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上任长芦盐

朝廷委任薛蟠新职,却没有让他交卸旧职,依然兼任崇文门税关衙门副提举,和煤务提举司提举。

对兼任煤务提举司,薛蟠还有一些心理准备,先前奏报求取长芦盐场职务的时候,薛蟠就曾提过,要革新长芦盐政,需要借重煤矿。

薛蟠本意是启用距离渤海湾不远的开平煤矿。

在薛蟠就任煤务提举司之后,就曾派专人前往唐山开平,考察煤矿事务,发现那里如今只有一些私窑口。

开平煤矿在后世,是比西山煤矿要着名得多的大型煤矿区,开采难度,也要比西山煤矿低很多,早就在薛蟠的规划之中。

薛蟠担任的煤务提举司提举,按照机构设置规划,是掌管全国的煤炭事务的,之前是因为人手有限,才着重于经营西山煤矿。

而且,虽然薛蟠为此番世界带来了蜂窝煤这项冬季取暖利器,但是由于时日尚短,只是让煤炭,在京城附近,取代木柴,成为百姓取暖日用的主力。

在广袤的北方大部分地区,百姓目前暂时还是习惯用木柴。

包括朝廷在内,对煤炭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

虽然有些有远见的商人,看到了煤炭蕴藏的巨大潜能,但是由于薛蟠就任煤务提举司提举之后,曾经明发公文,明确了天下的煤矿,都归属国有,严禁私人盗采。

薛蟠也知道,一纸公文是约束不了见钱眼开的商人的,况且煤炭的利益彰显出来之后,权贵官员,都会扑上来攥夺,他们有的是办法勾结起来,绕过煤务提举司的公文规定。

不过,有这一份公文,至少能够明确煤矿的属性,即便各地的煤矿,会被盗掘,但至少能把这种行为,定性为违法,朝廷若想整治,就有法可依。

这一点十分重要。

就比如开平地界,早在明初的永乐年间,就有个开采记录,之后一直在被小规模的土法开采,没有人管。

但是煤务提举司一纸令下,说把那些私窑查封,当地的官府,立即便配合行动,私窑矿主也立即认罪领罚。

这便是行政的力量。

永昭帝与朝中诸臣,应该是认为薛蟠要借重的,依然是西山煤矿,于是便一事不劳二主,索性让他继续担任煤务提举司提举,如此便可两便了。

刘汉帝国的朝堂上,像这样一人身兼两职的,并不少见。

例如内阁六大臣,全都除了阁臣身份之外,在六部九卿,也都有兼职。

煤务提举司现在虽然每年能给户部上缴四五十万两的利银,但是毕竟只是个新设的小衙门,提举的官阶,只是正七品,对朝中大老而言,并不是太重要。

虽然忠顺王对这个位置,觊觎良久,一直想方设法地往司内塞人,却有薛蟠顶着,一直没能成事。

这次薛蟠自请就任长芦盐监,忠顺王便想把煤务提举司谋夺过来,却被内阁一直反对,反对的尤为激烈的,是新任户部右侍郎林如海。

林如海虽然不是阁臣,但作为户部的三把手,也已经跻身刘汉帝国的权力核心圈,此前的治河新策闭门会议,他也有份参加。

林如海作为贾家的女婿,自然清楚贾府与忠顺王的恩怨纠葛,如今已经成为贾府对抗忠顺王的主力。

这算是一种政敌。

忠顺王谋求的,必定是林如海反对的。

何况这一次忠顺王还是想从薛蟠手中谋求煤务提举司。

林如海现在虽然尚未点头认可薛蟠和林黛玉的亲事,但是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薛蟠暂时仍是林黛玉婚配的第一人选。

林如海进京之后,从贾母的态度中,猜到了她对林黛玉婚事的安排,想要把林黛玉许配给贾宝玉,让贾家和林家亲上加亲。

但是,林如海如今也借住在荣国府,就算没有特意关注,也对贾宝玉一贯的行径,有所了解,打心里认定,他绝非林黛玉的良配。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尤其是在有薛蟠作为对比的情况下,不喜读书,十二三岁依然在贾母、王夫人的娇惯溺爱之下,只会在姐妹堆儿里厮混的贾宝玉,就显得不堪了。

就算最终,薛蟠和林黛玉的亲事不成,在林如海这里,薛蟠也是一个值得帮扶的后辈。

实际上,这次薛蟠能够保住煤务提举司的职位,林如海就出力不少。

不过,对能继续担任崇文门税关衙门副提举,就比较出乎薛蟠的意料了。

崇文门税关衙门,作为京城的税务主管部门,在后世,自然是一个权力部门,但是在当下刘汉帝国朝廷中,却没有那么重要。

更何况,薛蟠只是副提举,上面还有一个提举韩涛。

虽然韩涛根本不管事,但是朝中大老们,真可能不知道这种情况,既然让薛蟠留任煤务提举司了,那么索性也让他留任崇文门税关衙门。

薛蟠满打满算,才在崇文门税关衙门任上干了有一年的时间,就把每年收取的税银,从八万来两,提升到了二三十万两,关键还是没有盘剥百姓,反倒是给平头百姓减了税,活跃了京城的商业氛围。

而被加税的商户,因为少了其他摊派,所以也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这场对崇文门税关衙门税务的改革,进行得波澜不惊。

薛蟠居功至伟,在京察中被评为“卓异”,也就理所应当了。

现在,崇文门税关衙门又恢复到了之前不温不火的局面,重新恢复普通,不被科举出身的进士老爷看重,所以没人来谋夺副提举之位。

而提举韩涛,出身正得没法再正了,一般人还真排挤不掉他。

所以,崇文门税关衙门的人事,也维持了平稳。

之所以没有剥夺薛蟠身上原有的两个任命,还有一个原因,是朝廷要借重他的经济手段,为百年大计治河新策保驾护航,却因为种种原因,只能给他一个从五品的长芦盐场同知的职位。

薛蟠可是要在长芦盐场,每年挣出来两百万两银子,才能保障治河新策正常推进的。

一年两百万两,不是那么好挣的。

至少朝中诸臣,没一个有这样的本事。

若是正途出身的官员,敢于接下这个任务,犒赏一个都转盐运使,甚至巡盐御史,都不为过。

薛蟠还是吃了出身不正的亏,才只官升一阶。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薛蟠还没有做出相应的政绩,交出满意的答卷。

只要他真的能在长芦盐政任上,做到自己的承诺,保障治河新策顺利推进,那么一届任期之后,官阶再升一级,还是有保障的。

治河新策的预计工期需要十年,也就是说,薛蟠至少要在长芦盐政任上,干三届任期,十年之后,有很大的可能,因功把官职,从现在的从五品,升到正四品。

杂流官员正五品的天花板,会被轻易突破。

当然,这是建立在薛蟠真的能在长芦盐政任上,做出成绩的前提下。

朝廷任命下达,已经是十月初了,并没有要求薛蟠立即上任,而是给了他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在十一月之前能够到任就可以。

这也是受这个时代交通条件所限,有些偏远的地方,光是上任路上,就得走一两个月,必须要留够充足的时间。

长芦盐政的治所,如今设置天津府,距离京城只有两三百里路程,已经算很近了。

但是朝廷依然按照惯例,给足了薛蟠到任前的准备时间。

既然如此,薛蟠也就不急着上任,在离京之前,要把京中事务,安排妥当。

因为身上的崇文门税关衙门副提举,和煤务提举司提举的职务,仍可兼任,给薛蟠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可以随时返回京城。

这对薛蟠而言,是一大利好,可以让他随时参与到红楼世界的主线剧情之中,不会因为离京外任而错过。

但是,薛蟠现在不是一个人,家中有老母妹妹,还有未过门的媳妇,离京上任之前,自然要把她们都安排妥当。

薛母和薛宝钗、薛宝琴,依然寄居在荣国府,倒是不需要薛蟠费什么心;史湘云会史府住了一个来月,又被接到荣国府来,与姐妹们在一起,也不需要薛蟠多做什么。

可是,薛母对薛蟠离京外任,却有些担心,禁不住唠叨了几句,“我儿从小便没有离开过为娘身边,现在要离京外任,怎能让为娘不担心?”

薛蟠笑着安慰道,“孩儿任职的地方,离京城只有不到三百里路,快马一日可回,孩儿会经常回来探望母亲的,等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了,母亲还可以带着妹妹去天津城看看,孩儿到时候带母亲去看看大海,若是母亲愿意,还能让母亲体验一下乘船出海的感觉。”

薛母笑道,“坐船出海有什么好体验的,为娘听说海上风浪大,船颠簸得很,娘的年纪大了,可受不了那样的折腾。”

薛蟠说道,“不出海,到海边吹吹海风,品尝一番海鲜的滋味,也是好的。”

薛母摆手说道,“我儿去天津上任,是去做正经事的,为娘帮不了你什么,怎么还能去给你添乱呢。”

薛蟠笑道,“这怎么能说是添乱呢,这是孩儿的一片孝心。”

薛母笑道,“为娘知道你孝顺,此事稍后再说,等你离京上任,应该已经入冬了,你一个人在外边,为娘实在放心不下,香菱这一年多来,规矩已经学好了,不如把她带过去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