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靖康二年的两件大事

第182章 靖康二年的两件大事

工部那边立即装订了三个新的木栏用来张贴战报。

有一些内容自然是不会展示出来,经过润色之后,战报看起来更加通俗易懂。

其实也就是把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稍微描述了一番。

其中,大部分都是讲述大宋的节度们是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又是如何在战场之上勇猛杀敌、歼敌无数。

老百姓其实喜欢听的也就是这个。

至于战损,那肯定也会写上,不过读书人嘛,最喜欢往虚了写,给自己涨涨脸面。

这也无可厚非,不是那种杀敌一万,自伤一百这种夸张手法就行了。

朝廷这边也对河北的整个战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现在嘛。

就等着能够收复太原了。

赵煊直接召来了李纲、何栗、张叔夜、吕好问、胡安国、陈东、赵鼎、胡寅等人商讨接下来的事宜。

“北伐的捷报你们也都看到了,如今宗相公坐镇滑州,指挥整个军机院作战,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但是金贼的主力还在,东西两路大军也并未全面受损,从我们北伐开始到现在,金贼战损差不多是四万余,但是此番金贼南下的一共有着十万余。”

“所以说,金贼的兵力尚且还比较强。”

“巨鹿那边,完颜宗翰还没有完全发起攻击,德州那边,完颜宗磐的东路大军也还没有出动。”

“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大宋上下决战之心,也真正考验我们能否撑得住最终决战的这一口气。”

“诸位相公也说说吧,大宋走到如今已是不易,想要中兴,必然要把金贼赶出国门之外,等到大宋兵强马壮之后,便是远征之时!”

赵煊这一番话里面,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

不远处的秘书监新晋的秘书郎林景默看了看几位大相公,心下却想着,当今陛下让这些相公前来商讨,其实也就是告诉这些相公圣意。

陛下的这一番话中,第一层意思,那就是金贼接下来可能还会强攻,前方必然会有一场死战,到时候,怕是可能也会有不好的消息传来。

所以便先让相公们做好准备,一旦形势不好,那也要继续坚持。

第二层意思其实也就是第一层意思的补充,中兴必然要赶走金贼,要赶走金贼,那就是哪怕最后战斗至最后一个节度,那也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把金贼赶出国门之外。

当然,还有一个,那就是可能要增兵了。

金贼那边现在可能不止六万人,须知道,燕山府那边的金贼还没动。

再加上,这余下的六万金贼若是全部动起来,也不知道宗相公他们能不能挡得住,这也是一个问题。

为了保证能够全胜,把金贼赶出去,增兵是必然的。

果然,能够第一时间理解陛下意思的人,是李相公,或许也只有李相公是最懂陛下的人。

李纲第一个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增兵支援,太原府那边有着吴玠、王渊、陈规和吴麟四人,应当不成问题。”

“然则,这滑州、濮州等地,距离京师还是太近了。”

“一旦前方失守,金贼便能直接长驱直入再一次兵围京师。”

“所以,臣以为还是增兵为上策,把金贼堵在黄河以北,明年春夏之际,再兴兵,以驱赶出国门。”

赵煊点点头。

李纲不怎么通晓兵事,但是没有吃过猪肉,那也是见过猪跑的,现在这时候,自然是应该增兵,一鼓作气,堵住金贼南下的道路。

何栗也连忙说道:“陛下,如今秋收在即,比如秋收完成的差不多了,再增兵。”

“如此一来,这支援的大军也可押送粮草辎重。”

赵煊再一次点点头。

当他看向张叔夜的时候,其他人也都看向了张叔夜。

因为如今还能有一战之力的人,非张叔夜莫属。

张叔夜其实也想去啊。

如今战局是一片向好,便是捞取军功的时候,此时再不上去,以后怕是就没得军功了。

大宋这两年来,可是损耗非常大。

赶走了金贼,怕是也要个好几年才能恢复元气。

“陛下,臣请战!”

张叔夜直接出列,抱拳道。

赵煊道:“嗯,此番增兵也非你莫属,就以何相公之言,秋收完成的差不多了,就立即增兵北上,以做支援。”

众人都是施礼以做支持。

接着,就是秋收的问题了。

大宋这时候的赋税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就是粮食问题,这个赋税,其实很大一部分都会落在底层的农户身上,一个县,有很多户口。

一般都是五等,而大户人家,自然要缴纳更多的粮食,除此之外,还有钱财。

一年到头都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户,又能有多少钱财,到最后自然是把交了税之后剩下来的粮食再卖出去一部分,然后用来给乡司交钱财。

这个钱财一般也都是上交到这村里面的大户,由大户上交给县里面的主薄、知县。

地方上的赋税,也都是知县向上一级缴纳,如若缴纳的不足,是要承担罪责的,最严重的便是流放充军。

所以知县们会联合当地的大户一起压榨百姓,不仅可以交了赋税,还能中饱私囊。

赵煊打算改变这种政策,秋收之后的赋税,还是让李纲来负责,去视察各地。

一旦遇上那些个欺压百姓的官吏、乡绅、富商等,直接问罪。

不然。

年底河北之地要决一死战。

黄河以南,还会出现官逼民反之事。

李纲听闻自己又要负责赋税之任务,就知道赵煊可能不放心地方上的官员。

淮南那边不用担心,有着宇文虚中在,自他上任之后,也是大力整顿了一番,好消息传来不少,御史台那边也派了人去视察过,确实安宁一片。

但是,陕西路那边、西川路、湖广等地就是个大麻烦。

不过嘛。

越是麻烦,李纲却越是有兴趣。

他就是一个如此轴的人。

也是一个孤臣。

用好了。

赵煊也能轻松不少。

如今也就两件大事。

一件大事。

就是物资支援北伐。

另外一件事,就是完成靖康二年的秋收。

从河北三镇那边逃过来的百万流民,就靠着今年的秋收来度过明年,也能在靖康三年可以稍微温饱地活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