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二,正是费曜口中的后日,从昨夜起始,费曜一人耸立在大帐之前,扶着长剑,浑身的甲胄在其行进间滋滋作响,费曜巡视完了整个大寨,又吩咐吕文再度清点了一下明日出征所要用到的军械和兵器。
一切落定之后,到了后半夜,此时按照历法自然是到了初二了,这一天的夜晚,漫天黑幕,尚无繁星,也无皓月,看样子还是一副阴沉的样子,可喜的是,暂未下雨。
“阴也无妨,但凡雨势不大,我就有信心拿下略阳。”费曜摩拳擦掌地对吕文如此说。
吕文应道:“上将军,明日还让末将做先锋,末将定要一雪前耻。”
费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仿佛根本就没有听到吕文的话,微微颔首,迟迟都没有停下过,缓了好一会,方才说道:“不不,明天尚无什么先锋一说,我已经吩咐下去了,明日由向冀率军向贴着左侧林间南向,戴陵率军右行,你领前军居中前进,而我会亲自提领中军,向南急进。
“将军这是....是不是有些冒险?”吕文迟疑了一下,“要是再起暴雨,我三军冗杂一团,实在是难以再撤出了。”
“雨?此时雨势已停,我相信明日也会相差无几,若只是滴水小雨,则计划不改,若是再如往日那般急骤,那也只能是我军认命了,方今之计,那便是要是汇聚优势军力,一举拿下略阳!尚无任何辗转的机会。”
一番话说的吕文连连点头,不住叫好。
尽管费曜心中早就生了烦意了,要知道这番话他已经同好多人说过了,就差他头上挂一个牌子,沿路去宣传自己的兵略和思想了。
不尽然的是,这也是费曜所需要客观面对的,一番大雨之后,进攻受挫,魏军阵中也是人心惶惶,还有许多军士还未能从那场大雨的阴影中走出来。
拂晓之际,天色微亮,但亮的实属轻微,如同蒙着一层薄纱,透着淡然的曦光,轻轻地点在这雨后之地上。
没有下雨!
费曜在陈仓口大寨不禁大喜地怒喝一声,彻夜下来,他一直提心吊胆,时刻都在担心着今日的客观因素,而天公在这一时刻竟然还真就如他所愿,暂且收起了那宝贵的泪光,给了他一个半灰不灰的“晴空”。
神气的费曜一扫彻夜未眠的颓疲无力,瞬间变得那是一个满面红光,整个人炯炯有神的在三军面前发号施令,祁山道窄,故而此番魏军再也不拘泥于于主干道上的垂直进军,反而是散装式的四面前进,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开水洼之地。
就这样,魏军在费曜的率领下于拂晓出发,一路途径攻城战车,费曜都会亲自下泥一道挖掘,然后借助众人的力量将其推出,再度回到正规。
这里的魏军已经是荣获当初曹操追击刘备的“铺路高手”之称号了,费曜将这一场景在此刻复原了出来。
略阳城中,王平正忙着四处泄水,两日的小雨,总算是给王平带来了点希望,从昨日下午至今日晨,整个天际一片祥和,没有大雨,没有大风,王平本还是万分高兴的,正准备着手准备城中的各处修补情况,却不知道危机的逐步逼近。
当下的情况是,由于道路泥泞,王平甚至得知秦岭多处发生了坍塌,那么魏军就没道理再冒险进军了,但费曜没按常理出牌....以至于汉军的哨骑并没有伸入到祁山道中,还仅仅只是徘徊在山口一带地区。
在此气候下行军,一来是行军起来步伐声十分轻微,二是在行军途中并不会制造起大量尘雾,这的确是给费曜创造了天然的隐蔽之状。
真正发现魏军前进的,是武涵。
武涵并不是以哨骑的身份前去祁山道的,可以算是一个机缘巧合,事情需要追溯到前两日姜维的一道命令,那就是需要武涵前去箕谷查探一下王骥的情况,姜维担心的只是王骥这个愣头青在大雨之下仍惦记那个栈道。
武涵所做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告诉王骥,下雨的话工期是可以后延的,不要埋着头就一路干到底....
果不其然王骥可是个老实人,一看到下雨,仗着箕谷地势特殊没被水淹,依然率部奋力前去修理栈道,好在武涵及时劝住了,这才停了下来,带了句王骥对姜维的问候就又踏上了归途。
算来两日就已经过去,同样是拂晓起行的武涵途径祁山道,遁入密林,一路向西南方向而去,历经一个窄口,朝前几步之后,忽然在隐隐林色间瞥见了人影烁动。
武涵便知道乃是魏军又杀来了,立马就来了个后撤步,转而从另一个方向径直绕道至略阳了。
抵达略阳,火速入城,武涵甚至都没来得及赶去中军大帐,径直就来到了姜维的所驻地,姜维的驻地在水淹之后就迁到了靠城墙的一个矮坡了。
“将军!将军!急报急报!”
姜维正在帐中闲坐,早晨时就已经听王平说今日就可以将城中的积水排尽,姜维估摸着和定军山的通讯也是时候可以联络一下了,就听闻到了武涵的叫喊声了。
“何事如此仓促?”姜维悠悠起身,将书案上收拾了一番,嘴巴里还嘀咕着,“你回来的正好,今日还需要你跑一趟定军山呐,我看这一两日应当是不会再有大雨了,你可以去和定军山做些交接....”
“将军!魏....魏军杀来了!”半天都没喘上气的武涵憋了半天气总算是说出了一句话。
姜维一怔,这才熟视武涵,只见武涵满头是汗,由于是布衣出行,这布衣上有着斑驳不齐的湿处,也不知道是汗还是在哪磕磕碰碰而来的。
“魏军来了?”姜维又确认一遍,“你在哪看到的?我这尚未收到前线的消息啊。”
“千真万确,将军,我亲眼所见,就在祁山道上,魏军人数众多,排山倒海,且行且挖,一路滚滚而来。”
“坏了。”姜维听罢脸色一沉,当即带着武涵冲出大营,径直往城北的中军大帐而去。
姜维的脑海里瞬间浮现了诸多东西,但最先上头的是“撤退”二字。
姜维不怯战,只是费曜这一出确实令他没有想到,城中的情况姜维可谓是了如指掌,城西的一大片积水区还没有排尽,粮草转运之后的大寨还在修筑,和定军山的联系尚且处于断开状态,虽然昨日定军山上已经有一个偏将下来询问过情况了,但也仅仅是一次性的。
直奔中军大帐,王平正好准备离开。
“伯约啊,你来的正好,案上摆着一篇公文,是成都送来的,你且先看看,若是有什么想法稍后同我交流下,城西我得亲自去一趟。”王平自语着。
“禀上将军,魏军已经上了祁山道了!”
姜维一语叫住了王平,听到此消息的王平也只是一愣,前进的步子霎时就停下了,倒不像是姜维,王平没有追着问姜维是否属实,消息是否准确这种废话。
“彼来攻,我当如何?城中调动不易,如是魏军来犯,只能先起北城之兵,真要抵御,恐怕不能依靠城墙之险了。”
突然遭遇此状的王平依旧是以冷静著称,其言的确是符合当下实情的,如今的略阳,城中系统瘫痪了一半,要真想据守,那就得把人拉出去打,和魏军在这山斜之面来一场硬碰硬....
“上将军心中应当有主意才是,城外决战断然是不现实的....”姜维静静回道,指了指城墙上站着的几个零星士兵,说道,“上将军请看,实际上按照最初的部署,略阳城中并没有留有多少军力....”
王平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沉默须臾,问了句:“那要如何?”
“撤军吧。”姜维一字一顿地说。
“撤军?这是什么话?”王平忽然侧过首来,“撤军是万万不可撤军的,我军乃是有一战之力的!伯约,撤军之事不可再提了,若是守,就要抱定必守之决心,魏军尚未出现在略阳城前,我军就自乱阵脚,这岂不是兵家大忌?”
姜维微微颔首,也意识到自己刚刚所言之语的确是有些问题,二人此时站的角度俨然是不一样的,没等二人谁再开口,一小校便一路直冲大帐而来,惊呼道:“魏军来袭!魏军来袭!”
此时的姜维和王平一道顺着北城阶梯上了城墙,抵达城楼之后,方才看到魏军的前军已经到了山口之地了,距离北门的直线距离也就不过四五里地,几乎是骑兵一个急冲锋就能碾过的距离,但令王平有些惊起的乃是魏军旌旗蔽空,但却胯下没有一匹战马。
“若不是伯约赶来,恐怕此时我才知道魏军来袭了。”王平扶着墙砖,缓缓叹了一句。
“是武涵的功劳,乃是武涵快马来报,末将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报与上将军啊。”姜维将跟在自己身后的武涵拉到了王平的眼前,颇有些引荐的语气说道。
王平自然是明白姜维是什么意思,顺势就承诺道:“这对我军的战局至关重要,武涵,此番无论胜败,你都是大功一件哪,日后我就要向朝廷为你请功!”
“谢上将军!”武涵俯身一拜。
目光回至阵前,魏军的势头地区凶猛,此番竟然已经不分了前后军,漫山遍野,滚滚而来。
“我军在北城还有多少军力?”王平问道。
“不足五千。”姜维应道。
“不足五千?”
“的确如此,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去西城排水了,此时恐怕都还在西门那呢。”姜维解释道,随即又附上了一句,“即便是调来了,我军兵力也达不到八千。”
五千和八千....王平轻叹一声,他知道在防守战中,三千士兵能做到的事情并不会太大。
“将军,是不是可以去请求一下文长来配合作战?”姜维提醒道。
“不可。”王平一口否决,“魏军尚且只是领兵来攻,如果此时就要动用文长的精锐之军,那日后魏军大规模南征又当如何,能我们自己解决的事情,还是我军自己解决为好。”
“那去吩咐张翼?”姜维又问。
“张翼....”王平喃喃念叨着,“张翼此时在驻守江滨地区,尚可一用,只是不可悉数调动,江滨地带也是至关重要之地。”
“那阳安关的吴将军?”
“吴班....阳安关距此地还有些距离,短时间内也靠不上。”
王平像是一个事事担心的孩子,姜维所提出的每一个后援他几乎都不赞同,实际上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王平心里对这个战局的判断很清晰了,能不能坚守半日都是问题,主要是真的是一点准备都没有,魏军的战车和云梯几乎无法处理,城中各地的防御要塞大部分都沉浸在水中了,失去了其本来的作用。
“上将军,魏军来了。”姜维指着向前狂奔的魏军,提醒道。
二人并肩站在城头,见得魏军兵峰直指略阳,呼啸而来,甚至在一个方阵之中,还分置了一个将台,台中的魏将扬着旗帜向城墙方向杀来,最前方簇拥的乃是魏军所裹挟的爬墙云梯!
“全军听令!待到魏军靠近了墙体再行放箭!”王平扶着长剑,立马就进入了状态,在城楼之上环顾三圈,拔出了腰间的宝剑,那股威风凛凛之气又重新上身,“我军箭矢不多,兄弟们,都省着点,若是周边有巨石,优先使用巨石!”
巨石也是王平心中的一个痛处,本来城楼上姜维已经准备了许多乱石,但为了填堵水蔓延之处,就转运了一些,现在城楼上的资源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魏军的杀声震天,后方竟还传来了阵阵鼓声,而汉兵已然是将全部的兵力都聚集到了城头,迎着薄凉的微风,两军势必是要在这数丈之高墙上一决胜负了。
“放箭!”
待到魏军甚近之时,王平的利剑一挥而下,三军箭矢脱弦而出!
伴随着“嗖嗖”之声,最前面的魏兵应声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