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乾顺观两虎斗,吴玠兵出陕州

第126章 李乾顺观两虎斗,吴玠兵出陕州

赵煊要是知道历史上的曲端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不会让曲端成为陕州的负责人。

曲端这个能力是有的,但是为人重名利,李彦仙战死就是因为他和王庶之间的矛盾,然后见死不救。

又因为朝廷没有提拔他而开始不听从上司的命令,已经有了想要当军阀的心思,只不过,最后还是没有那个勇气,被张浚和吴玠两人联手坑死。

如今,赵煊看到过曲端的战绩,也似乎对于这个人有一些影响。

要是能够拜读一下,说不得就完全想起来了。

在赵煊逛过的论坛中,似乎有提起这个人,好像是有着一些污点的名将。

不过,在如今这个时候,只要是能打仗,也打过胜仗,并且敢于战斗的将士,赵煊都想要用一用。

有着宗泽这位军机使,他倒是不必担心有一些将士闹幺蛾子。

也更不用担心功高盖主。

宗泽、韩世忠、岳飞、李彦仙四人的忠心,那绝对是毋庸置疑。

曲端本来就重名利,这一次的提拔,成为了泾原路经略使,全权负责陕州之战士,防御西夏和石州等地的金贼,以威逼太原府。

倒是安排到了曲端的心口上。

吴玠带着胡安国等人连忙感到曲端所在的主营,禀报了这一次和谈的结果。

曲端立即下令,“晋卿,你立即带两万人去支援隆德府!”

军机院那边想要攻打隆德府的意思,早已经有了,一个被金贼扶持起来的楚国,完全就是打了大宋的脸。

作为大宋的朝臣,岂能容忍一个叛贼建立的起来的朝廷?

攻打隆德府。

一来,可以铲除张邦昌这个十分碍眼的狗贼。

金贼扶持一个,他们就灭一个。

看看,最后谁还敢当这个伪朝廷的皇帝!

二来,隆德府就在太原府的南边,在滑州的北边,若要收复太原,就必须要攻打隆德府,破了金贼的第一个关口。

所以在部署了差不多半个多月的时间之后,宗泽向赵煊请命,派遣李彦仙等人出战。

艳阳之下。

李彦仙浑身是血。

铠甲上面的血液形成了小小的水流,流在了地上,身边的亲卫已经战死好几位。

仅仅是两个时辰过去。

双方都已经是口干舌燥。

关键是习惯了寒冷之地的金贼,如今于艳阳之下苦战,那真的是煎熬无比。

就是后方的完颜娄室,已经热的心浮气躁起来。

想要等来的援军一直没有出现,很有可能也遭受到了宋军的伏击。

而隆德府这边,他的亲军、完颜活女的亲军,再加上八个万户,以及张邦昌手中的那点兵力,加起来十二万人。

看起来人多,却因为这炎热的天气,导致战斗力减弱了不少。

又是一个小时过去。

李彦仙眼看着就要接近完颜活女,斩掉他的主旗,却注意到了金贼中军那边,冲出来一支重甲兵。

他立即放慢了脚步,让身边的亲卫上前,帮他抵挡金贼将士,他好抽出马背上的指挥旗帜,让人高高举起,挥舞起来。

在宋军这边的后方。

火器营的人再一次出动,由后军掩护,慢慢地靠近战场的两侧,在中军的左右后方,架起了炮车。

还有一百颗的火雷没有用,就是专门等着这个时候,等着对方的重甲兵上前。

那列队整齐的重甲兵,完全就是最好的活靶子。

“嘭!”

“嘭!”

“嘭!”

重甲兵之中,有不少士兵挥舞长刀,劈开了火雷,就以为这样就安全了。

然而,当火羽插在了地上,引燃了之后,他们才明白,这种东西,不是劈破了黑圆球就可以安然无忧,劈开之后的影响似乎更大。

“嗤……!”

瞬间引燃。

火光、以及刺鼻的味道,让战马受惊。

本来列队整齐的重甲兵直接四散开来,不杀重甲骑兵费力地控制好战马。

身上的重甲立即成为了他们的累赘。

这大热天,又是黑甲,都直接晒的烫手起来。

里面完全就像是一个蒸笼一样,已经有不少将士们,因为出汗太多、脱水昏厥过去,被战马践踏而死。

战斗也慢慢地陷入了僵局之中。

金贼这边仗着人强马壮,就算是酷热难捱,也没有让他们后退一步。

李彦仙这边的兵力其实还是稍显弱小一些,要不是有着火雷,在一开始就打压了金贼的士气,他可能坚持不到现在。

僵局之下,就看谁能够撑到最后一刻。

李彦仙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

完颜娄室同样也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

于此同时。

西路的耶律马五在到达介休的时候,遇上了从庆阳急行军,想要去隆德府的吴玠。

几天几夜的赶路,就为了能够参与隆德府这一战,不仅仅是为了战功,也是为了能够让大宋打赢靖康以来的第一场反击战。

这一场战争意义重大。

曲端更是直接把兰州丢给了胡安国和王庶,他现在职权比王庶大,为了抢功,直接让王庶和胡安国一起从西夏那里接手兰州,镇守兰州城,他则是带着五万人马,朝着隆德府赶过去。

吴玠一开始对上耶律马五就占据了下风。

因为他是急行军。

这时候的天气太干燥,又赶了几天路,将士们都疲惫不已,又马上进入战斗状态,精气神远远不如耶律马五的精兵。

但是好在还是拦住了耶律马五。

本来在长安治理陕西路的陕西路宣抚使陈规也参与了这一次的战斗,他先是过潼关,到洛阳,然后北上,负责抵御隆德府东路的金贼,吴麟则是在平阳,准备负责隆德府的西路,却收到宗泽调令,加强东路防御,西路交给了陕州的保平军。

因为东路这边有着完颜宗辅、完颜闍母、完颜宗弼等人,如若他们放弃燕山府的那个主帅之位,直接扑向了隆德府,李彦仙必然面临更大的压力。

宗泽之所以没有出滑州,就是为了防御完颜宗辅等人。

一旦他们动了。

滑州这边的十万大军也要动。

十万人。

若非必要时刻,不能轻易就行军。

因为一旦行军就要承担更大的消耗,大宋现在的粮食并不多,可要省着一些。

之后。

宗泽又是下令,让晋城的岳飞立即北上,支援隆德府的东路,完全杜绝来自于完颜宗辅、完颜闍母和完颜宗弼的压力。

这个隆德府。

大宋是吃定了!

……

宣德楼前。

赵煊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的朱雀街。

转眼过去,已经是十个月的时间,从当初被金兵围城,到现在大宋开启了北伐之路。

过程嘛。

说艰辛也确实艰辛。

要说轻松,也算不得有多轻松。

毕竟上战场的不是他赵煊,出生入死的也不是他赵煊,只是因为不想去五国城住茅房,才会绞尽脑汁。

当然,也怪自己没有好生地听一听历史老师的课,也没有在穿越之前,好生地补一补大宋时期的历史,以至于到了这边之后,有些两眼一抹黑。

其实赵煊也有想过,自己要不要御驾亲征。

若想要成为千古一帝,自然少不了军功,就像是洪武大帝一样。

可是赵煊也明白。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来,东京城还有一个太上皇。

赵佶还没死。

他要是离开了东京城,那个老家伙很有可能会跳出来闹事儿。

就算是再怎么防备,那也不太可能防得住,有些鬼迷心窍的人总是会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还有一个赵楷和赵构,这两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赵煊有意让他们两个人对着来,吸引一下火力,免得赵楷一直把他当做是敌人。

你们不是想要争这个位置嘛。

好呀,那你们两个人先干起来!

二来。

赵煊对武将们的态度已经让文臣们开始吃醋起来,朝野之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声音。

他已经从自己手中的渠道听到了某一些对他不太友好的微言。

作为一个帝王。

赵煊明白自己不能仅仅是依靠百官们的奏折来了解这个天下,来了解朝野之事。

这种渠道来源也太小了。

也更容易让大臣们来掌握实际情况,报喜不报忧那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面。

如若帝王仅仅只是通过大臣们来掌握外面的情况,那大臣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外面出现了叛乱,敌人已经得到了国门之前,皇帝可能都不知道。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看着看着。

一身轻甲的王宗濋带着人进入皇宫。

“王押班,你去城下接应一下王指挥使。”赵煊命令道。

王怀吉躬身施礼,连忙下了城墙。

不一会儿。

带着王宗濋上来了。

“臣拜见陛下,圣安。”

赵煊“嗯”了一声,轻声问道:“郓王和康王两人安抚宗室亲王们安抚的如何?”

王宗濋连忙回道:“京师的几位年龄大的大王,郓王殿下和康王殿下都已经去拜访了。”

“几位大王也都收下了他们的拜礼。”

“不过,相州通判赵不试赵相公称病不出,把郓王殿下和康王殿下的拜帖送回去了。”

赵煊立即来了兴趣,说道:“你可有调查一下这位相州通判赵相公?”

京师也不是没有能够看得清楚大势的亲王,赵煊、赵楷和赵构三人孰强孰弱,早就已经是高下立判,根本也不用去思考。

可是大部分的亲王都已经接受了赵楷和赵构的好处,如若自己不接受,那是不是代表着,自己还是对赵煊有什么意见,是不是还坚持濮王之死,乃是赵煊故意所为?

所以对于赵楷和赵构的拜访安抚,几乎所有的亲王都打开了大门欢迎。

至于其中又有多少是真的欢迎,就为了赵楷和赵构的好处的亲王,赵煊也通过这一次的事情有所了解,以后,哪一些亲王是可以用一用,哪一些亲王是不能用,他心中有数。

就像是现在的这位赵不试。

王宗濋听闻赵不试称病不出,不见赵楷和赵构以后,就立即去让人打听了一下赵不试的过往。

还真的打听到了一些内容。

比如,赵不试早年就受到过太上皇的赞赏,从太学那里学业有成,从承事郎、国子太学正开始,再到后来出任通判,也都是奉公廉洁、治理有方。

在出任相州通判的时候,正好遇上金贼南下,和宗泽一起抵御过金贼,后来被大元帅赵构提拔,随着赵构一起南下到京师,自此就称病不出。

赵煊听完,便想要召见此人。

他现在真的太却人才了。

不管是地方上,可以镇守一方的人,还是朝堂上,可以统筹六部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等重要职位的人才,更希望,自己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将才,能够带兵出征,合力北伐。

现在能用的人还是少了点。

等到金贼在河东路施加的压力更大的时候,枢密院的张叔夜都要带领人马出征。

“宣相州通判赵相公进宫!”

年刚三十的赵不试,身穿官袍,让自己看起来精神抖擞,充满朝气。

此前,他一直闲赋在家,为的就是今日。

当从相州回到京师,听闻了京师中关于当今官家的各种传闻,以及对李悦这等贪官污吏的斩首示众,还有建立军机院,让宗泽负责北伐大业,还任人唯贤,提拔了李彦仙、岳飞、韩世忠等人,开启反击金贼的北伐收复失地之大业。

种种行为,都可以看得出来,当今陛下乃是中兴之君,是明君。

赵不试想要的便是辅佐这样的帝王,中兴大宋。

他本为太宗六世之孙,身上流着的也是赵家的血液,也理应为赵家守住这江山社稷!

赵煊见到赵不试的第一面,就觉得此人颇为英气,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锐利。

“臣拜见陛下,圣安。”

赵煊抬手道:“朕安。”

“赐座。”

赵不试施礼拜谢。

“朕听闻你当初在相州的时候,曾和宗相公一起守相州,抵御金贼。”

“如今乃是用人之际,陕西路、河东路、河北路三路都有战事,都需要运送粮草。”

“朕若让你去负责陕西路的转运使,你可愿意?”

通判相当于是知府,手中还有兵权,所以在权力上大一些。

转运使则是更累,任务更重。

赵不试直接起身施礼,说道:“陛下,臣于相州,眼见金贼四处为掠,以至于河北的百姓遭受了家破人亡之悲惨,心中悲痛万分。”

“宋军在面对金贼的时候节节败退,更是深感无奈。”

“然,上天到底还是庇佑着大宋,有了陛下这等中兴之君,守住京师,击退金贼,起北伐之大业。”

“臣为赵家人,生,是大宋的人,死,也是大宋的鬼!”

“此生,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