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若是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之前的故事,可以说有一个算一个,不管他们是忠臣还是奸臣都得杀了。
因为那个时候或许有民为贵,君为轻,但恐怕你们也不会觉得这个民就是普通的百姓。
就算是有为民做主的好官,恐怕在他的心中,君尚在民之上。
这是历史的无奈,也是那个时代的缺陷性,所以才有了如今的我们。
这片土地上找到过很多种治理天下的方式。
有君权,有世家与君共治天下,有耕战体系,有耕读体系,士大夫崛起,有文官集团,有有大清酋长
但无一例外最后都在经历了短暂的光辉之后,变得颓然落幕。
所以最后我们选择了以民为主,也就是现在,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一种体验和答案。”
陈光年最后给自己做了总结,其实他不喜欢明,也不喜欢清,或许对于一个出生就是普通百姓的他来说,屁股在这里,他很难去喜欢任何一个朝代。
即便他是盛世,因为在这里或许你是没有钱买到某种东西,但是在那里,你即便有钱也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
这一场比赛其实陈光年赢得并不是很光彩,因为他最后拿出来了官方挂。
这一下子对方在继续说,只能顺着他说,否则那就不是辩论胜负的问题了。
不过胜利之后的陈光年没有多么开心,只是觉得自己学了许多的历史,但是最后发现这历史的真相似乎让他接受不了。
仿佛是那是一个漫长的黑夜,而他眼睁睁的看着这黑夜越来越深沉。
零星出现的几道启明星一般的存在,也仿佛成为了幻觉一般。
“这样的过去,真的值得骄傲么?”
陈光年真的感觉十分的疲劳,他深深的睡了过去,而在睡梦之中他似乎再次梦回明朝。
再次回到了那个世界,只不过这一次他不是嘉靖,他变成了他看到了另一个人。
他出生在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地方,叫做海南琼州,那里虽然算不上穷乡僻壤,但也绝对不是什么良善之地。
他家里有没有阔过他也不知道,他就知道自己的仅有的印象里,自己的爹是个穷酸秀才,总是说自己正直不阿,但却是让别人说,很是迂腐。
他的家业不多,老娘养着他靠着的是那几十亩的薄田。
田是真的薄,地也的确不多,毕竟这是可是海南琼州。
他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而这一年他的母亲谢氏刚刚二十八岁,虽然不敢说正值青春年华却也是有很多人想要将这个尚有几分姿色的女人娶回家。
甚至不反对谢氏带着这么一个拖油瓶。
但面对所有的求娶媒人,她拒绝了,她要给自己去世的丈夫守孝,要照顾好丈夫留给自己的这个儿子。
谢氏对他的教育真的很严苛,甚至让陈光年都感觉到了胆寒的地步。
不许他去和其他的孩子玩耍,不许他去做无用的事情,读书,识字,明理,向他父亲学习。
这已经不是严格了,这甚至都不能说苛刻,这是虐待,陈光年觉得如果放到他的那个时代一定会被口诛笔伐吧。
不过看着那穷乡僻壤的村子,看着那对着这几十亩薄田和尚有姿色的谢氏垂涎欲滴的人们。
陈光年慢慢的明白了,对啊,这里可是琼州,他没有了顶梁柱。
若是带走了谢氏,若是他没有能力,他们的一切将彻底的烟消云散,成为了他人的嫁衣。
在他的童年很是无趣,非常的无趣,等到了年纪稍微大一些,谢氏又散了大量的钱财送他到更好一些的镇上私塾。
当然,也就是略微好一些,微微好一些也就那个样吧。
整个州郡的教育水平他娘的在陈光年眼中都着实不怎么样。
这地方出个举人那可是真不容易。
而这个孩子也实在是极为自律,自律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可即便是如此,他的自律换来的也不是什么好结果。
他出生的时候正德皇帝还活着,可是当他混到郡学的时候,只是郡学而非中举,便已经是嘉靖十九年了。
这个成绩,也就是比范进好点,而且成绩着实一般,在陈光年看来恐怕若是没有意外他最多也就是个七品六品他都危险。
郡学嗯,也不怎样。
不过此时已经二十八岁的他,并没有因为这坎坷的求学晋升之路而被打击。
反倒是越挫越勇,在已经称得上是真穷困的家境面前,他只是告诉自己。
“穷就穷吧,人穷不要紧,日后若是失去了自己的良心,那才是真的彻底失败了。”
没错,二十八岁的他,现在就只剩下了一样东西,良心。
这个时候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刻下了一个真字。
他说,自己这一生也就只能做一个真人,去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
而他最讨厌的就是乡愿!
所谓乡愿就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乡愿,德之贼也,而孟子对他加以解释就是,善于献媚取宠讨好世人的人。
这种人在他看来,若是说他点什么不好,可却有举不出什么东西例子,似乎他做的合情合理。
想要谴责他有着实没有什么理由。
看他似乎是忠实诚信,行为有似乎相当廉洁,但是却又可以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大家都很欢迎他们这种人。
可是这种人最终是不会接受尧舜之道的,他也不想去遵守去学习。
他只是一味的妥协,迎合世人,俗称老好人。
看似是忠厚老实,但说白了就是保护自己,见到了问题也不会去改变,甚至不敢去反对。
明知道什么事情是好的,可是也不敢去拼死支持,说话模棱两可,最爱和稀泥。
这种人是这世间最多的人,也是所谓的乡愿。
他最反感的就是乡愿,所以他告诉自己,这辈子就算是一生不得用,也不能成为这种人。
“海瑞,这辈子可以死,但是不能成为任何的乡愿,哪怕死,也不能成为一名德之贼也的乡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