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文渊阁七才子

文渊阁目前有七位学士,分别是解缙,杨士奇,黄淮,胡广,杨荣,金幼孜,胡俨。

其中,解缙为主阁大学士,五品衔,杨士奇为副阁大学士,从五品衔。

其余四人为六品衔,黄淮为七品衔。

东宫勤政偏殿。

屋里生着两盆炭火,暖流徜徉。

身着绯红色朝袍,脚蹬青色官靴的徐钦,急匆匆从魏国公府赶来。

他今日休沐,因此昨晚跟侍妾巧珍畅游爱河,不知疲倦地折腾到后半夜。

结果,是睡到日上三竿还没起床。

突然,门卫来报,说是太子派内侍来传话,让少主速到东宫勤政殿。

喔靠,想累死小爷啊。

此时偏殿里,主人位的太师椅上是空无一人。

而太师椅的左右两边,已然端坐着七个官员。

右手一排整齐地坐着五个绿袍小官,低着头并没有起身相迎。

左手则是两个仪态不凡的绯袍官员。

其中一人神色沉稳,端着茶安坐不动。

而另一人则放下手中茶杯,起身笑着迎了上来。

安坐不动的是当代才子,声名大噪的解缙。

而笑着迎上来的则是杨士奇。

他目前的名望,远没达到后来‘三杨辅政’时的大名鼎鼎。

虽然没有实际交流,但解缙和杨士奇之间的性格差异,却已是非常明显。

解缙出身书香门第,当地神童,大明奇才,洪武二十一年状元郎。

他恃才傲物,根本不屑与豪门贵胄子弟相近,见是徐钦也不起身奉迎。

而杨士奇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又非是科举出身,在官场上当然是小心谨慎。

见到魏国公世卫,当然得笑脸相迎。

其实,这七人中就数杨士奇年龄最大,较为厚道。

唯一非科举出身,在当今文官系统中实属罕见,自然会受到仕子们的挤兑。

养成了他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等优点。

“少詹事,殿下还未到,下官听说是陛下先召见了殿下,想来应该是有事情,需要征询我等,所以才匆匆相召。”

听了杨士奇这番解释,徐钦这才安下心来。

这一路上过来,心里忐忑不安。

以为又有什么突发事件。

至此,徐钦心情平稳地缓缓走近,准备落座。

解缙这才放下茶杯,微微抬了抬屁股,与徐钦点头示意。

好家伙,这七人可都是当代杰出人才,史称‘文渊阁七才子’。

却把读书人所谓的傲骨气节,显露无遗。

怪不得豪门贵胄们都不待见他们,这薰天酸气,就连徐钦都看不惯,不太喜欢。

徐钦尴尬地点头还礼,堂而皇之地坐在客座首席的位置上。

杨士奇依然是笑容可掬,而解缙却还是那副高冷面孔。

他端坐着双手无措,反叠在腹部官袍补子上,随意摩挲。

而偏殿里品衔最高,年纪最轻的徐钦,则有意无意地挺直嵴背,露出官袍上的白鹇补子。

“咳咳...”

一阵咳嗽声传入。

身材高大又肥胖的太子爷,在两名内侍太监的搀扶下,慢慢走进偏殿。

“微臣见过太子殿下!”

“……”

朱高炽落座,小太监掏出手帕帮其擦了擦嘴角。

估计他刚用完早膳。

他直身抬头扫视了众人一圈,温和地摆了摆手,道:

“诸位请坐吧。”

众人悉数落座。

“诸位都是钦定的文渊阁大学士、学士,孤今日与尔等也是首次相见。”

太子抬手指着徐钦开始介绍道:

“他叫徐钦,中山王徐大将军之孙,魏国公世子,现任东宫詹事府少詹事,今后,他与尔等共同参政议事。”

随着太子手指,徐钦还是很有礼貌地起身,抱拳旋转微微作揖,谦逊有礼。

“下面,尔等请依次作自我介绍吧。”

朱高炽本就不认识,无法介绍。

他的话音刚落,解缙首先起身,面向众人拱手作揖,沉声道:

“敝人解缙…”

“杨士奇…”

“……”

也就十分钟不到,七大才子逐一按品衔排序自我介绍完毕。

徐钦耳目并用仔细辨认清楚,以便今后事务上合作时,不至于张冠李戴。

官场或社交场合,非常忌讳这种行为的发生。

他们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人物,在后世许多书籍,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徐钦本身也是颇有兴趣。

就想近距离接触,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真才实学。

朱高炽跟他们同样是首次见面,也是目不转睛的铭记、辨识。

介绍完毕,太子似乎像脑筋短路似的,呆在椅子上并未开口。

这种场合不能冷场啊。

徐钦扫视了大伙一眼,自感自己品衔最高,只好主动开口问道:

“不知殿下唤臣等过来,是为何事?”

“小安子,去把门关上。”

朱高炽一个怔愣,像缺氧似的深呼吸几下,才开口让自己的贴身内侍太监,把殿门关上。

“皇帝刚下诏成立文渊阁,旨在参政议政,对六部以及各州府衙门呈报的奏折,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议案,或重要奏折提交皇上圣裁。”

“陛下命本太子领衔文渊阁诸位先生,孤又将少詹事徐钦加入进来,有事,孤会通告尔等过来讨论。”

“文渊阁日常诸事,便有解缙和杨士奇两位先生主持,人员配置等可与天官商议。”

“臣等明白。”

徐钦与解缙等拱手领命。

“今日,陛下有一议题交与本太子,就是大明朝即将进入永乐元年,目前天下太平无战事,朝廷应着重关注民生。”

“而第一项议题,就是农业垦种,财税征收等制度的修订,完善,孤想听一听诸位意见。”

朱高炽抛出的第一项议政命题,是朱棣交与给他。

这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命题,但专业性很强。

也是解缙、杨士奇等文人学士们的认识方面,较为薄弱和陌生的领域。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朱高炽挠了挠下巴胡须,瞪眼歪脖扫视。

关于现在大明的农垦和土地制度,他倒是了解一些。

可说到改革和与时俱进的具体方案,他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而称之为大明奇才,自恃知识渊博的解缙,深感要扮演好主阁大学士的角色,应该第一个发言。

“禀太子殿下,臣记得太祖高皇帝开国鼎业之初,确定推行的土地制度,是宋元两朝的两田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