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137章8大皇商和初进表文

“臣等参见桂王殿下。”郑三俊等人一边施礼一边说道。

“免礼,坐吧。你们来得正好,说完朱机、朱杨出征的事我们再说京师的事情。朱杨,你部明日启程去占据宣府,从目前的情况看,宣府可能已经没有清兵驻守了,但你还是要慎重一些,对宣府辖制的几个要塞要探明情况再占据或攻击。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任务需要你部来完成,那就是查抄清廷封的‘八大皇商’在宣府的资产,人如果没逃跑的话就抓起来,押送到京师来。”

“八大皇商?”朱杨不明白朱由榔的意思。

“八大皇商是指是山西晋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大家。他们利用正常贸易之外,暗中为清军输送军需物资,提供关内各种情报,搞起政治买卖。

清军入关后,没忘为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家,多尔衮在紫禁城便殿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给服饰,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多尔衮便将他们封为“皇商”(籍隶内务府)。

范永斗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七家,亦各有封赏。

这‘八大皇商’都起家于张家口,主要资产也在张家口,而且常驻张家口。”朱由榔解释道。

“哦,末将明白了。王爷放心,末将一到宣府就着手办这件事。”

“也不用太急,几个小商人而已,原本在晋商中都排不上号,因清廷需要而树起的典型而已,还是要以军务为主。”朱由榔不以为意地说道。

“王爷,要不要让朱橡派人查封这八家在山西的资产?”刚刚返回的张奎插话问道。

“嗯,那要先搞清楚这八家的祖籍在山西什么地方,还要看看朱橡的人马是否在附近,专门为他们几个商人派兵有些得不偿失。”

“好的王爷,这事奴婢来处理。”

“也好。不说这事了。朱杨,肃清宣府的清兵之后及时报告,孤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下一步的军事部署。”

“是,末将遵命!”

“朱机,你部等到京师的粮食充足后马上出征,进军大同镇,要求和朱杨部一样,肃清辖区清兵之后及时报告,还有就是大同镇与宣府略有不同,那就是大同稍远一些,粮食、弹药补给稍微困难一些,所以,你部在占据要塞之后要落实当地粮食的情况,看看是否方便购买。”

“是,末将遵命!”

“好,就这样,你们回去准备吧。”

“是!王爷。”朱机、朱杨一边答应一边向朱由榔行军礼,然后转身离去。

看到朱机、朱杨离去,郑三俊开口说道:

“殿下,臣等三人今天带人查看了六部等衙门,这些衙门设施还算完好,等朝臣们一到就可以各就各位开始办理公务,只是,那些降官,殿下准备怎么办?臣等今天看到不少,都惶惶不可终日。”

“呵呵,清廷逃离京师,这些人还逗留在京师,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想留在本朝继续为官!呵呵,还真的敢想,世上有这样的好事吗?孤真不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真的以为朝廷离开他们不行?还是以为降清不算什么大事?”

“殿下,降清的官员数量庞大,算上地方官员那就更多了,如果这些官员一概不用,臣思量朝廷官员恐怕真要有不少缺额。”郑三俊小心翼翼地说道。

“缺再多孤也不会起用降清的官员,这是原则性问题,郑大人不用劝孤,孤不杀他们就算孤仁慈了,还想在孤手下为官?等到吴大人他们到了之后马上拟一份公告,凡降清官员永不叙用,三代不许参加科考!”

“殿下,是不是过于严苛了?”史可法小心翼翼地问道。

就在这时,黄维之急匆匆地进来并说道:

“王爷,末将手下遵照王爷的吩咐清理多尔衮府邸,发现了这份东西。”

黄维之说着,递给朱由榔一份题本,朱由榔打开看过之后马上说道:

“张奎,马上发电给朱檀,让他派兵以最快的速度封锁曲阜衍圣公府,抄家,将孔胤植及其九族全部拘捕就地关押并严加看管,如有抵抗格杀勿论!”

“等等,殿下,怎么回事?殿下为啥要对衍圣公府动手?”郑三俊马上开口叫停并问道。

“呵呵,衍圣公,你们看看吧,这就是你们读书人心目中的榜样衍圣公干的好事!”

朱由榔说着,气愤地将手中的题本交给郑三俊。郑三俊打开题本,发现是衍圣公孔胤植给清廷上的《初进表文》:

伏以泰运初亨,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诚,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协瑞图而首出,六宇共戴神君;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弥深。

伏愿玉质发祥,膺天心之笃祜,金瓯巩固。式庆社稷之灵长。臣等无任瞻仰忭舞,屏营之至。谨逢表,上进以闻。

“殿下,这表文会不会...”

朱由榔马上打断郑三俊说道:

“是不是假的?呵呵,让史大人和陈大人以及各位都看看,看看是不是假的!”

史可法从郑三俊手中拿过题本,打开后仔细默读,陈子壮也凑过去在旁观看,稍倾,题本传到了金声手里,金声看过之后递给陈子龙、张煌言。

“都看过了吧,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陈子龙开口说道:

“臣赞成殿下的做法,大明对孔府可谓皇恩浩荡,孔家不思报效也就罢了,竟然如此急不可待地向清廷进表献忠,有何颜面去见孔子于地下?”

“呵呵呵,陈子龙,自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改封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始,孔家是金来降金,元来降元,呵呵,早就将孔子的‘华夷大防’不当回事了,今降清上表献忠有何出奇?孔家,嘿嘿,郑大人,你想得有点多了,读书人供奉的是孔圣人,而不是孔府,不是衍圣公,郑大人,如果孔圣人知道孔胤植这样做会怎样处置?”

“这...”

郑三俊不知说什么好,朱由榔便开口说道:

“张奎,就按孤刚才说的给朱檀发电报吧,先抓起来再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