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晚上睡得很晚,但是早上被晋平叫醒的时候,精神竟还很好,一点也没有困倦的感觉。
他伸了个懒腰,说:“小荷花儿家里睡着真是太舒服了。”
昨天他睡得那么晚,竟然还是这样精神。
晋平点点头,这话还真没说错,来到上河村这几天晚上,他都睡得可香了,一夜无梦到天明,每天都是精神饱满的。
因为两人今天就要回乡,林静早早的就过来做早饭了。
晋安走到厨房,吸吸鼻子:“林阿姨,你做的什么这么香?”
林静回头,笑说:“小安起床啦?早上咱们吃饺子,我还给你们烙了点饼,给你们带着路上吃。”
晋安凑近一看,锅里正烙着鸡蛋饼,舀一勺调好的面浆倒进锅里,快速把锅逆时针旋转一圈,就形成一张薄薄的圆饼,翻个面,在锅里贴上两秒钟,就煎得两面微黄了。
起锅,刷上一点点辣椒,放上一根切好的黄瓜条,几根葱,几根折耳根,卷成一条,放在盆子里整齐的码好。
晋安看得直流口水。
肖清荷淡淡的道:“快去洗脸刷牙,饼都煎好了,妈妈马上就烧水煮饺子了。”
晋安的视线落到灶台上的筲箕上,他咦了一声,问:“怎么这些饺子包了好几种模样?”zusi.org 狐狸小说网
肖清荷说:“里面的馅不一样,所以用不同的包法区分一下,一会儿你们喜欢哪种就夹哪种。”
“这一种是猪肉馅,这一种是素三鲜,用韭菜、鸡蛋和蘑菇做馅,这一种是荤三鲜,用鱼肉、蟹肉和虾米做馅。”
晋安吸了一口口水,飞快的跑去洗脸刷牙了。
洗漱好过来,他就迫不及待的先抓了一条鸡蛋饼塞嘴里,一口咬下去,面饼松软细嫩,黄瓜清脆,加上辣椒、葱和折耳根的调味,好吃极了,一根吃完,完全不腻。
见他又伸手去拿,肖清荷拍了一下他的手,说:“饼留着路上吃,早上先吃饺子,饺子凉了就不好吃了。”
晋安就嘿嘿傻笑两声。
不一会儿,饺子就好了,汤底是用的猪骨熬的汤。饺子馅已经很鲜了,再用其他的做汤底,有点抢味儿,也只有猪骨汤能完美的衬托出饺子的鲜美。
林静用一个大盆把饺子盛出来,淋上猪骨汤,撒上葱花,美味可口的饺子就做好了。
把饺子端上桌,林静说:“你们想吃哪个口味的自己舀。”
晋安一种口味的先舀了一个,唔,猪肉馅好吃,素三鲜也不错,浑三鲜也很惊艳……
“三种馅都好好吃!”
晋安感慨了一句,喝了一口猪骨汤,又舀上一大碗饺子,埋头苦吃。
这一顿,林静包的一百多个饺子全吃完了,一个也不剩,连最有节制的晋平也吃得肚子滚圆。
晋安吃过饭,懒懒的,一点都不想动了:“林阿姨,我觉得我这几天长了好几斤了。幸好马上就要回去了,要是再待几天,回去怕是我妈都认不出我来了,胖的。”
林静笑呵呵的道:“胖点好,胖点好,太瘦了经不起风霜。”
晋安就满脸的郁闷,怎么在家长眼中,都是要圆滚滚的才好啊?
吃过早饭,兄弟俩收拾好要带走的东西,回望着住了几天的破旧的房子,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不舍之情。
九月今天特别的乖巧,没有再像往日那般时常冲着晋安低吼。
八月更是在晋安身边跟前跟后的,害得晋安好几次都差点踩着了它。
林静叹道:“八月、九月似乎都知道今天你们要走呢,乖巧的让人心疼。”
晋安抱起脚边的八月,托在手里,点着它的小鼻子,说:“你这小东西,搞的我都想把你带回去了。”
晋平说:“你要是真舍不得,想要带回去也可以,这小东西还挺好养活的。”
晋安摇摇头:“算了,这是我送给荷花儿小姐姐的礼物呢。”
肖清荷说:“我会把它养得好好的。”
说真的,这两天和八月相处下来,她还真是有点喜欢它了。
爱它,就要把它留下!
只有留在这里,它才能享受到元气+20%的体验,才能时常喝到灵泉水,提升它的生命层次。
肖清荷道:“一会儿把八月也带上吧,让它送你一程。”
“这个可以有。”
吃过早饭,林静和肖清荷一起送晋平和晋安回乡,随行的不止有八月,九月也一声不吭的跟了上来。
肖清荷瞄了它一眼,没有阻止。
上河村的村民都知道哥俩今天离开,一个个的都起得早早的,就为了和他们打声招呼,告个别。
他们平时心里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小计较,但大多数人对于为村子开通水路,方便出行做出最大贡献的晋平和晋安兄弟俩,还是保持着感恩之心的。
出门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隔壁的张二奶奶。
张二奶奶提着一个布袋子,塞到晋平手里,说:“小伙子,我听说你们喜欢吃野山菌,这是我们家今年摘的,全是大脚菌,你带回去吃吧。”
晋平忙推辞道:“二奶奶,我可不能收你的东西……”
“拿着!一点不要钱的东西,拿回去给你爸妈尝个鲜。”
林静说:“小平啊,这是张二娘的一点心意,你就拿着吧。”
林静心说,要不是他们兄弟俩,村子里不知道多久才能买上船,开通水路呢。
要知道,现在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是一些大的物件还是实行的计划经济,像买船这样的大事,如果不是乡里出面,县里的船厂,哪里会理会他们一个村子的订单?
因此,大家伙都打心眼儿里感激他们呢。恐怕不止张二娘,怕是村里大多数人家都会来送行、送礼。
果不其然,一路走过去,都有人前来送行、送礼。
因为天气热,很多东西不方便携带,大多都是送的干货。
有野山菌、有竹笋、有干菜、有腊肉、还有的送自家纳的鞋垫……。
晋平哥俩一路道谢,一路推拒,每家每户都只意思意思的收了一点,就这样,等到几人走到村口的时候,也还是装了满满的一背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