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接到了陈韶的回信后,开始考虑是不是接受陈韶的邀请。思考一阵,这位法国著名的作家刷刷点点的写了回信,“得知有人试图刺杀陈少将的事情,深感不安。大使馆内的环境未免太官方,我本人从没想过以官方的拘束与少将谈话。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期待能与少将在一个轻松的环境内对谈。”
让人把信送到大周驻德国大使馆,罗曼·罗兰刚给自己倒了杯咖啡,就有人前来拜访。
几人操着欧洲各国口音的法语。有德国的,有荷兰的,有比利时的,有西班牙的,还有俄罗斯的。
当即有人询问起罗兰·罗兰对陈韶的看法。罗曼·罗兰慢慢的讲述道:“我感觉自己看到一位年轻的凯撒,一位年轻的拿破仑。此时他深陷对自己质疑的痛苦中,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就可以看清陈韶的本质。”
几人都没有评价这话。看着几人的沉思的模样,罗曼·罗兰问道:“几位好像并不认同这样的话?”
一位斜顶光头笑道:“呵呵,先生说过。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就我个人来看,阁下的话其实击中了事情的本来面目。陈韶这样的人出现,是大周推进其科学体以及工业强大进步的结果。”
罗曼·罗兰有些愕然。平心而论,罗曼·罗兰并不喜欢这样的论述方式。如果一切都简单的归于社会的进步,那么人的价值又在哪里?归根结底,组成社会的并非是某种真理,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带着些不快,罗曼·罗兰问道:“如果可以的话,诸位可否告诉我,卡尔先生与弗里德里希先生对大周新政以及未来的看法。”
之后的交谈让罗曼·罗兰感觉并不好。等这些访客离开后,罗曼·罗兰还陷在那些人的言谈构架出的某种情绪之中。
现在的局面下,大周与英国的矛盾已经升级到战争边缘。此次大周派遣代表团访问欧洲,行程中不包含英国。各方都认为,这是明确的信号。大周已经准备战争了。
大周与欧洲不同,这个拥有五亿人口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常备军。不光数量巨大,大周常备军的装备和训练都拥有不逊色于欧洲常备军的实力。
欧洲各国普遍对大周常备军数量不是很在意,完全因为大周与欧洲之间的距离太过于遥远。即便大周拥有两百万甚至三百万常备军,也不可能打到欧洲来。或者说,不可能打到大西洋。
但是,大周的常备军完全能进入印度洋作战。这也是罗曼·罗兰不希望看到的。然而在欧洲,与罗曼·罗兰有相同看法的人并不多。
前几天,要求见陈韶的好几批人自己先打起来了。之后罗曼·罗兰托人打听,发现几批人中,大部分竟然期待战争爆发。至少没有阻止战争的打算。
尤其是那些站在英国一边的主战派,听了陈韶的话后居然很感动。期待爆发一场基于道义以及英雄主义的战争。在罗曼·罗兰看来,这些人是真的疯了。
陈韶投身战争,只因为陈韶是军人。那些主战派期待在战争中看到美,只是因为自己不会投身战争,便在安全的地方鼓吹战争。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