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欢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全都花在了义诊上面。
除了她小神医的名头越来越响亮之外,她在医术上面是真的收获满满,连笔记和医案都写了厚厚一叠。
不仅尽欢对此挺有成就感,也让她师父齐寅桐很欣慰。
虽然齐寅桐很少当面夸赞尽欢,但其实私底下,他时不时就要跟葛多慈嘚瑟地炫耀,说他眼光好,收了个天赋异禀还聪敏勤奋的好徒弟。
葛多慈才不会给他脸,每回嘚瑟总要受到葛多慈的毒舌。
也不知道之前是谁,整天把尽欢喷得狗血淋头,咬牙切齿骂人不思进取不争气。
其实齐寅桐就算是想多喷尽欢几次,时间也来不及了。
腊月底,还没到年三十,首都就低调地派来了几个人,说要带齐寅桐回京。
具体原因无可奉告,连收拾行李都等不及,带着齐寅桐便开车绝尘而去。
牛棚里面的人,对于齐寅桐被带走的情况,大家都挺忧心。
尤其是葛多慈,担心忧虑得不行,急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
尽欢只得把之前沈云旗的推测,跟大家说了。
齐寅桐多半是回京给大佬看病的,这对于齐寅桐是好事,说不定过一阵就会恢复名誉平反的。
她还宽慰葛多慈,说会让沈云旗多留心齐寅桐的情况,这才止住了葛多慈的眼泪。zusi.org 狐狸小说网
果不其然,到了二月二龙抬头,齐寅桐就来信了。
他在心里说,他在首都生活工作都很好,大家都不用担心。
信写得很简短,就连他具体工作内容和地点,都只字未提。
但知晓了他的平安,葛多慈终于舒了口气。
牛棚里其余人都感到高兴,齐寅桐的近况,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虽然齐寅桐还没有平反正名,但能自由写信通信,就证明已经不是坏分子。
齐寅桐回京,葛多慈少了伴,情绪就显得有些消沉。
为了排解葛多慈的寂寞,尽欢便拿了一些外文和资料,让她打发打发时间。
但没想到葛多慈的教授属性爆发,开始系统教尽欢德、法、意、西等整个西语系的语言。
尽欢上辈子开服装定制工作室,也算是从事时尚行业,时尚界人士,总少不了时不时到巴黎和米兰看看秀取取经。
她法语和意语日常交流没有问题,发音标准口语流利,现在再往深里学,就相对容易得多。
但德语和西班牙语,尽欢上辈子完全没接触过。
就算是再过几十年,德语和西班牙语,在基础入门的时候,公认是很难的。
尤其是德语,难得尽欢想以头抢地,几次想过干脆放弃算了。
很复杂变位变格,巨变态的阴阳中性,超难发的小舌音,这些都让尽欢深深怀疑自己的智商。
葛多慈还直夸尽欢,说她是个语感极佳,发音也很标准,简直是个语言天才。
语言天才?尽欢才不信!
天才也会崩溃吗?反正她是快要奔溃了。
她自认为也就她的同学们,就好那么一点点。
尽欢的同学还挺多,秋月和夏苗,超美超苏,姜清芳和孔照。
他们都被尽欢“好学”影响,后来陆续加入的。
葛多慈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对认真求学的人来者不拒,每个人都得到了她的悉心教导。
不过大家都知轻重懂分寸,只要一踏出牛棚的门,就把学外语的事情烂在心里绝口不提。
整个正月里,几个人脑花儿,都快被英语字母、音标、单词给搅散了。
教学忙碌的葛教授,笑容渐渐多了。
她不遗余力地教这几个临时学生,每天精神满满活力四射,整个人仿佛焕发了第二春。
又到了一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春末夏初,尽欢的高中生涯,眼看着已经接近了尾声。
在临近毕业之际,学校和班里的氛围很复杂,有人低迷,有人紧张,大部分则是迷茫怅惘。
同学们的情绪复杂,大家分别在即的忧伤很少,很多则是考虑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今年的大中专名额开始推选了,他们班里面,乃至于整个毕业年级,都是人心浮动。
除了那些已经找好门路即将上班当兵的同学,一个个对竞争大中专的推荐名额,都表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其中以城镇户口,又没被招上工的同学,情绪最为迫切焦躁。
原因无他,因为他们不想上山下乡,去农村当知青。
谁愿意下乡啊?下乡又不是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野炊,是去农村挖地挑粪当农民。
而且下乡容易返城难,一旦粮食关系和户口转走,想要再转回城里,不知道要费多少力气!
但不想下乡也不行啊,政策规定在那里,又不会因为大家不想去,就会改变。
现在上山下乡的基本政策规定是:
一家多个子女的,可以留一个不用下乡;
另外被工厂招工的,从军的都不下乡。
今年下乡的政策更为强硬,学校已经出了通知:
不符合免下乡规定的同学,在毕业后全部都要下乡当知青,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要是谁违反规定不下乡,学校就不给发放毕业证。
这规定可把大部分城里娃给愁坏了,上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虽然学校开了上山下乡的动员会,但也没今年这么强硬啊!
再说谁能舍得不要高中毕业证?
这可是花了两年青春时光和学费,才换来的高中文凭。
原本大部分人都是打算,等毕了业拿到了高中文凭,再开始找工作。
高中文凭在手,怎么也能多点底气不是?
没想到学校,突然就给他们来了个措手不及。
在毕业前找好工作,不就可以免除下乡?
可现在的工作,哪里是那么好找的?
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国企厂矿,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儿,而且大部分还允许职中的家属亲人接班。
一旦有空缺的职位,工会和人事科收到的内部举荐信,都可以累半尺高,哪还能有外部招工的机会?
所以没有强硬的关系,也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想短时间找到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