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工业
青苗法之外,还有第二招,曰“免役法”。
宋初以来的差役法,早在神宗以前就以饱受诘难,民苦于重役,“但闻有因役破产者,不闻因税破产。”
首先,由于之前行政区划裁撤改革,差役人数总体向少;其次,将单次服役时间从三年缩为半年,第三,之前拥有免役权的诸如女户,官户等,需要缴纳“助役钱”,且视本户规模大小缴纳。
这种做法就是让大地主们,还有那些世家大族们出钱豁免服役。
以前,他们是随便派遣几个家丁去服役,又或者是有着官户直接就免除徭役和赋税了。
如今让他们出钱兑换青苗钱,还要出钱兑换免役钱,他们自然不愿意。
免役法引起的反弹同样不少。有人反驳说,免役法迫使贫农拆屋缴钱,而之前的差役法时代,农民只需要去服役就可以了。
这些反对派其实是想要迫切想开历史倒车,至于到底是为贫民考虑呢,还是不想缴自己的那份助役钱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说,现在大宋朝的国土上匍匐着如此多的吸血虫,这问题不解决怎么行?
赵煊在沉默。
赵鼎和胡寅两人也在沉默,因为他们其实倒是有一些法子,可是王安石的变法在前,他们也没那个信心,可以和天下士族们对抗。
赵煊其实也有想法,那就是开始发展工业。
大宋时期就是一个小农经济时期,国祚的稳定基本上就依靠粮食的生产力。
然而这种政策的弊端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是依靠农业,那必然会走上前朝的老路。
赵煊想要发展工业,想要建立工厂,想要扩大生产力,让一部分没有耕地的百姓可以成为工人,而不是农户。
这样一来,也可以养活不少人。
这个生产力的服务对象就是那些士族,也就是有钱人。
他们的钱都放在了自家的库房里面,已经有的已经是堆积如山了。
就比如濮王和赵楷两人的库房,就真的是几个马车去拉,完了之后几百个账房先生去数钱,用了三天的时间才数完。
赵煊要做的就是促进生产,刺激消费,让那些有钱人放在库房里面的钱财能够流通起来。
然后,他就可以开始收商税,减轻百姓们的赋税,也能减轻他们的压力。
还有一点。
既然要建立工厂,提高生产力,那首先就是从国有开始。
毕竟这些改革都要一步一步地来。
等到国有的生产力降低了,就可以放开政策,允许私营工厂出现。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私营的工厂出现了。
一个布匹,一个茶叶。
赵煊叹了一口气,对赵鼎和胡寅说道:“朕知晓,西汉两百零九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三年,隋朝三十有七年,唐朝两百八十九年。看看这些王朝,其中传承最久远的也就只有大唐了。”
“大唐时期经历了两个盛世,却也无法开万世之太平。”
“这是为何?”
赵鼎和胡寅大为意外,不知道陛下为什么突然要说这些?
至于为何?
他们也想不明白。
若是能够想明白的话,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赵煊继续道:“炎黄时期,中原大地并无王朝,而是以部落为主,这些部落其实就是村落,就是两个发展的比较好比较强大的村落。”
“只是随着他们的种植能力的提升,粮食的增多,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所以人丁开始兴旺起来。”
“然而,随着他们人丁兴旺之后,也就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这些人,所以他们需要开荒。”
“而开荒之后也就面临着争端,从此有了战争。”
“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也是因为抢夺土地,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这才有了王朝,有了天下,有了国祚。”
“中原一统,车同轨、书同文等等,国力开始发展,人丁再一次提升。”
“然后贵族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而大秦又开始重徭役、重赋税,百姓走投无路、官逼民反。”
“秦、汉、晋、隋、唐,五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最长久的也不过是两百八十九年?”
“是因为人丁多了,对土地的需求多了,对粮食的需求多了,很多人吃不饱了,要饿死了。”
“所以,他们只能开始抢劫,开始造反。”
“种植粮食的能力提升,人丁也开始随之提升,又反过来对粮食的需求增大,导致动荡。”
“这就是一个循环。”
赵鼎和胡寅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论,开始觉得荒谬,可是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一些道理。
那怎么办?
难道说……多杀一些人?
所以,陛下就开始变得嗜杀起来了吗?
赵鼎和胡寅的眼界还是太低了,只能说,他们在这个时期绝对是有大才,一个是南宋时期的宰执,一个也是南宋时期的名臣。
但是他们到底还是因为本身知识的局限性,从而上限并不是很高。
赵煊打算给他们讲一讲这些新鲜事物,扩展他们的眼界,也好让他们有更好地点子。
看着赵鼎和胡寅两人的眼神,赵煊就知道他们肯定是想错了。
“朕不是让你们去杀人,去减少人口。”
“想法,朕倒是希望大宋能提高人口,养活更多的人,等到人多了起来。”
“也会出现更多的人才。”
“除此之外,也会有更多的劳动力。”
“朕的意思很简单,今年河北的战事应该不会太大,所以安内才是主要任务。”
“朕一切派遣了太常寺张俊担任荆湖路宣抚使,负责在荆湖路开荒。”
“到时候,这些土地会慢慢地分到那些为大宋战死,为大宋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手中。”
“先提高大宋的粮食产量,养活亿万百姓,让他们不至于饿着肚子。”
“再想办法,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能力,多养耕牛、兴修水利、发展农具等措施。”
“如今赋税收的差不多了,至于你们反应的存在的那些现象,也不好去全部都责罚一通。”
“前线要稳,后方也要稳。”
“朕所说的这种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和人丁提升之间的关系,你们也可以去考究一下,同时,也要调查一下各地耕种的情况,那些地方适合开荒,那些地方需要兴修水利,你们做个统计,到时候也好开展。”
赵鼎和胡寅两人躬身道:“谨遵圣命。”
两人离开了皇宫,回到了自己的官署,一边走,一边想着,刚刚赵煊所说的那番话。
道理确实是有一些道理,是值得推敲的,可是就是有一些笼统了。
就像是一层迷雾。
赵鼎和胡寅两人已经看到了迷雾后面模糊的影子,但是想要拨开这个迷雾,还需要时间。
秦、汉、晋、隋、唐为何灭亡?
秦朝难道不是因为暴政吗?
汉朝难道不是因为张角乱天下吗?
晋朝自然是胡人强盛,秩序崩坏吗?
隋朝不必说。
那杨广昏庸无道、骄奢、淫、逸,才会导致大隋二世而亡。
至于唐朝。
难道不是因为武夫猖狂?
节度使权力过大,开始拥兵自重,安史之乱便是直接断了大唐的传承,从此之后,一蹶不振。
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和人丁兴旺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从而导致王朝的覆灭?
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赵相公,你如何作想?”
胡寅想了半天,想不明白,这其中的一些关系。
赵鼎已经翻阅了好几遍的史书,似乎悟出了一些道理来,却也还是不明了。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谋反,他们的身份是什么?”
“汉朝末年,又是因为什么而导致诸侯割据?”
“唐朝的黄巢起义,便是断送了大唐的最后一口气。”
“他们……可都是农户呀。”
胡寅听了赵鼎的话以后,顿时瞪大了眼睛。
所以。
陛下所言是真的有道理的啊。
强盛如秦、汉、唐,却都灭于农民的起义。
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导致人口的提升,而人口的提升也导致他们对耕地、对粮食的需求提高了,所以,百姓们没了一口吃的,只能是去抢,开始造反。
唐太宗说,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的当真是至理箴言。
二月十五日,在冀州的完颜宗翰和完颜宗磐见到了出使赵宋的使臣。
他们也多多少少知道了赵宋如今的真实情况。
首先第一个就是那赵楷案,这已经是整个赵宋世人皆知的事情了。
当初传的沸沸扬扬。
如今也有一些人还在谈论赵楷的谋反,唾弃他向金贼求和,割让河北三镇。
须知道。
赵煊如今和金贼是议和,而不是求和,同时,还强烈要求金贼撤出冀州等地,撤退到大宋关外。
不仅如此,还要给出钱财的赔偿,补偿河北三镇百姓们的损失。
不然,大宋和金贼不死不休。
双方其实就是在拉扯,也都是想要给自己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到现在,议和的最终结果也没有确定下来。
但是战事已经停下来了。
赵宋这边想要守住太原府、滑州、濮州以西之地,同时,继续操练将士,提高战斗力,减少战亡损失。
再说完颜宗翰和完颜宗磐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叹息。
他们还想要支持赵楷换掉现在的这个皇帝,好减轻他们的压力。
谁知道,那赵楷这么没用,他们还没有为他造势,还没有施展这边的计划支持他,他自己就已经反了,结果还没成功,直接就被杀了。
了解一些赵宋的那些个规定,还有那边的风气的完颜宗翰等人,是真的敬佩这位皇帝。
把他当做是最强的对手了。
再然后就是第二个消息,赵宋那边上上下下似乎都开始痛恨大金,把他们当做是仇人一般对待。
要不是殿前司的人拦着,他们这些出使赵宋的使臣,直接就能被当街打死。
还有一点,那就是那个皇帝似乎也不过是表面上想要议和罢了。
估计也是在休养生息,也是在准备下一次的大决战。
双方都很清楚。
这都不过是暴风雨前的暂时的安宁罢了。
赵宋不会放弃冀州等地,不会让他们在霸占了冀州,威胁到东京城。
大金这边也不想放弃冀州,放弃入主中原的打算。
……
三月初。
赵煊发布了圣谕:
一是免除河北人头税,三年。
二是免除河北和买、和籴,三年。
三是免除河北头子钱,三年。
四是分别向河北拨发救灾款50万贯。
这一份圣谕直接就贴在了红榜上面,不仅如此,还有邸报上面。
如今的邸报也分为了官报,也就是官员内部流通的邸报,还有一个就是面向所有人的邸报。
赵煊所写的论宋金战就是面向全国的邸报。
各路邸报也快速送往各个州府。
赵煊要让大宋的百姓知道朝廷做了哪些事情,又有多少仁政,以及是如何治理这个天下的。
以前的百姓,那都是一个一个受到地方上的舆论控制,完全就是睁眼瞎一样,也有一些愚昧,完全就是一个小民思想。
这是不行的。
很容易就会受到别人的蛊惑,关键是对朝廷没有什么感情。
就算是改朝换代。
对于百姓们来说,那也不过是皇帝换了一个姓氏罢了。
赵煊这么做。
一个是要稳定河北的人心!
以免后面继续出现盗匪猖狂、拦路抢劫的现象。
第二个就是让原本逃到了南方的一些人,甚至是南方本地的一些人,迁徙到北地。
因为金贼的南下,导致北地十室九空。
如今既然已经收复了不少失地,这些地方也重新回到了大宋的疆域之中,必然要治理。
还有一个关键是,要让前方的战线的后方有人,有了人,才有粮食,才有生气,才有可以快速支援的可能。
不然,人烟稀少,派遣官员去治理,没有几个人,他们怎么去治理?
而南方的人口多了不少,对土地的要求也会提升,很容易出现乱子。
荆湖路的开发。
河北的仁政。
都是在吸引淮南路的那些百姓开始迁徙到这些地方,好减轻淮南路那边的压力。
遭受乡绅和大地主们的剥削,活不下去了,也不会造反,而是直接迁徙。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赵煊也在鼓励这种迁徙,让荆湖路的张俊、淮南路的宇文虚中、河北路的赵不试三人配合好。
出了迁徙人口,解决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外。
赵煊还打算开始建立国有工业,同福客栈不过是他练练手罢了。
不过嘛。
同福客栈现在已经算是赵宋第一个连锁酒肆,并且已经成为最强龙头酒肆。
一个是因为同福客栈的背后站着的是当今陛下。
这一点,谁都知道。
所以只要是同福客栈的店管事做的不过分,地方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煊其实也让王宗濋、秦桧对这些地方上的店管事有过监察,谁要是敢接着他的名号狐假虎威,他就让对方人头落地。
只不过,同福客栈顶多就是一个娱乐服务项目,而不是真正的工业项目。
如何赚取富人的钱财呢?
赵煊写下了四个字。
香水。
香皂。
他知道这是必不可少的神器,但是想要制作出来,肯定是有着很大的难度。
不过嘛。
他是皇帝啊!
完全可以寻找那些能工巧匠来负责这种东西的研发。
毕竟这个时期的胭脂花粉也很盛行,香精这个材料不差,差的是酒精以及香水的提纯。
这才是香水的关键技术所在。
至于香皂,这个就有一些难了。
因为赵煊完全就忘记了香皂的制作过程,就是大致的方向都没有。
想了想。
还是把香皂换成了酒精。
蒸馏酒比制造香皂似乎简单很多。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赵煊再一次举办了一场春祭,然后又带着百官去了英灵殿,祭祀英灵,请求这些英灵庇佑大宋。
这两日,赵煊倒是难得的悠闲,时不时与皇后秉烛夜谈,又抱着小公主,陪着柔嘉公主和赵谌一起游玩。
这人一放松,就很容易注意力发生偏移。
等到腰酸背痛、精神力萎靡、天天哈欠不断、双腿发软以后,才又连忙把注意力放在了朝政上。
香水和酒精已经交代出去了。
要是能够造出来,必然是要牢牢掌握在手中,然后开始建立一些工厂。
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就是药厂。
只不过,如今的大宋对医馆并不是那么的重视。
毕竟大家连饭都吃不上,哪里又有钱去看病?
生老病死。
对于很多人来说。
他们倒是希望自己下一辈子不要再来这人间走一趟了。
然而,对于赵煊这个统治者而言,他必须要建立起官方医馆,用此来收买人心,同时,也能实现病有所医的宏愿和仁政。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官学。
如今的官学所教导的还是四书,但是科举考试还没有明确的书籍作为指导和考察内容。
然而治国理政,必须要有明确的一个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向,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中心思想,大家才能劲儿往一处使。
那么。
这个思想是什么呢?
官学的主要任务以及主要教导课程,还有其最主要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是为大宋培养官员。
是为各个领域培养人才。
是为国家培养战略性人才。
人才强国。
这也是富国强民的一种手段。
赵煊打算开始着手改变官学,改变大宋人的思想,在能够吃饱穿暖以后,开启一场扫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