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王不见王上

几天后,河阳三镇南城的渡口,一叶扁舟停靠岸边,等待着它的主人上船。自从宇文邕跟高伯逸谈过以后,回到南城,就跟梁士彦和贺若弼聊过了。

谁愿意留下来当阶下囚?

没人愿意!

神策军说是不杀俘虏,可是,还有种状态,叫做“生不如死”!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被俘后关起来,就等于是政治生命结束。哪怕再被释放,回国以后,也很难被重用。

贺若敦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宇文邕和梁士彦他们这次放弃了城内的几千守军,哪怕这些人“理解”并“支持”,这三人的名声,在周国也臭了。

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以后麾下的军队,没人会真心实意为主将效力,约束他们的,仅仅只是军令和前程而已。

这也是高伯逸为什么不让宇文邕带更多人走的原因。

得了便宜还卖乖,世间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呢。

小舟慢慢的离开岸边,载着几个人逆流而上。宇文邕看着越来越小的河阳三镇,无声轻叹,几乎微不可察。

回国后,还不知道会面临怎样一个局面。宇文邕感觉,新的游戏要开场了,高伯逸此番拔掉了周国在潼关以东的几乎所有据点,此后,两国局势再次回到高欢宇文泰对峙初期。

周国(西魏)十多年经营,一朝化为乌有。此等大胜,高伯逸回邺城之后,威望会上升到一个可怕的地步。

他还会安于现状么?

也许会。

也许……很难说。

宇文邕感觉,他很快就会面对高伯逸可以如臂指使的齐国了。这个对手更厉害,弱点更少!到时候,还有多少获胜的机会?

而且,现在还多了一个问题。

宇文宪要坐大了。

此番两相对比明显,周国国内的那些老狐狸们,眼睛都不瞎。应该支持谁,应该在谁身上下注,或许……没有悬念。

宇文邕忽然感觉,自己若是突然得了重病的话,只怕要完!周国国内,谁还制得住宇文宪?

突厥公主是他王妃,那么宇文宪名义上可以得到突厥人的直接支持。

宇文宪是宇文泰的亲生儿子,仅仅比自己小一点点,继位名正言顺。

特别是这厮还很得人心,很会打仗,得罪的人也少。

想了想,宇文邕感觉,自己除了坐在皇位上这个优势外,其他的,全方位弱于宇文宪,或者说潜力大大不如!

然而,更让人头痛的是,此番周军中自己的嫡系死伤惨重,宇文氏的皇权可以说摇摇欲坠!这多亏是独孤信等人被赶跑了干掉了,他们若是还在,只怕要造反!

为了稳定人心,为了平衡局面,哪怕再不愿意,宇文邕也必须要把宇文宪扶起来,让他成为宗室中为首的领兵之人!

只有这样,才能镇得住场面。

人生常常就是这样无奈,为了生存,你明明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等于慢性自杀。然而,事到临头,捏着鼻子也得违心的把事情办了。

甚至还要给别人笑脸。

这是怎样一种悲哀?

有那么一瞬间,宇文邕感觉当皇帝好像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像宇文宪那样逍遥快活。可是很快他就明悟过来,有时候走上一条不归路,是没有分叉,也没有退路的。

退,就是死。

哪怕这个皇帝自己不想当,那也要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直到死去。

“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一直输,到后面垓下之战,不也赢回来了么?这次且让高伯逸得意一阵子,他日我们一样可以卷土重来的。”

梁士彦低声劝道。

别看老梁同志读书不多,说话做事都很有章法的,大将之风,远不是贺若弼这种初出茅庐的家伙可以比拟的。

宇文邕无奈一笑道:“爱卿所言甚是,朕只是心疼那些将士罢了,唉。”

他是不是心疼麾下死去和被俘的府兵,梁士彦不知道。他只知道,此番回到周国,只怕也不会那么平静。身边这位皇帝啊……要开杀戒了。

梁士彦忽然想起宇文宪这次突袭襄阳成功,虽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赢了就是赢了,哪怕是耍诈或抽签,获胜的人就应该得到褒奖。

只不过,宇文宪现在已经是齐王,封无可封,赏无可赏,难道要宇文邕把皇位让给他来坐?

梁士彦隐约感觉,回国以后,宇文邕内心未必会承宇文宪的情。相反,宇文宪的“救命之恩”,看起来更像是在无意中嘲讽宇文邕的无能,虽然这并非他本意。

如果宇文宪不出击,梁士彦感觉,以高伯逸的谋算,只怕同样会将宇文邕放回周国!这个道理,其实只是宇文邕当局者迷罢了。

梁士彦在宇文邕回来以后,就已经想明白了高伯逸到底怎么盘算的。不让宇文邕回国,那么周国必定是宇文宪当皇帝,这根本不需要怀疑。

那么宇文宪以后就可以打着“接皇帝回国”的幌子,凝聚人心,用哀兵必胜的办法,来攻略齐国。

到后面,高伯逸还是会把宇文邕放回周国。

但是这样做,会丢面子,好像齐国打不过周国一样。而且宇文邕回去以后,还有没有人支持他当皇帝,都难说得很。

所以将宇文邕扣押的效果,远远不如将其放回关中,跟宇文宪来个“二桃杀三士”。

想到这一步,梁士彦就没有往下想了。因为宇文宪的举动在战术上可以说大获全胜,但在战略上,却是为高伯逸送上了一把快刀。

一把斩断王琳后路的快刀。

救人是无意义的,反而让宇文邕内心忌惮,更是暴露了他军事能力弱鸡的缺点。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大家都打不过高伯逸,宇文邕可以找借口说高伯逸用兵如神,不能力敌。

可是宇文宪却能偷袭后方的襄阳成功,狠狠扇了高伯逸一耳光。这说明把宇文邕麾下周军打得鼻青脸肿的高伯逸,也不是没有弱点的嘛!

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觉得,高伯逸其实就那样,只不过是宇文邕比较菜而已。

梁士彦不禁为周国的未来担心。这两个宇文氏的俊杰,一个战略眼光出众,政治手腕成熟,然而却不会打仗。

另外一个会打仗,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政治素养,也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未来恐怕……会不得善终,死在自己人手里。

梁士彦不禁看了宇文邕一眼,这位年轻的周国皇帝在沉思着什么,两人都是各怀心事。唯有贺若弼像是丢了魂一样,眼睛盯着黄河河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虎牢关的城楼上,高伯逸手里拿着一个纸卷,装进长竹筒,递给略有些发呆的刘休征说道:“这是我写的那首山河表里潼关路,你替我带给宇文宪。就说他大哥宇文邕我已经放了,请他也言而有信。”

刘休征神色复杂的接过竹筒,微微点点头道:“高都督确实是言而有信之人,这也让在下有些意外。”

刘休征亲眼看着宇文邕和梁士彦等人上了小舟,乘船沿着黄河而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到达蒲坂了。

至于会不会在路上出意外,刘休征感觉高伯逸实在是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玩什么套路。

“让你很意外?那你觉得,我高某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周军俘虏,我没有滥杀一人,也没有虐待打骂。

贺若敦被俘,我放了,他回去是被宇文邕杀的,这不怨我吧?”

高伯逸平静的问道,语气很温和。

这下刘休征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齐国别的军队什么做派他不太清楚,可是神策军打仗很专业,平日里军纪严酷,手脚很“干净”,确实是一支王者之师。

送高伯逸一句“带兵有方”,似乎并不过分。

这让刘休征心中有些恐惧。

没错,就是恐惧。

他并不是害怕高伯逸这个人是魔王,而是认为,长期下去,此人只怕会是周国迈不过的大坎!一个人的样貌无论怎么变化,他身上的气质是不会变的。

高伯逸身上,有一种王者之气!自信,从容,豁达……又精于算计!

他的每次“大度”,事后证明,都会十倍百倍的捞回来。

“看在你这些时日也比较听话,我给你点金玉良言,你回去以后告诉宇文宪。他听不听,随意。”

高伯逸慢悠悠的说道。

刘休征很想捂着耳朵不听,可是又怕害了宇文宪,最后只好微微点头道:“都督请讲,在下必定原话带到。”

“嗯,不错。将来周国灭国之后,你可以来找我,对于人才,我来者不拒,不问出身,只看能力德行。”

高伯逸转过身倚靠着女墙,看着刘休征说道:“其实,宇文宪此番哪怕不拔襄阳,我也是会放掉宇文邕回长安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觉得宇文邕对上我,来十次输十次,而他宇文宪对上我,来十次,说不定还能赢个三四次。

宇文邕若是被我扣下,那么下一任周国皇帝,必定是宇文宪,这是在给我自己找麻烦,这个道理你明白么?”

呃,我应该说“我替齐王谢谢都督厚爱么?”

刘休征面色古怪,想了想,最后拱手客套道:“没想到都督跟齐王殿下神交已久,他对都督也是异常钦佩。”

宇文宪跟高伯逸神交已久那是鬼扯,不过异常钦佩倒是真的,刘休征也不算是说假话。

“宇文宪攻克襄阳,他是爽了,不过最不爽的人,只怕就是他大哥宇文邕了。宇文宪越是能耐,就显得丧师辱国的宇文邕越无能。

本来,娶突厥公主就已经是触碰了宇文邕的逆鳞,现在,只怕宇文邕想杀宇文宪想得要死。但是,为了稳固关中的局面,他一定会重用宇文宪,用宇文宪来克制蠢蠢欲动的关中各大世家。

所以,你回去跟宇文宪说,防着宇文邕一手,别那么傻乎乎的被人当枪使。

到时候他死了,突厥公主就是宇文邕的王妃了,指不定会生十多个大胖小子呢。”

高伯逸的话,绝对是挑拨离间。可是刘休征却一句话都没有反驳,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没高伯逸想得这么透。

果然,最了解你的人,绝不是你的朋友或者亲人,而是你敌人!

半天都不说话,很久之后,刘休征才长叹一声,对着高伯逸拱手道:“那在下就谢谢都督好意了。”

“对了,听说突厥公主已经有孕在身。你跟宇文宪说,哪一天他要被抄家灭门了,可以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我护他一生富贵平安,算是我对宇文宪的一点敬意吧,言尽于此了。”

高伯逸也拱手对着刘休征行了一礼,目送对方离去。

等刘休征走了以后,高伯逸看着城墙拐角处的一抹红裙,没好气的说道:“还在那偷听呢?跟谁学的?”

郑敏敏不好意思的走出来,眼神温柔的看着高伯逸,让人头皮发麻。

“你这是怎么了?”

“没事……就是感觉你这个人心肠还挺好的。宇文宪若是被宇文邕害死,你真的会收留他的孩子么?”

女人的心总是会在某些地方莫名其妙的柔软。

高伯逸点点头道:“自然是真的,我现在也是权倾齐国的人了,岂会无聊到诓骗一个敌国的幕僚?”

他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我走了啊,这里冷。”

郑敏敏冷不丁在高伯逸脸上亲了一下,害羞的跑掉了。

高伯逸看着她的背影,长叹一声没有说话。

说你好话的人,未必是为了你好。

对你说实话的人,未必不是为了骗你。

给你留后路的人,未必不是为了逼你上绝路。

这世间太多似是而非的道理,谁对谁错,哪里有严格的标准呢?所以说“妇人之仁”,并不是真的“仁”。

高伯逸追求的,是世间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而不是那点小恩小惠。

微斯人,吾谁与归。看到郑敏敏莫名其妙的被自己感动,高伯逸就明白,其实身边的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懂自己。

是时候再去一趟荆襄,把那边的事情安顿好,再回邺城整合一下各方势力了。

高伯逸抬头看到天上的白云跑开,露出了暖洋洋的太阳。他舒展了一下筋骨,全身都放松了下来。

貌似,可以稍微歇歇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