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帝与神祗立于天穹,共商帝国大事

天穹顶上。

龙撵之中。

董擢看着朱元璋,唏嘘不已。

历史对于这位大明开国君主的评价,毁誉参半。

因为朱元璋的出身,导致他每走一步,都小心谨慎。

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因素,朱元璋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可问题是。

后世之人,已经开了上帝视角。

他们能看出朱元璋采取各项措施的弊端。

也仅仅是因为了解了历史情况。

多了几百年的认知。

这并不意味着,后世之人的智商,就比朱元璋高。

更不能因为此后数百年出现的各种问题。

就将所有黑锅,都甩给朱元璋。

在董擢看来。

当代人只能对当代的事情负责。

没听说过要为死后几百年的事负责。

“群友。”

朱元璋不卑不亢。

“咱有一事想请教一二。”

此时的朱元璋,惊叹于沙漠皇帝的手段。

所以,想将当下解不开的矛盾,向对方倾述。

“但说无妨。”

董擢点点头。

“咱出于对大明边地安全的考虑。”

“欲坚决贯彻落实海禁之策。”

“然朝中有大臣,认为海禁之策,会阻碍大明发展。”

“群友有何高见?”

朱元璋对于最近的头疼问题,抛了出来。

“海禁么?”

董擢没想到,朱元璋会问这种问题。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朱元璋不像嬴政,欲谋长生。

这个底层出身的皇帝,就想让治下子民能够不受侵扰,安居乐业。

“朝臣可是说,会阻碍贸易经济方面的发展?”

董擢饶有兴趣问道。

“正是!”

朱元璋点头。

“有朝臣说海禁的弊端在于。”

“虽然保证了边民百姓的生存问题。”

“但却剥夺了边民百姓的经济利益。”

这是让朱元璋略感头疼的棘手问题。

一方面,朱元璋既想边民百姓能够安居。

另一方面,朱元璋又想边民百姓能够乐业。

二者似乎难以兼得!

“不知阁下可曾听说过一句话。”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海禁之策的根本问题,在于守护大明的边地安全。”

董擢又怎么会不知道如今大明的实力?

“时张士城、方国珍余党导倭寇出没海上。

焚民居,掠货财,北自辽海、山东。

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

“阁下的帝国海防力量极为空虚。”

“无力防守漫长的海岸线。”

“海禁之策,势在必行!”

董擢的这一番话。

让朱元璋深以为然。

董擢又道:“此外,阁下帝国初建,百废待兴。”

“暂不具备贸易的基础。”

关于这一点,董擢也是实话实说。

“须知实行贸易的基础。”

“是百姓吃饱饭后,还有足够的剩余物资。”

也就是剩余价值拿来交易。

“阁下江山,各地区都已生灵涂炭。”

“当下首要任务,是恢复生产。”

“让百姓吃饱肚子,而不是让他们购买各种商品。”

连饭都吃不饱。

谁能拿钱出来搞贸易?

“群友的一番话,让咱茅塞顿开!”

朱元璋宛若醍醐灌顶。

顷刻间恍然大悟。

对于现在的大明帝国而言。

朱元璋首先需要考虑的。

不是沿海百姓能否乐业。

而是沿海百姓能否安居!

董擢再道:“政策的实施,往往是基于当时的背景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脱离显示的政策,无异于井中月、水中花!”

“阁下作为帝国的开创者。”

“无能力预知政策实施几十年乃至百年后所产生的后果。”

“只需顾好当下即可。”

一句句话。

如同洪钟大吕,狠狠敲击在朱元璋的灵魂深处。

顾好当下?

朱元璋喃喃自语。

“今日听群友一席话。”

“胜读百年圣贤书籍。”

“朱元璋,受教了!”

此刻朱元璋打定主意。

禁绝沿海寇盗,维护海防、维护边境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等他日帝国百姓人人吃饱饭,穿暖衣了。

再解海禁之策不迟!

“群友远道而来。”

朱元璋解惑之后,准备邀请董擢进宫赴宴。

“不如到咱宫中开怀畅饮。”

“好让咱尽一尽地主之谊?”

这次朱元璋是发自内心想招待一下群友。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了。”

董擢摇摇头。

传送符篆的时间有限制。

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读秒状态了。

这次到大明位面,本就是见一见洪武大帝朱元璋。

人见到了。

比也装完了。

是时候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了。

此谓装逼的最高境界。

“未来定有再见之日,望阁下保重身体。”

“下回相见之时,再诉今日离别之景。”

董擢一挥手。

天空中沙尘滚滚。

一条黄沙巨龙浮现,托着朱元璋,安全回到地面。

在京都所有人的万众瞩目当中。

巨大的上古传送门,缓缓闭上。

那尊仿若神祗的身影,也渐渐消失不见。

‘洪武年间,帝与神祗立于天穹,相谈甚久。’

‘海禁一策,自当晚执行,造福大明边地百姓。’

史官如实记录......

飞卢18周年品牌升级回馈读者!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8月10日到8月20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