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西域后靠工艺品系统致富》全本免费阅读
江晚到家时已近亥时,四下静寂,唯有江家小院透出温暖的灯光。
院门处,装修队的工人们刚收拾好工具,鱼贯而出。按照上回王叔的话,今日应当已经修缮完毕了。
“江姑娘今儿回来这么早?”王叔看到她,招呼着。
江晚迎上去:“今儿在掌柜处请了假,想着上元节在家里煮点元宵来着。王叔,屋子修缮好了吗?”
“都好啦,今天赶了工,刚刚修缮好。”王叔笑呵呵地,“你给的银子多,换了墙壁之后余下不少,我就连屋顶也一道换了木板,你看一下可还满意?”
江晚围着屋子走了一圈,细细察看着。整座茅屋都换成了木的,木板严丝合缝,不漏一点儿风,可见王叔装修虽然慢些,但十分用心。她心里感激,对王叔道:“很不错,这些日子辛苦您了。”
她付了尾款,还额外塞给对方些碎银当作小费,客气道:“王叔留下来吃一碗元宵再走吧,刚买的。”
说罢把子晏拉过来,晃了晃他提着的食物袋子。
谁知王叔见到子晏的一瞬间,竟像耗子见了猫似的,退开好几步,眼神躲闪着不敢看他。
这啥情况?江晚惊讶,难道是子晏长得太扎眼,给他整害羞了不成?
“王叔,王叔?您怎么了?”她问道。
王叔只呆楞了几秒,神色就恢复如常,露出惯常的憨厚笑容:“没事,没事。我家里还有些活计要做,就不耽误江姑娘合家团圆了。”
说罢拱了拱手就走了。不知为何,江晚竟从他的背影里品出一丝仓皇逃窜的意味。
莫名其妙地送走王叔,再回头看看子晏,他也望着王叔的背影出神,漆黑幽深的眸子让江晚不由得联想到那把寒光闪闪地断剑。
回头试试看,那剑能不能接上吧,怪值钱的,要是修好了,卖个上百两应该不成问题。
她满脑子钱的问题,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直勾勾地盯着面前少年看了许久,也没意识到哥哥江安一开门就看到了这两两相望的一幕。
只见江安大步走过来,一把抓住妹妹的胳膊,看上去十分不爽:“妹妹,这位公子是?”
“啊,他是我雇佣的送货员。”江晚老老实实地回答。心里嘀咕着,哥哥这是怎么了,脸色这么差,做工被差役打骂了?不应该啊,有了李知县敲打,那些差役早就不敢动哥哥了。
等会儿得好生问问,是谁敢欺负我江晚的哥哥。
江安也想知道妹妹什么时候跟外头的男人关系好到让别人送她回家了,还是个混饭吃的送货员。不过考虑到妹妹长大了,女儿家的心思不好多问,他只能把矛头对准了子晏:“原来如此。多谢壮士送小妹回来,不过以后就不用你费心了,我会亲自去接妹妹的。”
他冷着脸把子晏提着的几个袋子接过来,又从兜里掏出几个铜板:“这些是做哥哥的一点心意,当作是你加班帮小妹提东西的费用,请你收下。”
嘴上温和有礼,语气却跟被猪啃了白菜的农民似的,冷的要掉冰碴子。
子晏斜睨他一眼,转身就走。
江晚等他走远了,才小心翼翼地拉了拉江安的衣袖,轻声问:“怎么了哥哥,谁惹你不开心了?”
江安闻言,转身仔细观察妹妹的神情。月华如水洒在妹妹白皙的小脸上,,她一双眼睛明亮,有淡淡的疑惑和懵懂。
还是个没开窍的小姑娘呢。江安无奈地刮了一下妹妹的鼻子,嘱咐道:“哥哥很好,但你以后不要大晚上跟外面的男人单独出去了,尤其是好看的男人,最会骗人了,知道吗?”
“噗——”江晚笑喷了,原本悬着一颗心生怕哥哥受了委屈,现在弄明白缘由,好笑的同时,心里也暖暖的。
原来有人关心的感觉这么好啊。
“知道啦哥哥,我会注意的。”混迹商界多年,她早就过了会被男人骗的年纪了,“对了哥,你明天能不能请半天假,帮我送送货?明天我要去看铺子。”
“你真的租到铺子了?”江安惊喜地笑了起来,“当然好!我妹妹也太厉害了!”
夜色温柔,千灯升空,一盏一盏明明灭灭,载着无数人的美好愿望,既壮观,又绮丽。
江晚一家坐在新修好的木屋里,吃着热腾腾的元宵,三个人脸上都是幸福的笑意。尤其是江晚,这是她一生中头一个合家团圆的上元节。
她会努力,让日后每一个上元节,都这样暖暖和和,团团圆圆的。
次日清晨。
江晚照旧推着小车来到小巷里。正月十六是个阴天,没有太阳,清晨的风便带了些寒意。她摆好青瓷,陇了拢衣服。
一刻钟后,小摊边就聚满了顾客。
江晚照常一一介绍商品,但她从围观人群里嗅出了一丝异样。多年从商的第六感告诉她,今日可能不像前几日那么顺利。
因此她格外警惕,一边照旧热情洋溢地贩卖青瓷,一边不动声色观察着人群。
几个中年人凑在一起低语,并不看她的小摊。正常来说顾客最关注的就是商品和价格,可她介绍时那几个人连头都没有抬一次。
若是不感兴趣,倒也说得通。可偏偏他们又抢着上来买,这就十分奇怪了。江晚一边包装好瓷器,一边仔细观察这些人。
他们买的都是没有图案的空白瓷碗,而且都只买一个。自从上釉瓷器上市后,买空白瓷碗的顾客越来越少,一是上釉的并不比空白的贵多少,二是上釉瓷器可以定制喜欢的图案。因此进来她制作的空白瓷碗不多,都被买走了。
江晚注意到,其中一个中年男子把瓷碗放在手提袋里,低头的瞬间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她心中一紧。看来方才的预感果然没错,只是,这些人她并未见过,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呢?
江晚若无其事地继续叫卖,同时留心着那几个中年人的动向。不出一刻钟,他们都买到了空白瓷碗。从离开人群的路线看,几个人都经过了巷口的一棵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