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章: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不得不说,当一个人获得胜利,可以带来巨大利益的时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随着头铁的言官被拉出大殿外后,底下的文武百官便和崇祯打起了擂台,围绕着赏赐这方面争论不休。

清流官员很快便病殃殃的退了下去,换上一个一品大员上来打擂,王守昌站出来说道:琼州府都督“李枭”,立有大功,不得不赏,臣以为可以像当初孙传庭一样,封三边总督,统率南方两广和云南一切军政事务。

王守昌也是一个老油条了,他可以看的出崇祯对于李枭的重视,但也不能割让太多利益,两广地区方面早就落入了李枭的势力范围内了,再加一个云南也无伤大雅。

他和李枭没什么利益冲突,琼州府的份额舍弃了便就舍弃了,王守昌的家族主要是靠贩卖官盐和赌场青楼的,势力大部分集中于京师这边,所以他不介意做一个顺水人情。

三边总督?名头听着挺唬人的,可实际上只是多了一个穷山恶水的云南,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的李枭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

“不够,远远不够!”

龙椅上,崇祯一只手拿着军报,来回的看着,一只手有规律的在书桌上敲动着,语气中充满了不满意的气息。

对于王守昌这个建议,崇祯不太满意,李枭耗费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不可能之图谋一个云南,所以这就是他对于王守昌的建议不满意的原因。

一个三边总督,远远满足不了他李枭的胃口。

而这时候,“前”琼州都督李牧站了出来,见到他说的话众勋贵武将便知道有好戏看了。

他与李枭是同族,叔侄关系,他肯定是要为李枭争取最大的利益的。

谁也没想到,他第一句话就让众人惊讶了:“启禀陛下,臣认为李枭有古之卫霍之风,实属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统帅”

此战不只是击溃满清叩关有功,更是斩杀了十万满清八旗,铸造京观,震慑异族,扬我大明天国上朝的威名。

况且李都督统治下的辖区,没有一个叛乱分子以及灾民,应当重赏,绝不可轻赏。

臣觉得应当封李枭为南方七省督军,负责南方一切军政事物。

随着李牧掷地有力的话说完后,朝堂上的文官脸上一片愤怒,武将也一脸惊讶,没想到李牧的胃口这么大。

“可以,朕非常的满意这个李爱卿提议的封赏”

“大伴,给朕拟旨,册封琼州府都督李枭为南方七省督军,将长平公主嫁与李枭,与皇家喜结连理”

崇祯厚重嘹亮的声音传荡在大殿,不断的冲击着众人的心房。

未等底下的文武百官反应过来,崇祯又给众人扔下了一个大炸弹,将长平公主赐婚给李枭。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此等封赏,与封王何异?”

“此等封赏如此厚重,请陛下收回成命”

反应过来的一众文官,随即大声喊道:”

李枭军事集团的势力太庞大了,一旦得到这些地盘后,实力还不得在翻一翻啊,一旦他有异心,整个大明王朝还有谁能阻止他?

底下以阁老周延儒为首的东林党文官,声泪俱下的劝崇祯收回皇命,大有一副你不收回,我就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上的表情。

而在他们东林党的预想中是五个省,没想到李枭的胃口那么大,竟然是整个南方,这就犹如在他们心头割肉一般,他们很多人的家族生意都集聚在南方区域。

一旦李枭拿他们开刀清算,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的家族产业。

而崇祯现在也是看透了这群人,这群人就是在大明身上的一群寄生虫,源源不断的吸取着大明的血肉。

而长平公主与李枭联姻就是崇祯的条件。

“够了”……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朕还是大明的天子。”

“散会”……

崇祯大声的怒吼道:”响彻了整个大殿,随后便走出了大殿前往了御书房,身后的太监王承恩紧跟其后。

“陛下,三思啊”

身后一众东林党官员嘶声力竭的挽留声,使得崇祯更加烦躁,前往御书房脚步也走得更快了一些。

“行了,陛下走了,你们就不要再继续演戏了。”

“不就是割肉嘛,你们又不是不被李枭割过,慌什么?”

一旁,在看戏的李牧不由的幸灾乐祸道:”语气之中充满着嘲讽。

“哼,乱臣贼子,吾等羞于你为伍”

看到崇祯走后,周延儒听到如此嘲讽怎能忍得住!冷哼了一句后便率一众东林党的文官,离开了大殿,打道回府共同商议对策。

“大伴,是不是很疑惑朕为什么要封李枭为南方七省督军?”

御书房内,崇祯皇帝坐在书桌的椅子上,对着旁边的太监“王承恩”说道:”语气之中充满了落寂。

“是的,陛下!老奴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给李枭封一个那么大的官,主持南方七省的一切军事事物,一旦他有二心?”

“那我们可就”……

“况且咋们大明的那些藩王们,能同意吗?”

太监王承恩站在一旁对崇祯皇帝说道:”最后的话没有说出口,怕犯了忌讳。

“呵呵,不同意?”

“不同意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屠刀,李枭可不是一个信男善女”

“你知道李枭麾下的众将,在长江天险,击溃闯贼李自成麾下的大将刘宗敏后,为什么只是单单渡过长江,在附近的承天府驻扎,而不继续北上剿灭闯贼么?”

“他们琼州府的军队是在养寇自重,李枭他在逼迫我做选择,”

“而我唯一的条件就是李枭与媺娖联姻,以谋最后一条退路”

说完这些话后的崇祯坐在椅子上,长舒了一口气,或许唯有旁边的王承恩,才能让他露出最真实的一面。

而身旁的王承恩听到这些内幕后,感到了浑身发凉,陷入了呆滞中,一时之间难以回过神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