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八号。
沈麟骑着高头大马,前往西城军营。
天气冷了,铁军官兵陆续撤回。
浪子滩留作骑兵的临时操练场地,每日只去两个时辰。
官兵全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城中军营。
小旗军官,都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办公住宿两用。
普通士兵,一队十二人,分住两间,并不拥挤。
当然,陈无双的娘子军驻扎在内城。
完全接管了沈家大院的防卫。
他们兼管后勤和医疗,也方便就近调遣。
自然不可能和男兵住在一起。
整个泸水铁城有三条大道,每条宽六丈,长度不一。
平整的水泥干道,足以容纳六辆载重马车对向而行。
贯通南北城门的,名泸水大道,南面临河嘛。
东西向的叫铁城大道,简单易记。
绕着城墙内一圈的环城大道,不到十里。
却是最长的一条路了。
南城墙下,最早搭建的木头房子,只是临时之用。
正在被陆续拆除。
以后,北城和南城,主要是移民聚居区。
统一修建的两层水泥楼,目的是防火,防石弹攻击。
每栋楼可以住六户人,下四上二,共六间房。
足够容纳一家好几口了。
这种布局,外面都是公用面积,是没有私家用地的。
所以,沈麟特意在二楼少建了两间房。
三十多平米的大阳台。
作为阳台晾晒东西也罢。
填上土,种花种草,种蔬菜都行。
这种房子,北城已经建好了一百多栋,。
最终南北两城,一共将修建三百多栋,两千套房子的规模。
足以容纳上万移民。
不是不想多修,而是城中土地不够。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原本泸水河村的近三百户人家,挡道的房子,被拆了大半。
这些人家,可以分配一套有水有厕所的新楼房。
不要房子的,就补偿二十两银子。
因为新楼房就是这个卖价。
在重新规划的地方,给你划半亩地,自家修房子去。
看起来自己要地修建,显得更划算。
毕竟地盘儿大嘛。
现在城内的工价水涨船高。
除非开到月工钱一两,还得包吃包住,不然谁给你干活儿?
二十两银子,很难修好一套房子。
当然,也有二十几户家里宽裕的,选自自建。
大多数人都高高兴兴搬进新房去了。
自来水实在稀罕,吸引力也足够大。
当然,人吃的的还是井水。
每栋楼前,都挖了压阀式深井。
你不讲究的话,河水也很干净,也不是不能用。
挖井的目的,是为了备战。
万一情况紧急,水塔那边的畜力抽水装置,被破坏了呢?
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并不排除。
沈麟是乐见其成。
他恨不得大家都去住楼房,那才好呢。
除非扩大城池,城内的面积早晚会捉襟见肘。
未来的大学校,都只能建在内城。
东边儿工坊,西面儿学校。
最前面,就是自家的大院子。
好在将来收养的孤儿,不成年,不结婚,都可以住宿舍。
宿舍楼可以修四层,七八人挤在一间房里。
容纳量,比居民楼要大的好几倍。
在沈麟的计划中。
几年内,泸水铁城都很难突破三万人。
这其中,居民只占一半,大半可能都是收养的孤儿。
这些十岁出头的孩子,教育个三五年,就可以分流了。
绝大部分男孩子,会直接进入军队。
剩下的人,则进入工坊和其他行业。
反正孤儿中,男孩的比例肯定大得多。
很多人看不到的就是。
沈麟开办学校,不仅仅是做慈善。
他的主要目的。
还是为了培养,信得过的军民两用人才。
于是,自家老师田文青的作用就大了。
今天,是开府建衙的好日子。
沈麟成立了军政部和民政部。
自己身兼军、民两部部长。
其他方面设立了三个司,参谋、作训、后勤。
分别由陈云、梁自忠、陈无双担任司长。
民政方面设立了六个司。
政务司、商运司、农牧司、工业司、营造司,文教司。
政务司由沈麟监管,涉及到人事和财税,不能马虎。
当然,柳楚儿担任了副司长,管具体事务。
商运司司长沈忠和。
工业司司长沈忠元。
文教司司长田文青。
农牧司交给了江北、东山的两个里长。
王成俊负责农垦;朱大有负责畜牧。
原泸水村村长沈中平,担任营造司司长。
实在太缺人了。
十来个村长,稍稍有点能力的都挂上了副司长的职务。
反正一个司,可以分好几个科。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民政部开始紧锣密鼓招募吏员,暂定为每个司十人。
军政部这边好办。
百户副百户就可以兼任。
应聘者也很多。
月饷一两银子起步,吸引力不小。
这时代的人,对当官还是很向往的。
沈麟和各司长一起参与考核。
首先要求识文断字,这就刷下去大部分人。
油滑、懒惰者不要。
各村村长是最了解情况的。
就算你想任人唯亲,也做不到沈麟这样。
他用的这些人,经过大半年的历练,确实显得出类拔萃。
没人说的出闲话来。
衙门饷银,是由夫人柳楚儿负责核对发放的。
她需要吃空饷搂钱了?
显然不可能。
所以,下面的司长,副司长就算想贪腐,机会也不大。
每个司划拨的资金,都需要重重交叉审核的。
民政部查不了军政部的帐。
可军政部却有权利请民政部的官吏去喝茶。
陈云的参谋司下有监察科,军民一视同仁。
泸水铁城本来就是军城,老百姓也是军户。
忙碌了两天,各部门人员配备到位。
最让这些新扎官吏激动的,不是钱和权。
而是进白宫的荣耀。
每人一间独立办公房,有水有独立的卫生间。
县衙里的那些吏员,都没这豪华待遇吧?
当然,五楼是没有这条件的。
五楼太高,水塔的水,暂时压不过来。
就只能成为会议室和休息区了。
沈麟原计划实行大农庄制度。
他希望各村老百姓都搬进城里来。
原有的村子,作为农垦时节的暂住地。
可这时代的人,及其恋家。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嘛。
就连已经当上了衙门司长、副司长的各里长和村长。
他们虽然掏钱,买了二十两银子一套的楼房。
却依然舍不得自己原来的老房子和田亩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