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晋升的陈平安,重要的将作监

十二月初一,经过了十几天的适应。

终究还是有几个纨绔子弟被赶出来了,就好像是在学校都不学好,父母还觉得成绩差,要送去辅导班。

这些都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竟然也被一股脑儿塞进了将作监。

陈平安自然是不收的。

而像是尉迟宝环这些个十几岁,还没成年的子弟,是真的吃不了将作监的苦,也没办法去养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

将作监的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而将作监如今也是大唐的国之重器。

不是以前那个还要卑躬屈膝地给勋贵们教导他们儿子的地方,还要巴结一下他们。

陈平安本就想要提升将作监的工匠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哪里还会对这些勋贵们点头哈腰。

养不起就是养不起,教不了就是教不了。

所以,陈平安让田季把这些人给送回去,说明了原因,年龄太小,不合适,等到十八岁成年之后,若还愿意去将作监,可以先实习三个月,有天赋,将作监自然会留下悉心教导。

可以说,一个火药,瞬间拔高了将作监的高度,甚至是到了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们,都要对将作监的工匠们礼让三分。

没办法啊。

他们知道将作监那边会造火药的人,肯定是被皇帝给秘密保护起来。

早某一个连他们都无法探查到的地方,秘密地造火药。

将作监那边的工匠们肯定不会,要说会的人,还不被秘密保护起来的人,也就只有陈平安一人了。

所以,也就没有人想要得罪一个掌握着雷霆之力的人。

就算是他可能此生也不会碰火药了。

但是,兔子急了也咬人。

谁也无法保证,得罪了陈平安,还能继续活着。

要么,被陛下给处死,为安抚陈平安。

要么,轰的一下,全家升天。

当然,最尊重的还是将作监的发明创造越来越多,有了火药这等利器,以后必定也能够发明创造出来更强大的武器。

火药问世以后。

大唐的大臣们现在觉得将作监就算是造出来能飞天的东西,那也是理所当然了。

作为大唐的皇帝,李世民也听闻了这件事情。

将作监如今已经被他视为掌上明珠,真的是捧在了手心,生怕给捂化了。

所以,为了给将作监撑腰。

他召见了文武百官,打算敲打敲打他们。

随着郭安用悠长的声音提醒众臣,皇帝到了,众人纷纷起身,手捧笏板朝皇帝的座位行礼。

礼仪也很简单,也不必跪拜。

大家一起行叉手礼,尊敬的恭安就可以了。

然后,李世民会说免礼。

等到他就座,大家也都直起身。

“吐蕃人在吐谷浑一战之后,依然野心不死,竟然想着联络南诏之番邦,还有突厥的可汗,企图控制大唐整个西部边关,把持西域丝绸之路。”

“边关不稳,大唐百姓就无法安宁地从事生产,西域丝绸之路若是被吐蕃人控制住了,以后,大唐的商贾们又如何把百姓们生产出来的货物,卖去波斯、拜占庭等地?”

“故此,朕安排人,给了吐蕃的松赞和禄东赞一个教训。”

“朕要让吐蕃,让各地番邦都知晓,朕既然为大唐的帝王,便是这真龙之身,得上苍庇佑!”

“谁若是敢有不臣之心,必定遭受雷霆之力!”

李世民这话,在那一次的石破天惊,就已经说过了。

今日再提,恐怕也是不太简单。

果然……!

李世民接着道:“朕能得雷霆,陈平安的功劳非常大,其一心为国、赤子忠臣,朕心甚慰。”

“故此,朕打算为其加封!”

朝堂之上,是安静一片。

连粗重的呼吸声都没了。

像是尉迟敬德这种喜欢和文臣理论,最后说不过,就直接放屁。

企图臭死那些文臣,让他们没办法呼吸,然后就没办法说话的习惯。

如今也都是憋着。

李世民看着默不作声的百官,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这要是以前。

他们说什么也要站出来说个公道话。

陈平安已经是平阳郡王了啊,再往上,那就是一字并肩王。

而异姓封王自汉朝之后就很少有之。

以陈平安的功劳,确实是可以封王了。

仅仅是一个土豆、玉米,就养活了多少百姓?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就是这土豆和玉米开始在各地播种之后,百姓们就开始给陈平安立下昌盛牌了。

再加上,陈平安在将作监的所作所为,功可比李靖、李勣等人。

若要论一个功臣之榜单,陈平安当为首。

封王是必然。

可是异性王于大唐国祚而言,也是有着隐患的啊。

对于陈平安的陈家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毕竟,百年之后的事儿,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万一……陈平安之后人以一字并肩王之身份,把持着朝堂,以权臣之身份,行清君侧什么的。

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的事儿,史册上记载的太多了。

李世民也知道异性王代表着什么,更知道,加封一个异性王的影响有多大。

可是,其影响再大,难道有火药的影响大?

难道有着前所未有的盛世大唐的影响大?

异性王罢了。

用陈平安的建言来说,以后,亲王也好、国公也罢,全都给封的远远的。

就往那大唐的外面去封,那些地方属于番邦的?

番邦难道就不是大唐的疆土吗?

让大唐的功臣们去治理那些番邦,去教化他们,去让他们也富裕起来。

这也叫先富带动后富!

百官们的沉默,对于李世民来说,也不能阻挡他加封陈平安的决心。

还是那句话。

陈平安的来历,只有他很清楚。

封王,也是无上荣耀,配得上陈平安的身份了。

至于以后的嘉奖,就要落在他那些儿子的身上,最好,是自己的外孙。

李世民招招手,郭安站出来了。

百官们见此,就直接屏住了呼吸。

大唐立国以来也有过封王,所以,陈平安也不算是第一个异姓封王之人。

当初的杜伏威加封为吴王,还有罗艺,改了姓氏,加封为燕王。

所以,大唐也不是没有加封为一字并肩王的前列。

“圣人曰,天下之本……。”

唐朝的圣旨一般都是门下审核颁发。

而这种加封亲王的圣旨,其意义就不一样,程序也更为特殊。

“朕览奏章,闻陈平安之忠诚爱国,智勇双全,于国家有重大贡献,特加封其为赵王,以示嘉奖。陈平安自受命以来,忠于职守,勤政爱民,屡建奇功,深得朕心。今赐其赵王之爵,以彰显其功绩,激励群臣百姓。”

“陈平安之封号赵王,意在期望其继续秉持忠诚之心,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望其继续发挥聪明才智,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为江山社稷尽忠职守。”

“兹事体大,朕深感欣慰。兹命礼部即刻准备册封大典,昭告天下,以示庆贺。陈平安应即日赴京受封,以正名分,领受王爵之尊荣。”

“钦此。”

这种圣旨一旦颁布,那就不可能撤回了。

所以,就算是不同意。

那也没法子。

陈平安之功,足以封王。

他们也没有理由劝阻李世民嘉奖陈平安。

有功必奖,有过必罚。

这本就是帝王的御下之道。

他们站出来劝阻,挡住了陈平安的封王之路,也挡住了自己的晋升之路,还挡住了李世民御下之道。

陈平安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被加封为亲王了。

自古以来,异性王好像就非常少。

不过,唐朝时期也不是没有过,杜伏威、罗艺、张柬之等人,也都是异姓封王。

所以,这事儿也没什么好推辞的。

圣旨都出来了。

难道他还能抗旨不尊吗?

“臣,谢圣恩!”

用李世民的话来说,陈平安的功劳其实已经活活愧杀那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老贼!

当然,这也不过是心中的话。

老贼们有老贼的功劳,也有着他们的荣耀。

当初要不是那些老贼,他现在也不可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一切真要说起来。

那就是得天独厚,他李世民就是得到了上苍的庇佑,就是真正的九五之尊!

不然,仙人也不会把陈平安送到了他的眼前。

一个赵王。

封地已经不在蓝田了。

陈平安的建言,如今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封地在琼州。

也就是说岭南之南。

那个小岛上面。

琼州也没什么不好。

陈平安现在也有了不少钱。

蓝田那边有着两个工坊,已经富裕起来了。

所以,蓝田就被李世民给收走了,不再是封地,而是国家疆土。

以后,蓝田县的百姓们要给国库上交赋税了。

陈平安打算把琼州打造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比如,滕王建造的滕王阁。

他在海南建造赵王阁,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嘛。

陈平安不打算建造什么赵王阁。

既然确定了是自己的封地,以后也不可能变了,那就好生地打造。

大唐想要治理好岭南之地。

若是琼州发展起来,前往琼州的那些个才子佳人什么的,也多了。

岭南之地自然也能富裕起来。

毕竟,他已经是赵王,不可能再往上。

想要经营好琼州。

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路。

陈平安打算修建从高州到琼州的路,顺着海岸线边上修建,这些地方的山势也不是很高,土地也不是那种坚硬的石头地。

至于为何是高州。

自然是不想和那位魏王李泰打交道。

修了路。

还要建造几个工坊。

从将作监那边买下晒海盐的许可证、水泥许可证、琉璃许可证等。

再以高价引导一些老农前往琼州,在那里改善琼州的土地,种植南海之地的特产。

比如火龙果、凤梨、菠萝等。

有了宽大的路,用上大马车,也能快速地运送到高州、九江等地,顺着水路,直接到达长安。

这些果脯、新鲜的水果、水果罐头等,也是非常值钱的。

最后,就是用水泥建造房屋了。

新·农村·建设也能写在规划书里面了。

就这么一会儿。

陈平安的脑海里面就已经有了很多想法。

而李世民先是谈论了对于吐蕃的治理的看法,还有其他番邦纷纷送上了贡品,在这还没大朝会的时候,就再一次送来了贡品,以表示臣服等。

以及,这贞观八年以来的一些总结。

当初的京察天下,然后治理岭南之地,还有安顿那些流民,以及一些山野之中的躲避战火,不问世事的百姓。

以及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今年的三场科举考试的成果云云。

最后,才谈到了最近,大臣们把自己家中的儿子们全都送去了将作监。

“朕听闻,诸卿把家中好儿郎们都送去了将作监?”

“这学业还未完成,都未曾及冠的十四五岁的儿郎,都送去了。”

“怎么,好好的书不读,都是学打铁了吗?”

李世民是在半开玩笑地友好发问。

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眼中,李世民已经有一些不满了。

他只得站出来,行叉手礼道:“陛下明鉴,如今将作监已然成为国之重器,所造之物无不利国利民。”

“臣等也是有心想要让自家的犬子们,能够去将作监学个手艺,也好为国为民,发明创造。”

其他人也都是连忙表示了心意。

李世民看了看陈平安,开口道:“既然尔等都知道将作监乃是国之重器,那自然也应该知道,如今之将作监不是谁都能够进去的。”

“你们把一些聪慧的送过去,朕也不会说什么。”

“怎的,年龄都还没到,连铁锤都抡不起来的,也都送去了?”

“好在,陈卿还是识大体,把一些不合格的人,都给送回去了。”

李世民又对陈平安说道:“这事儿,你做的很好。”

“记住,将作监于大唐很重要,没那个能耐的人,将作监也就没必要养着。”

“不合格之人,该送回去就送回去,该赶出将作监的就赶出去。”

“谁若是胆敢在将作监那边闹事儿。”

“朕第一个不同意!”

陈平安连忙抱拳道:“谨遵圣命!”

李世民这是在给陈平安撑腰。

大臣们也都跟着一起行叉手礼,道:“谨遵圣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