝说,让他们杀了武三思。

一个一个都觉得武三思已经翻不起大浪。

却忘记了。

皇权至上的道理。

于是神龙元年五月十六日,以齐公敬晖为平阳王、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博陵公崔玄玮为博陵王,罢知政事,赐金帛鞍马,令朝朔望。

武三思一招,当真是狠辣。

打了张柬之等人一个措手不及。

很快。

他们的权柄就被武三思给收走了。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氏卒于洛阳上阳宫。

这位自选秀入宫之后,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

等到被李治加封为皇后,便开启了传奇的一生,从一位皇后做到了皇帝。

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神龙元年的神龙政变,看起来,李唐复辟,武氏临终自愿去帝号,称皇后,合葬乾陵,故终唐之世,李氏嗣君尊之不衰。

可是,李显懦弱无能,以至于大权旁落,武三思成为了权臣。

这皇位……依然是岌岌可危。

陈平安写完,发现这一次的篇幅和上一次的差不多。

上一次,主要还是想要写一写狄仁杰。

这位大唐传奇色彩的大臣,犹如一道光,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

若论名气,他的名气不比房谋杜断差多少。

而这一次,主要还是描写神龙政变,直接按照记忆中,那个议论神龙政变的帖子写的。

所以也不用绞尽脑汁,就轻松不少。

写完之后。

等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去了皇宫。

李世民可是一直心心念念想要看史册,看一看,李家子又是如何夺回李唐江山的。

陈平安递上去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开。

这一看。

就是半个小时。

看了几遍。

“李显无能也!”

李世民看完。

先是一喜,然后一怒。

真的是怒其不争。

这么好的机会,几位大臣们忠心耿耿,隐忍这么多年。

就为了匡复李唐。

结果倒好,李显登基为帝之后,还允许韦氏临朝,继续‘二圣’临朝?!

武氏的教训还不够嘛?

这也就算了。

登基为帝的第一重要事情,就应该是清算武家之人。

不说全部杀了。

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李显却加封武三思为司空,还听信谗言,给张柬之等大臣封王,夺了他们的权柄。

这他娘的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然后自己跳下去,自己把自己给埋了嘛!

李世民气的都要掀桌子了。

看到神龙政变。

他是真的大松了一口气。

本以为,李唐接下来要有一位明君,再次中兴大唐,实现李唐荣耀。

结果……就这?

陈平安抱拳道:“陛下息怒。”

这事儿怎么说呢。

李治也不是没有优秀的儿子,一个李弘、一个李贤,绝对都可以为大唐储君,都能够守住李唐江山。

可惜,李弘病死,李贤又被武氏给逼死了。

好好的两个儿子。

就这么没了。

一个李旦、一个李显,都是懦弱无能之辈。

要不是他们乃是李治的儿子,一个也是登基为帝,当了几年皇帝,有着那个身份在。

这皇位,还能轮得到他们?

李世民如今看史册,也确实是冷静了不少,不会那么容易动怒了。

或许,武氏登基为帝,让他气的差一点儿就昏过去。

所以现在再看,也总感觉不再那么气了。

最起码。

这江山还是李家的。

陈平安也说了,后面还有一个开元盛世。

对于懦弱的李显,只是怒其不争,怒其懦弱无能。

“嗯。”

“这就是你说的,太子无能,影响甚大吧。”

“李弘、李贤都算是贤德仁义守成之君,稍加教导,必定能够文治武功,守住大唐国祚。”

“可惜,一个武氏弄权,导致大唐大权旁落,江山易主。”

“等到这神龙政变之后,坐在皇位上的人,也是一个被欺压了十五年之久的懦弱无能之辈。”

陈平安回道:“陛下,时也命也。”

“武氏在尝到了权柄的甜头之后,自然不想放弃手中的权柄,从此之后,宅在后宫,当一个太后。”

“所以,她必须要想办法。”

“而李弘、李贤越是聪慧、越是能成为一个好的储君,也就越是有杀身之祸。”

“他们是挡在武氏掌权的一个碍脚石,必须要除掉。”

李世民也清楚这一点。

“唉……。”

叹了一口气。

虽知道了另一个历史,却又对这往后之历史,产生了迷茫。

他就算是教导李承乾,并且扶持李承乾登基为帝。

可百年之后呢?

百年之后的大唐又是什么样子的?

李承乾的儿子,会有适合为明君的人选嘛?

若是嫡长子昏庸无能,根本就教不好呢?

那是不是要考虑庶子?

可若是立庶不立嫡,大臣们会不会反对?

会不会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陈平安也不知道李世民在沉思什么,他只能是坐在那里,脑海里面也胡乱地想着一些事儿。

不过一会儿。

“陈卿?”

“陈卿?”

李世民连叫了两遍。

陈平安才回过神。

“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问道:“朕总觉得,这万世之业,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治理天下,而在于国朝制度。”

“秦亡于暴政,隋也亡于暴政。”

“而暴政之源,就在于帝王。”

“太子无能,影响甚大,不如说,帝王昏庸,影响最大!”

“你觉得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