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三大商派,晋商,徽商,以及粤商。
粤商依赖果蔬,布匹,珠玑,犀角等等为主,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
原本是最差的,但是现在却是混的最好的。
因为晋商和徽商,现在都被莫名其妙的整的半死不活。
晋商自唐宋开始,就靠钱庄和盐业出名,原本最富裕。
前几年被朝廷一记重锤,封了钱庄,大明银行独家经营,到现在还没缓过气来。
晋商不是没想过反击,但是骷髅师的枪口下,死了一批作死的。
那帮杀胚发现钱庄,冲进去就是一顿“突突突”,人杀了,直接搬银子。
这风格是不是似曾相识?
对!
你没有看错!
后世抢了银行的经典一幕!
他们与土匪没区别!
更牛屁的是……
事后,还要给你安置一个抗旨不遵的名头,来一个抄家发配!
自此,自然没人蠢到与军队作对,转为地下经营。
但是,大明银行是陛下坐庄,一应官员为其站台。
同时,又以低利息,低手续费,全国连锁,优质服务,急速兑换等等一些列的优点,获得一致好评。
大明银行已经将晋商的地下钱庄,打得落花流水。
……
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徽商了!
海上出了个神经病一样的东西,玩绝户计的霸王,疯狂的掠夺过往船只。
于是,瓷器、茶叶、丝绸这些东西,现在根本卖不出去。
强行出海的,倒是没什么伤亡,就是赚不到钱!
他们现在等于被人抹了喉咙,在慢慢放血……等死!
……
江南,徽商饭局
与京城的两个土匪头子,坐地分赃不一样,这里一片哀嚎。
所谓的饭局,已经变成互相吐苦水的菜市口。
没办法!
天杀的海贼王,不知道从哪里冒出的混蛋。
其实力强悍得一塌糊涂,又是些不讲道理的蠢货,尽干些杀鸡取卵的活儿。
那帮人根本不管走私商船的死活,往死里劫掠!
他们比之倭寇还狠!
倭寇塞点钱就能解决,那帮断子绝孙的货色,每次遇到,都要劫走七成以上的财物!
注意!
别以为只是一百减七十,这么简单。
真这么简单,大不了提高售卖价格,还是有的赚的!
海上那帮生儿子没腚眼儿的,是这么玩的:
你走出去,遇到爱你的人,就没了七成财物。
然后,他在那等着你回来,还要减去七成!
嘛嘛p!
混蛋玩意儿!
原本能卖一百两的东西,一个来回,连十两都不到了!
这种玩法,谁还敢出海?
出海利润是翻几倍,但是也没到翻十倍的地步!
所以,现在这帮人,很多都不敢再出海了。
然而!
不出海,能干嘛?
家里丝绸、茶叶、瓷器堆成山了!
他们是欲哭无泪,只能到商会来诉诉苦,大家一起骂一骂天杀的海贼王。
也许,说不定,万一把那个混蛋,给骂死了呢?
……
商会不像影视剧那般,还有什么会长,副会长之流。
那是某国侵略之后,方便管理的产物。
商会,原本就是临时的松散组织。
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没有人喜欢被人约束,给自己找一个顶头上司。
最多就是钱多,威望高的,组织一下,说话有用一些。
一个华服老者出来,他就属于钱多威望高的,一出来咳嗽一下,就止住了嘈杂的讨论声。
他大声的喝道:“大家静一静!
这次喊大家来呢,是因为叶尚书的从子路过这里,卸任台州知府。
听说要升官了,进京述职。
所以,让大家一起去恭贺!”
户部尚书叶淇的从子叶贽,很早就进入官场。
其为官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一直都有晋升。
不过,永远不要相信,文官记载的史书。
尤其是跟江南一带的,更别相信!
在江南一带,但凡是个官儿,他就跟士绅富户的走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点,不接受反驳!
就算像叶贽这样,的确很清正,的确不招惹,不接见乡邻官商。
但是!
他真的干净吗?
答案,不好说!
他没有,他的家人有没有?
你需要生活,你需要买东西,你需要这啊,那啊的。
那就不可避免的,会被带进去。
今天人家给你便宜了几文钱,明天人家送了你家一副笔墨纸砚,家里人好感,没来由的就出来了。
然后,就是日积月累的吹风,总有头晕脑胀的。
只要不是何乔新和海瑞那种,送东西给你打回去,或者上交国库,尽干一些得罪人的事情。
那么,你就不可能干净!
所以,老者这话没有说太清楚,但是已经点到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该懂的都懂。
如果不出意外,叶贽会将这些士绅富户的东西,原样奉还。
甚至,他都未必见这些人。
但是!
商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无孔不入!
叶贽肯定不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那么自然有他的弱点。
很显然,弱点被找到了!
而且,叶贽自己还不知道!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开始了!
……
大明的盐政,采用的是:开粮纳中。
大致的意思是:朝廷根据九边重镇,军队需要军粮数目,在民间招标,中标的商人往边境军镇运粮。
然后,粮食运到以后,朝廷会给商人颁发盐引,接着商人凭盐引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方贩卖以获利。
这个办法,解决了朝廷边关重镇的粮饷问题!
自古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
洪武高皇帝七次北伐,太宗文皇帝五次北伐,能将蒙古残余势力,一次次的打得落花流水。
而他们的粮草足量的供给,却没有像汉武帝和隋炀帝,大量征召苦力,动摇国本。
没有劳民伤财虚耗国力就解决了粮饷问题,靠的就是这个办法!
但是!
朝廷这帮人,比较短视!
经过几朝官场贪墨之后,国库稍微空虚了,或者像成化皇帝没银子打赏了,再或者皇亲国戚变着法子的发财……
朝廷或者皇帝就疯狂的发盐引,皇亲国戚也疯狂的,向皇帝索求盐引,让盐引跟宝钞一样,搞得盐引不值钱了!
现在,出现了弊端!
很多商人拿着盐引,兑换不了盐!
他们排队领盐的人,都排到了几个月,甚至有的地方排到了几年之后了!
这不是坑爹吗?
盐商几乎快哭了,成天躺在户部门口,一人一根白绫。
你要不给解决,我先勒死一个,有了垫背的,就死给你看!
户部已经被勒了几个,有人生死不知。
户部尚书叶淇头都快炸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解决。
正好这个时候,叶贽来了,说到徽商也想在贩盐的生意上,掺和一脚!
这下好了,渣男狐女,一拍即合!
一个想法,在叶淇脑海中形成!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开中折色!
何不将食盐的买卖,改为直接拿钱买盐引?
至于军粮,从其他地方去调度!
此法到底好不好呢?
从税收的角度来说,自然是好!
当年的国库收入,就提高了几百万两!
那么此法烂不烂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烂到没边了!
有人说,这是大明灭亡的导火索!
此话怎讲?
张山风看了司礼监居然披红了,朱佑樘还同意了。
而且,六科给事中也没觉得有问题。
所以,圣旨还发出去了!
他顾不上皇帝不皇帝:“他t吗的没长脑子吗?
要是这么玩儿,九边重镇的军粮怎么办?
以后,谁负责运送军粮?
别看卖盐引能赚几个钱,运送军粮会更加费钱!”
这话是正确的。
运送军粮,费钱到什么地步?
这话是成化年间,余子俊修筑边墙的时候说过:“运送九十四万两的米豆,六十万两的草,花费的路费却是八百二十五万两!”
两百万两不到的东西,运费要八百多万两!
现在,朱祐樘都有点后悔了!
他没注意,没有仔细算过。
玩脱了!
每天那么多奏章,不是每一条都经过精密的计算,人总有失误的时候。
朱祐樘下意识的以为:运费能有几万两,就已经很恐怖了。
他忽略两点。
第一点自然贪!
余子俊的确没贪,这点张山风绝对相信。
但是!
一路几千里,沿途经过多少地方,会被克扣多少?
不说有多少府县,会被县令和知府搜刮多少。
最狠的是藩王,就是一个个超级收费站!
他们仗着身份,肆无忌惮,运粮队伍路过了,就不是过路费这么简单,那是要往骨子里刮的!
第二点自然是损失!
大明没有塑料袋,更没有汽车火车。
不提运送的人马吃喝,运送这么大批的货物,有个刮风下雨,你就要等。
说不定还有事故,翻车,坠落……
丢失押运之物,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是遇到个下雪,直接歇菜!
所以,朱祐樘做了一次,赔本到家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