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唐史就此写完,该给李世民看看了!

交趾处于大唐的东南。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在这里建立了三郡。

交趾属于象郡。

后来,赵佗在这里建立了南越。

汉武帝立国后不久,赵佗就献出了南越。

刘邦就又在这里建立了三郡,分别为交趾、九真、日南。

之后,交趾就一直存在,经历了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

也一直都是受到中原王朝的管辖。

当李世民在昆州建立重城的时候,岭南这边的势力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或者说,李世民把流民安置在了岭南这边,进行大规模的开荒。

百万之民啊!

整个岭南都活了。

这也算是历史上非常大规模的一次移民迁徙。

这些百姓还会把北地、陇右道、淮南道等地的风俗习惯带到岭南。

佛门、道门也紧跟其后,在这里建造了寺庙和道观。

就是这儒学是最后跟进的。

也可能是因为儒学如今已经和朝廷合二为一。

并不是儒门慢了一步。

而是朝廷慢了。

在薛仁贵在昆州这边驻扎了两年,朝廷才在昆州建立了两座州学院。

政策自然是有滞后性的。

六部起草,皇帝首肯,中书门下形成政令。

然后再回到六部,再有工部选址,财政拨款,开始筹备建筑材料等,最后招工,开始建造。

有了水泥之后,这建筑行业也就方便快捷了很多。

最起码,不需要大量的大理石来铺设路面,只需要用上水泥和泥沙抹平就可以了。

再然后,就是建造框架。

以前是需要很多粗大的木材作为房屋的主柱。

现在不用了。

水泥混凝土可以做出来更好看的主柱,还不用预防白蚁、虫等啃食。

用作其他框架的木材,深山老林里面多的是。

最后再架上房梁,排瓦就可以了。

只要是人手足够,建造一座非常大、非常长的联排厢房,作为学堂,并不需要很长时间。

这就是水泥带来的好处。

不然,他们还要耗费人力和财力,去寻找粗大的树木,作为房屋的主柱。

昆州的繁华自然是带动了岭南的发展。

如今,想要在交趾之南,也就是南越的内地再建造一座重城。

就有一些难度了。

首先是修路。

朝廷负责修凿昆州至越州的路。

陈平安则是负责修建琼州至越州的路。

只要是琼州至越州的路修好了,越州可以顺着这一条路直接到达贺州和高州。

再从高州到达九江城,又或者是从贺州到达荆州城。

这些主干道如今已经拓宽,是真的非常宽。

要是再用水泥铺路,硬化路面,那将是极好的。

就是如今的水泥产量还不是很高,到处建造都需要水泥,不管是东南的码头和东南的都城,还是说长安城这边建造新的坊间。

两条路,一条是从昆州到越州,一条是从琼州到越州。

如今已经开始投入建设。

两头施工。

交趾那边得到了政令,再加上,还有大唐的官吏、不良人、驻军看守和监工。

他们那边当地的主官,也就没办法从中作梗。

大唐从开荒岭南开始,就慢慢地把政治·力量投射到了交趾这边。

到现在,有着岭南这个丰饶之地。

当地也有了府兵,还有一个昆州薛仁贵的大军,交趾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要称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薛仁贵带着大军在交趾、南越、岭南等地转了一圈,剿匪三次。

这唐军的威望也就树立起来了。

除了交趾。

就是高句丽和东瀛这两地,建造码头,筹备商船,拉拢人心等,也都在做。

马周到了东瀛,就被苏定方接待。

双方寒暄了一下。

苏定方就护送马周到了东瀛王都,见到了舒明。

东瀛在高丽那边惨败而归。

舒明、苏我虾夷等人的野心之火,再一次被浇灭了。

什么三方会盟,打败大唐的天可汗。

当真正踏上了中原之地,了解到了中原之地的大唐王朝的强大之后。

舒明和苏我虾夷等人才明白自己的那种想法,是多么的愚蠢。

他们连大唐的皮毛都没有学到位呢,就想着打败大唐?

这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大唐要赔偿,舒明不敢讨价还价。

那一身装备精良的大唐将士们看起来比他见到的最强大的武士还要强很多,而这样的将士,如今在东瀛这边已经有了五万。

五万人啊!

他的那些武士,有着五六万人葬送在了高句丽的战场。

跑回来的也不少。

可舒明实在是没有多大的信心面对大唐驻扎在东瀛这边的五万余将士们。

特别是苏定方,仅仅是站在那里,就让舒明有一些忐忑不安。

苏我虾夷还好一些。

对于马周提出来的割地赔偿,要把东南的岛屿割让给大唐。

他还是据理力争了。

最后大家都退让一步。

大唐要在这里建造更多的都城,要存放更多的货物,还要建造一座最大的船厂。

大唐想要在东瀛组建更多的商队,想要一路向北,探索北俱芦洲。

那里遍地都是黄金。

一听到这个。

苏我虾夷眼前一亮,直接就答应了。

建造船厂好啊。

他们也可以把造船的技术给偷学了,不就可以自己也能造船了吗?

大唐的那种舰船,他们也是分外眼红呢。

还能组建商队,去探索北俱芦洲,去淘金。

完全就是好事儿嘛。

马周带着大量的白银回到了长安。

东瀛不敢讨价还价,也是自知理亏,所以也很干脆。

他们也害怕惹怒了大唐的天可汗,到时候,他再来一个御驾亲征。

东瀛岂不是也成了第二个高句丽?

有了这些白银,不管是修建交趾的官道,还是说,在高句丽那边打造一个非常大的码头,都有了钱。

这些钱发放到了农工的手中,就算是藏富于民了。

农工有了钱,也就可以养家糊口。

陈平安没能在大唐建造一个银行出来,这时候的条件也不允许。

但是当初整顿了一下当铺、高利贷什么的,规范了票号市场。

农工们就可以把工钱存放在商号的当铺那里,换取票号,再把票号邮寄给自家的亲人。

就是这途中若是信件因为某一些原因丢失,或者是损毁了。

农工还可以通过副票兑换。

这中间自然还是有手续费的,不然,当铺也不可能白白做着好事儿。

……

打字机的项目一直在研究。

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太难了。

如果是二十六个字母排列组合,这种打字机还是非常简单的。

只不过,汉字实在是太多了。

也有学子想到了组建出来三台打字机,把大部分的常用汉字罗列在上面。

就是这个排列又成了问题。

将作监这边又没有那种非常先进的,甚至是高科技的工作室、操作室,甚至是四维打印机。

所以没办法做到非常的精良,设备非常大,也只适合用来打印非常大的纸张。

要是纸张小了,字的间隙比较大,看起来并不美观,还浪费纸。

至于还有一个研究发电机的项目,说实话,大唐少匠们的手艺真的不差。

从唐朝墓葬出土过的那些文物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时期的手工艺水平。

只不过,想要改良发电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也不是手工艺水平比较高,就能够解决问题。

发电机涉及到的是很多先进的知识点,在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之前,他们就算是知道了电、磁、电磁等相关基础知识点,也没办法把交流电改为直流电。

直流电又称恒流电,是指电荷沿一个方向移动的电流,其电流和电压保持一定的方向不变。

电流方向不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由正极流向负极的电流。

但需要注意的是,直流电的大小(即电流强度)可能会变化,根据这一特性,直流电可以分为脉动直流电和恒定直流电两种。

脉动直流电中电流大小不稳定,而恒定直流电中的电流大小则是恒定不变的。

直流电可以通过多种装置产生,如直流发电机、电池等。

其中,电池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而直流发电机则通过旋转导体在磁场中感应电势差来产生电流。

交流电是一种电流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由原动机(如汽轮机、水轮机等)带动的发电机转子旋转,使定子线圈中的磁通量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交流电动势。

交流电是家庭和商业场所的主要电源,用于照明、供暖、空调、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

在制造业中,交流电动机驱动各种机器和机械,如泵、风扇、压缩机、输送带和机器人。

这么一看,似乎挺简单的。

但是对于将作监的少匠们还是有着很大难度。

不过,这些研究又不是下达了死命令,需要在规定的期限中必须完成。

完不成,就要受到惩罚。

将作监的研究是自由的,没有时间限制,只有一个奖励机制,只要是功劳分足够多,就能够兑换功勋爵位了。

“知道了特性,我们就可以做很多次实验,一次一次地记录下来,然后继续研究。”

“我们能够让转子在磁场里面转动产生电流,也可以让磁铁在很大的线圈里面快速转动,看一看,能不能产生电流。”

“这也是可以研究的方向。”

“其次,我们既然知道要用转子在磁场里面转动,可以产生电流。”

“有没有办法,把磁场做的非常大,把转子也做的非常大,然后以最可能大的速度转动,又能够产生多大的电流?”

“设备的大小,设备的互相调配,还有设备的材料更换,都是可以的。”

“这些就可以让你们做很多很多次实验。”

“而你们也可以分组,一个组研究一个方向,做好数据,最后进行汇总,总结出来实验效果。”

陈平安再给将作监的少匠们讲解如何做试验,不动手做,永远都没有可能。

只有动了手去做,才有无限的可能。

凭空想象,不管怎么想,那都是假的,是虚构的,是自己的臆想罢了。

只有实践出真知。

陈平安要让将作监的这些工匠们多多的做试验,然后从这些试验之中找到一些新的发现的点,也能够让他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掌握那些知识点。

田季等人也是眼前一亮,顿时就学会了。

……

又是一个五月的初夏。

陈平安安排好了将作监那边的事儿之后,就在家陪着敬晓月、吴依依、小云烨、小云菱、小云萱。

太子李承乾的婚期将近,朝廷这边在定下了大计之后,也是步步为营。

很多事情,也没有必要急躁,直接一步到位。

不过,给李世民的史册,也要交稿了。

上一次写到了唐宪宗李纯。

这位本来有着中兴之主的能力,却没有中兴之主的大势。

陈平安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唐穆宗李恒写到了唐哀帝李柷,一共九位帝王。

唐朝在这之后,算是结束了。

至于后面,那就是五代十国,什么后唐了。

可是,这时候,中原之地已经是分崩离析,朱温逼迫李柷禅位于他,唐朝也就此亡国了。

陈平安也不是故意要这么做,在李世民御驾亲征平定了高句丽之反叛之后,立下万世之功之后,却给他写了大唐亡国的史册。

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合适,有点儿打击人。

只不过,自李纯之后,唐朝的帝王真的没什么可写的,甚至是可以一笔带过。

陈平安还是尽最大可能,根据自己的记忆里面看到的那些,写完了这个史册。

有一些,他确实是只记得一个皇帝的庙号和名字,至于这个皇帝怎么登基为帝和怎么死的,都没看到过,也就写不出来。

九个帝王,写出来了六位。

最后的唐朝灭亡,也就是李柷时期,写的最多。

毕竟,唐朝就此亡国。

还有就是一个黄巢起义,一个朱温,这两个人,陈平安的笔墨也是非常多的。

不仅写了史册,还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评语。

过了几天。

陈平安带着两本比较厚的书籍,走进了皇宫。

唐史,也就从这之后写完了。

接下来,还有五代十国,还有宋朝、元、明朝……。

想来,李世民现在就算是看到了唐史,看到了唐哀帝,看到了朱温逼迫李柷禅位,也不会非常气愤了吧。

毕竟,大唐在李治之后就已经有过一次易主。

而他也早就告诉了大唐国祚有多长,李世民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