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

武氏一人,杀了李氏宗族那么多人,甚至是夺了他背负骂名得来的皇位。

奇耻大辱,又如何能够忍得住呢?

面对魏徵等人的劝谏,他还能听一听,忍一忍。

那是因为,这本就好像是演给天下人看的一样。

魏徵作为隐太子一系的官员,当初更是谏言要先下手为强的毒士。

若是其他的帝王,恐怕早就直接手起刀落,砍了魏徵。

但是李世民没有。

因为他做出了玄武门一事,背负了弑兄杀弟的骂名,那他就要想办法,给自己洗白。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那自然是做一个明君、一个仁君。

要对隐太子一系的文臣武将采取柔和的收服方式,甚至是饶他们不死。

这样一来,才能收拢人心。

不是魏徵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谏臣。

而是李世民需要这样一个谏臣,需要隐太子一系的亲信,来当这么一位谏臣。

而选来选去,似乎也就只有魏徵一人合适。

为何?

因为魏徵能够当好这个谏臣。

除了他以外,没有人能够当好。

有时候,假的,时间长了,也就是真的了。

时间一长,可能魏徵也就把自己真正地当做是大唐的谏臣。

这也是为何,李世民后来还气的想要给魏徵来一个鞭尸。

好在,他最后还是忍住了。

所以说,面对魏徵这些大臣们,他要维护好自身仁君的人设。

可面对一个夺了他皇位的‘武氏’。

真的忍不了。

李君羡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愣了一下。

他不敢想象,向来以仁义自称的帝王,也是以仁义治天下的帝王,怎么突然举起了手中的刀。

还要做出灭满门一事。

这在他看来,此时此刻的李世民,是那么的陌生。

而李世民只是红着眼,看着李君羡。

他要是不答应。

那就换个人。

李君羡也只是犹豫了一下。

最后还是抱拳道:“喏。”

他本就是李世民手中的刀。

李世民想要灭‘武氏’满门,他岂能拒绝?

就算是他拒绝了。

‘武氏’也一样可能会被抄家。

他也会从此失去圣人的宠信。

李君羡就算是不太愿意,却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

等到李君羡离开了太极宫之后。

李世民又叫来一人。

“你暗中跟在李君羡的身边,监视好,若是他放了‘武氏女’,你要第一时间出手,先杀了‘武氏女’,然后再杀了李君羡!”

李世民的声音变得沙哑而又低沉,整个人,就和当年的玄武门之事前一样,充满了杀气,也变得十分冷血。

黑袍卫抱拳道:“喏。”

这些人,才是李世民手中真正的刀。

而在历史上。

李世民仅凭一句箴言,“女主武王有天下”而被御史们网罗罪名,最终以‘欺君压民’的罪下令处决。

事实就真的如此吗?

女主武王有天下。

很明显,这说的应该是一个女子嘛。

真要是因为这一句箴言而杀人。

李世民后来就不会册封武氏为才人,而是弄死她。

然而,武氏却能被册封为才人,还能受到宠信,并且成了李治的皇后。

说明这一句箴言可能于历史上并未出现,而是后来的李隆基或者是其他皇帝改写的。

为啥?

还不是为了李家的皇位之稳固,为了李世民洗白。

李君羡之死,最大的可能,那就是背锅的。

他是李世民手中的刀,做了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在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也就是李世民的身体已经越发不好,已经无法处理朝政的时候,要先除掉手中的刀,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

所以,才会有李君羡这么稀里糊涂,于历史上,附带着这么一个看起来很魔幻的典故,最终以欺君压民给处决了。

说白了。

也算是莫须有!

李世民在黑袍走了之后。

坐在大殿上。

又捡起了史册。

再把以前的史册拿了出来。

他发现,武氏之野心似乎早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贞观十一年,记载了一个典故。

典故:武氏驯马。

陛下有马名狮子骢,肥壮任性,无人能驯。

是时,武氏侍奉在侧,于陛下建言:”我能驯之,然需三物: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之,不服,则用铁棍敲其脑,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其喉管。“

陛下闻之,颇赞武氏之志气。

李世民看完这个典故,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

这样的女子,你也敢留在身边?

你怕是好、色、过了头!

当初看史册,以为这就是一个典故,也觉得武氏驯马之法,颇有一些狠辣手段。

现在再看,原来如此啊!

再看贞观二十一年的史册。

武氏已经开始勾、引李治了。

这时候,也能看出来,此人不简单。

身为圣人的嫔妃,却在服侍圣人的时候,勾、引太子。

很明显,不甘于就这般被安排在感业寺,成了出家人。

所以在这时候,就想着给自己找一条退路。

这般心思,这般手段,这般野心,竟然出现在了一个女子的身上。

继续看,越看越气。

自己死了之后。

儿子李治竟然把他的嫔妃给从感业寺弄走,成了后宫的昭仪!

李世民恨不得现在就去甘露殿,打死才一岁的李治。

这逆子。

留不得!

但是,他也知道,气归气,还是不能拿自己的儿子开玩笑。

反正,现在的李治以后还是别想着当皇帝了。

李世民打算以后把李治的封地给封的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忍住。

千万要忍住。

李世民深呼吸一口气。

继续看下去。

一直到半个时辰之后。

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合上了史册,放好。

然后又拿出了地球仪。

只有在看到地球仪的时候,他才能慢慢地平静下来,才能保持着冷静地思考。

李君羡一旦出城,去完成那个任务,必定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到时候,也必然会带来一阵恐慌。

所以,他必须要找到替罪羊。

李君羡还需要留着,这把刀还能继续用,不能直接就过河拆桥了。

那么,这个替罪羊,就不能是李君羡,也不能是别人。

李世民最后看向了突厥。

“突厥……似乎有狼卫吧?”

仅仅是杀几家‘武氏’,那必然会被人发现。

毕竟死的都是姓武的人,很容易就被人察觉,从而还会让长孙无忌等人怀疑,顺着这个线索查下去。

为了不让他们察觉,那就必须要摆下迷踪阵,用障眼法,让他们看不出来。

故此,还需要制造几场刺杀。

李世民叫郭安安排人收拾一下一地的狼藉,同时,去拿了吏部和御史台那边的卷宗。

他要看一看,能不能趁此机会,除掉一些贪官污吏。

还有一些陇右的人。

把这些全部都嫁祸给突厥的狼卫,从而让突厥成为他抄‘武氏’之家的替罪羊。

不让人发现‘武氏’几家,特别是武士彟一家的死亡之真相。

不错!

在黑袍交给李世民的名单之中。

有武士彟一家。

而且,李世民也看了,刚刚好,武士彟有过再娶,杨氏为武士彟生了三个女儿。

这基本上已经是符合陈平安在史册上所写的武氏之出身情况,两兄一姐一妹。

所以,在李世民的必杀名单上,武士彟一家,则是摆在了第一位。

而如今,武士彟乃是唐朝的功臣,当年便大力支持李家。

在立国之后,得了应国公的爵位,还有工部尚书一职,也算是恩宠了。

如今,担任荆州都督,也是手握兵权和实权的大臣。

想要抄这位大臣的家,可不是那么好抄的。

不过,为了平息自己的怒火,李世民也顾不上那么多,管不了那么多。

‘武氏’必须死。

不死,他难消心头之恨!

就算是‘武氏’死了,他的心中也会有一个疙瘩,有一根刺。

而李世民若是在见到了‘武氏’最后通过那等手段,得了李唐的天下,却还能无动于衷,那他就不是李世民了。

很快。

李世民已经安排了手中大部分的黑袍,负责暗中做一些事情。

贞观三年年末。

腊月初八。

这一天。

荆州大雪纷飞。

这一夜。

荆州都督、应国公府,鲜血染红了白雪。

这也是狼卫在中原犯下的第六次刺杀案,并且,杀的还是大唐功勋,一位都督、国公!

天下震动。

朝野上下的官吏都是人心惶惶。

纷纷请求李世民,彻查狼卫。

李世民对此也十分生气,先是派遣了使臣唐俭去质问乙毗咄陆。

然后又以长孙无忌为首,彻查关中之地的狼卫。

揪出他们。

还天下一个太平!

当陈平安听闻武士彟一家被杀的消息之后,心下就咯噔一下。

有一些不敢相信地看向了皇宫的方向。

他没有想到,李世民最后还是做出了这种事情。

那一刻。

陈平安的内心也不全是生气,也不都是惶恐,也没有太多的恐惧和不安。

只是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些怀疑,对李世民的做法有一些不满,对自己手中沾染了鲜血而有那么一丝愧疚。

所以,陈平安在书房中呆了一个时辰,直到被李世民召见,才叹了一口气。

随着郭安一起进入皇宫,面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