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卖皇榜

古代百姓是没有捐献的想法或者先例的,让他们出钱,给寺院捐香油钱或许可以。

可让他们把钱给一个从来都没听说过的会,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这个会是由当今皇帝做背书也不行。

苏宇也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

第一,让老百姓认为,只要是给爱心会捐钱的人都是善人,至少嘴上这么说。

第二,为将来做准备,苏宇相信只要爱心会把灾区恢复好,就一定会有一些百姓会相信爱心会,慢慢的,不断做着好事,时间一久,所有人都会相信,当然这段时间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久。

苏宇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什么普通百姓,而是商人和世家大族,他们才是大头。

当然不是认为他们觉悟有多高,或者认为他们有爱心什么的。

一方面,他们有足够多的钱,最重要的是,他苏宇有可以利用的东西,能让他们不得不捐。

爱心会的消息传的差不多了,苏宇安排人写了几百封信分别送到京城和京城附近大大小小的世家。

为了让这些世家重视,苏宇还是以太子的名义送的信,不过信却是爱心会的口吻,还附带了爱心会的介绍和愿景。

信上没写什么,好人有好报,劝人行善,灾区百姓生活贫苦之类的废话,而是十分简单,委婉的表达了:

你不捐,上不了皇榜,你的对手可能就会捐钱上皇榜,如果这样,你应该可以想到后果。

信写了几百封,除了名字和地址不一样,其他的全部内容都是一样的。

苏宇相信,在上皇榜的名声诱惑下和可能自己落下风的恐惧下,这些人肯定会捐。

果不其然,那些世家大族收到信后没几天,就派人询问是不是捐了真的可以上皇榜,得到肯定的回答,纷纷掏出银票交给苏宇,并问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不用等很久。”苏宇微笑道。

他还有商人的钱还没收到呢?

信还是和前面一样,除了名字和地址变了,其他都一样。

不过苏宇,给了他们一个特例,可以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加上店铺名,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他们,并提醒道,皇上会看这份名单哦。

这一下京城和京城附近的商人都沸腾了。

上皇榜,皇帝能看到他们的名字,还能看到他们铺子的名字,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等自己上了皇榜看谁还能看不起他。

纷纷亲自坐着马车,来到爱心会总部,咨询苏宇是不是真能上皇榜。

有的还怕竞争对手也捐钱上皇榜,更是直接对苏宇说道“你让那个谁谁谁,不要上皇榜,我多出现在钱的三倍。”

苏宇微笑“这得看你们俩谁价格高。”

御书房中,皇帝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单有些头晕,除了让他盖章签名的地方,就全无其他位置。

又看了一眼,苏宇送上了捐款明细,这个儿子居然连几千两都收了。

不过这次真是收了不少钱,足足有九百万两,居然还给了国库一百万两。

“唉!”乾渊皇帝叹了一口气,既然收了钱就好好盖章吧。

“啪,啪,啪。”乾渊皇帝连盖了几十张皇榜。

……

“父皇,过后这些皇榜不要收回放起来,我们直接卖给上了皇榜的商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买到供起来的,这对于他们可是莫大的荣耀啊。”苏宇又建议道。

“这……”

乾渊皇帝犹豫,从来没听说过可以卖皇榜的,这是一丝一毫都不放过啊!

“父皇,卖的钱上交国库,一张卖两万两,可是将近两百万两的银子,不要白不要。”苏宇引诱道。

“依益王所言。”

皇榜以嘉奖令的形式,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很多百姓都没想到,还真的会有人,给这个所谓的爱心会捐献,而且还是这么多人,密密麻麻的名字,不上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是谁。

一时之间,全京城和京城附近都是在谈论上皇榜之人,当然都是一些好话,坏话或质疑的话,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是没人敢说的。

说得无非就是捐献的人,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深明大义。其中也不乏苏宇对舆论的可以引导。

他就是要把这些上皇榜的人传为善人,除了要对得起,他们给的钱之外,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想要扬名的人,来捐钱上皇榜。

要知道,此次上皇榜的人仅限于京城和京城附近的世家和商人。

而乾渊国这么大,按照这个形式多办几次,他的爱心会不就更有钱了吗?帮助的人不就更多了吗?

虽然这样做,好像有些势力的意思,以捐多少钱来决定这个人,是不是善人。

可这是古代,苏宇认为如果能利用这些所谓的虚名,帮助真正有困难的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这些世家和商人因为有钱有势,有的是扬名的手段,既然结果都一样,为什么不在自己这里,交钱扬名,这样谁也不吃亏。

有了钱之后,苏宇也不准备在京城多做停留,而是准备马上去灾区。

走之前,当然和诸葛慧和诸葛青云打了招呼。

此时的灾区除了,农村健康老百姓在下地干活之外,其他都是在休养。

农村的还好说,本来就是种地的,伤养好了接着种就行。

最麻烦的,还是各乡镇和城市中的百姓,他们可真的没什么事做了。

一场地震不光毁坏了他们的家园,更打破原先的经济格局,使这些人全部失业。

不过,这却不是目前最重要的,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除了伤病员,老弱妇孺在帐篷里住着,其他全部人都是直接在外宿营。

也得亏这些天没下雨,不然连在哪里躲雨都不知道。

所以苏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先从农村开始。

一来,茅草房容易建,材料也容易找,花钱少,还比较能快速建成。建好后还可以安排乡里的人一起住。

二来,毕竟这是古代,以农为本,先把农民的房子建好了,才好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其实,苏宇之前招收的一万名男人,早就开始在盖茅草房了,只是工作量太大还没完成。

苏宇一回来,直接下令,乡里或者县里,只要是健康,十岁到五十五岁,无论男女都去支援各自乡村,一同建造茅草房。

当然是管吃饱的,并且还发工钱,而且工钱还不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