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在脑中搜寻一番,找到曾经在网络上浏览过的燧发枪使用步骤。
先填充火药弹珠,拉开燧石击,双手持枪对准五十步以外的一棵树。
后院即演武场,是暗卫操练的地方,往时也是封锁不让闲人往来,便也不担心火器之事泄露。
贾蓉对祝振道:“我便用那颗树试试这火器的威力。”
言罢,一番瞄准后,贾蓉扣动扳机,一缕烟雾散开,正中远处树干。
这不用点火,只需填装火药的火器,实是让场上众人吓了一跳,都愣在当场。
此火器看上去也无引线,本来众人还在等着贾蓉掏出火折子,看是要点哪里,没想到手指一动便打了出去。
贾蓉笑道:“走,我们去看一眼威力如何。”
场上众人回过神来,簇拥着贾蓉等人,一同来到了那颗如大腿般粗细的树前。
众人皆是打眼望去,树干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弹孔。
竟是洞穿,众人更是吃惊,祝振开口道:
“无论是使用,还是威力,此火器远胜于上次送来的火绳枪。若是能装备此等火器,我们三百人能防住一千人甚至更多。”
祝振是个有头脑的,贾蓉颔首感到满意,说道:
“火器一途如今并不被重视,可今日见之,该懂得此物的不凡,而且恰好能够填补我暗卫的战力空缺。”
祝振问道:“此物能配备给暗卫?”
贾蓉道:“如今还不能,所以还是得继续操练着武艺,弓箭娴熟。不过时候也不会久,能产出时就该配备给暗卫了。”
将燧发枪用棉布包裹好后,再交给虎子,道:
“虎子,你便留在这看顾着火器仿造,切勿走漏了风声,若有成果立即告知于我。”
虎子点点头应下,虎子是最可信之人,交于他贾蓉不必担忧。
而后贾蓉对场上众人道:“认真操练,我们面对的敌人还会很多,此时涨一分本事,待到面对敌人时,也是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再不多解释,贾蓉返回前院准备离开。
才出了后院,便见有一小厮在门口等候,面色焦急。
那小厮见贾蓉出来,急忙迎上前去,道:
“大爷,方才来信,长公主传大爷去拜见,说是有事相商。”
贾蓉思虑一阵,未想出其中缘由,道:
“好我已知晓此事,备马,这便出发。”
一阵快马,贾蓉赶到长公主府。
往日里对他笑脸相迎的守卫,今日严肃的出奇,长公主府此时气氛实是有些怪异。
那守卫还是曾经和贾蓉讲,往后出任务带上他的那位,此时完全是不苟言笑的模样。
上前几步对贾蓉行礼道:“贾公子,往正堂去便是,长公主殿下等候多时了。”
这般阵仗贾蓉也不敢怠慢,下马后由小宫女引路往正堂而去。
走到正堂门口,本应是披银甲的长公主亲卫,今日披的竟是金甲?顿时贾蓉脑中有了个大胆的猜想。
跨入门槛,向上望去,正如贾蓉所料,隆泰帝正微服坐在长榻上,长公主刘珺坐在身旁正给隆泰帝揉捏着肩膀。
见贾蓉进来,刘珺收了笑颜,停住了手,端端正正的坐了回去,摆出公主的架子来。
贾蓉上前几步叩首道:“臣贾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泰帝轻咳,而后道:“平身罢。”
“谢陛下!”
贾蓉起身,低头等待隆泰帝问话。
隆泰帝打量了一阵这个让他又喜又恨的小子,再一想今日来意,语气严厉了几分,责难道:
“贾蓉,你倒是好大的胆子,操练些散兵游勇,趁着夜色竟在庭轩阁大开杀戒,你视国法于何处,当街杀人?”
语气虽是严厉,但贾蓉也心知这只不过是先打个巴掌的事儿,若是隆泰帝真在意,早将贾蓉捉起来了。
贾蓉沉声回道:“禀陛下,臣未事先请示陛下,臣实有罪也。可东安郡王蓄养的那些凶恶之徒实是行了太多腌臜之事,只能以血来偿。”
“臣当夜打探清楚后,已是怒不可遏,没了太多计较,脑中所想皆是未死去百姓报仇,一怒之下便屠了院子。”
隆泰帝虽喜他这般雷厉风行,心怀百姓,但还是作出不悦来,道:
“你虽有理,他虽有罪,但你也太过独断专行了些,若是那夜里暗卫暴露出来,朕的计划便要付之东流,你可知这是多大的罪过?”
贾蓉躬身道:“臣领罪,愿受陛下责罚。”
隆泰帝知这贾蓉定是表面做派,但隆泰帝很是受用,若不是贾蓉勾引了珺儿,今日也不必这般为难他。
“好了,过段日子还有大事需你去做,此事便作罢,往后行事定要谨慎小心,不可鲁莽冲动不计后果。”
贾蓉再叩首道:“罪臣叩谢皇恩,谨遵陛下教诲。”
堂下贾蓉俯身未起,隆泰帝侧过头看了眼珺儿,竟在她眼中读出了往时惠宁皇后陪伴他左右时的那种关怀神情。
隆泰帝长叹了口气,对刘珺道:
“珺儿你先下去罢,父皇还有些事与贾蓉计较。”
刘珺又望了堂下一眼,转过头对隆泰帝一礼道:“是,父皇。”
有些欲言又止,可她还是转身离去。
待珺儿走后,隆泰帝对贾蓉道:
“上前来朕有话与你说。”
贾蓉起身,又往前行了几步,站直身子。
隆泰帝开口道:“前几日任爱卿给朕交上了一套革旧新法,如今我宋朝正直革故鼎新之时,你且观之如何?”
话音刚落,便有小宦官给贾蓉递上一册书。
贾蓉未接,而是躬身道:
“任首辅乃陛下从万千才子中选出的治世之能臣,公而忘私,是国之栋梁,臣甚钦佩之。况且臣尚年幼,才疏学浅,安敢对此等家国要事评头论足。”
贾蓉还是惜命的,如今他只是隆泰帝选出的一把刀,刀是不能有自己的意愿和见地的,他也同样。
隆泰帝道:“你未入监学一天,朕自不会为难你为国事出谋划策,便只是让你观之如此行事是否利国利民,若连你都懂得是利民的好事,那自然是治国良策。”
贾蓉听从隆泰帝所言,接过小太监手中书册,翻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