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再次调令

在周国的边陲之地,上庸古城巍然屹立,山川壮丽,河流环绕,自古便是军事要塞。

此番,秦军大军压境,并非为领土扩张,而是为了一雪前耻,替盟友唐国复仇。

数月之前,唐国与周国因边境争端,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唐国虽勇猛善战,却终究未能抵挡住周国的凌厉攻势,最终国破家亡,遗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秦国,目睹此景,悲愤交加,誓要为唐国讨回公道,让周国付出代价。

于是,秦军铁骑如洪流般席卷而来,直指上庸。

而上庸城,作为周国的门户,自然成为了首要目标。

但周国已经跟秦国打了月余了,难分胜负,双方互有输赢。

.......

咸阳宫内,胡海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头紧锁,似乎在权衡着天下局势的千钧一发。

两旁,左丞相李高与右丞相赵斯分立,皆是神色凝重,一众大臣亦是屏息以待,整个大殿内,只闻得偶尔传来的烛火爆裂之声。

胡海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朕自登基以来,一心欲图霸业,周国之地,乃我秦国东进之要冲。然则,战事已拖延数月,三十万大军屯驻前线,粮草辎重,日复一日,消耗甚巨。朕心忧之,尔等有何良策?”

李高闻言,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兵法云上兵伐谋。周国虽顽抗,但国内民生凋敝,粮草不济,此乃其短。我军不妨暂作休整,一面加强后勤补给,一面派遣使者,以和谈之名,探其虚实,或可寻得转机。”

赵斯听后,眉头微皱,反驳道:“李相之言虽有理,然战机稍纵即逝。我军士气正盛,若此刻罢兵,恐士气受挫,且周国得此喘息之机,日后更难图之。臣主张,加大攻势,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

胡海闻言,目光在两位丞相间流转,沉思片刻后,转而询问众臣:“卿等以为如何?”

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臣,步履蹒跚地走出队列,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陛下,臣以为,战事连绵,百姓苦不堪言。若再增兵加饷,恐国内民生亦将动荡。且周国非一日可下,不如暂且罢兵,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行征伐,方为上策。”

另一大臣则持不同意见:“陛下,国家大事,在于决断。若此刻退缩,岂不令天下诸侯笑我秦国无人?臣以为,应趁势而为,一举破周,以彰显我大秦威仪。”

胡海听罢,心中愈发难以抉择,他站起身,在大殿内缓缓踱步。

终于,他停下脚步:“朕意已决,周国之地,我大秦志在必得。唐国虽灭,然周国士气未衰,此乃一时之现象。我大秦铁骑,所向披靡,岂能被一时之气所阻?”

李高闻言连忙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周国刚灭唐国,士气虽高,但亦有其短。前线来报,周国粮草似乎充盈,此消息若真,则我军继续耗下去,粮草消耗巨大,国内民生亦将受影响。臣恳请陛下三思。”

赵斯听后,眉头一挑,他向来主张强硬,对李高的观点不以为然。

但面对胡海的坚定目光,他选择了沉默,静待皇帝的决定。

胡海听后,缓缓道:“李卿所言,朕岂会不知?然则,我大秦自变法以来,国力日盛,粮草充足,岂会因一时之消耗而退缩?再者,周国粮草充盈,此乃前线将士之误报,抑或是周国之诡计。朕已命人详查,待真相大白,再做定夺。”

言罢,胡海目光,扫视大殿,见众人皆无异议,便继续道:“朕意已决,即日起,加强前线攻势,务必一鼓作气,将周国彻底消灭。我大秦,必将一统天下,成就千秋伟业!”

言罢,大殿内响起一片应和之声,虽然其中不乏疑虑与担忧,但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对皇帝决定的尊重与服从。

..........

次日清晨,咸阳宫内,胡海手中紧握着玉玺,朗声道:“朕意已决,再调二十万大军前往上庸城,此去务必攻下周国,以彰显我大秦之威!”

李高闻言,心中一沉。

他清楚二十万大军的调动,将给秦国带来多大的负担。

然而,面对皇帝的决定,他不敢有丝毫的异议,只能将心中的担忧深埋心底。

他微微欠身,拱手道:“陛下英明,臣定当全力配合,确保大军顺利抵达上庸城。”

言罢,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但转瞬即逝,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与冷静。

胡海见状,心中亦有所察觉,但他并未点破。

他知道李高为人忠诚,绝不会背叛自己。

“李卿,朕知你心中担忧,但国家大事,岂能因个人情感而左右?我大秦自变法以来,国力日盛,此番攻周,必胜无疑。你且放心,朕自有分寸。”

“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助陛下成就千秋伟业。”李高再次拱手说道。

随着胡海的一声令下,二十万大军迅速集结,浩浩荡荡地向着上庸城进发。

李高站在城楼上,目送着大军远去,心中五味杂陈。

...........

上庸城外,春风和煦。

周军主将李玄武,立于城头,凝视着远方的秦军。

上庸城是周国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只想将上庸城守住,把秦军全部拦在上庸城外。

“将军,秦军已在此对峙多日,却并未主动攻击,他们究竟在谋划什么?”副将走上前来,低声问道。

李玄武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道:“秦军主将张寒,非等闲之辈。他必是在等待时机,寻找破城之策。我们需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有丝毫松懈。”

正说着,一名斥候匆匆跑来,跪在李玄武面前,气喘吁吁地报告:“将军,秦军正在集结,似乎有所行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