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能想象那些人到底是怎么玩的……至少大部分普通人想不到。
既然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
这些有钱人对这方面有要求,自然也就有人为他们提供。要不然你以为爱泼斯坦是怎么崛起的?
关于爱泼斯坦的事情大家可以直接百度,总之就很明显,他通过拉皮条达到了人生巅峰……一个一文不名的家伙居然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亿万富豪……可想而知这个市场有多大。
这个团伙也是类似的业务,但更加黑暗更加残酷,他们相当于给奴隶主寻找合适的奴隶……别以为现代社会就没有奴隶。
在这个看似光明的世界里,却隐藏着一个无比黑暗的角落——人口黑市。当你还在为生活中的小烦恼抱怨时,有一群人正陷入生不如死的绝境。
你可曾想过人口贩卖的恐怖?那些被贩卖的人,命运究竟有多悲惨?人口贩卖,这个世界上仅次于违禁品贩运和军火走私的犯罪活动,如同一头狰狞的恶魔,吞噬着无数无辜的生命。尽管距离奴隶制度被废除已经超过百年时间,但现代奴隶依然大量存在。
2016年,现代奴隶数量为 4000多万,到了 2021年,这个数字已上升至 5000万。他们不被当人看待,每年为剥削者能带来至少 15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万亿的惊人价值,这个数字超过 150个国家的 GDP,可见其中巨大的利益网络。
人口贩卖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例如高薪工作诱拐,在泰国每年约有15000名妇女和儿童被贩运。
人贩子佯装工作中介,在贫困人口中游走,打着高薪工作的幌子,宣称有大把工作机会。
还有情感诱拐也是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贩子的作案场所从线下扩展到线上。2015年有机构调查显示,美国约有55%的人口贩运受害者是在网络上跟人贩子认识,并在素未谋面之前就有了如同朋友的关系。
人贩子会花很长时间研究目标,如在社交媒体上加自称某中学的学生,通过后要求学生推荐同学。当学生在网上表现出脆弱时,人贩子恰到好处地出现,逐渐赢得信任和好感。一旦建立亲密关系,人贩子便拥有了随意处置受害者的权利。很多中学生即便被诱骗,也因“创伤纽带”心理不愿配合警察调查。
人口黑市的受害者遭遇又都是什么样呢,商业性剥削人口黑市上约有50%的受害者被以各种名目,卖到世界各地。
而其中受害者女性达到了77%的比例,17%为男性,且受害对象正呈现低龄化现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强迫劳动来源国、中转国、目的地国之一,每年至少有超过 10万人被以劳动剥削为目的卖到这片土地上。
21年,美国媒体报道约有45000名找不到父母的移民儿童在美国失踪,很多人担心他们已被转移到人口黑市遭受更多伤害。
除了强迫劳动和商业性剥削,人口黑市的受害者还有被迫乞讨、出卖身体器官等遭遇。他们甚至会陷入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还是罪犯。
人口贩卖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人贩子从暴力绑架转向诱拐欺骗,利用高薪工作和情感诱拐等方式,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陷阱。他们善于挑选人们情感最脆弱的时候下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案场所更加广泛,难以被察觉。其次,跨国犯罪的复杂性增加了打击难度。人口贩卖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法律制度和执法力度不同,协调合作困难。
当然眼前这个团伙并非什么大团伙,他们不做跨国生意,他们更倾向于私人订制。
客户给出需求,他们完成订单。
所以他们总是目标明确,找到目标,下手带走,送给客户,然后交易完成。很少有计划外的动作。
眼下阿芙洛狄忒就是个例外。
这显然是团伙老大不可接受的,他们做的事情是妥妥的见光死,不仅是警察对此打击力度超乎想象的大,毕竟涉及到未成年人。更因为他们一旦暴露,最先找他们的绝对不会是警察,而是他们的客户。
他们的客户都是拥有极高社会地位的‘绅士’,他们不会允许任何破坏他们良好形象的事情发生,一旦他们有暴露的危险,他们会最先掐灭到源头……爱泼斯坦的死就是最好的注解!
那可是真正的富豪。
其实在2008年的时候,这家伙就因为相应的罪名被逮捕了!掌握了相关证据之后,当地警方在2008年对爱泼斯坦提起了刑事诉讼,但是在这滔天的罪行之下,爱泼斯坦却仅被判处18个月的监禁,每周有6天的监外工作,服刑地点也是私人区域的开放式牢房,这18个月的囹圄之灾对于爱泼斯坦来说,几乎和度假没什么区别。而在服刑期结束之后,爱泼斯坦更是大张旗鼓的召开了派对,邀请来了包括安德鲁王子在内的诸多社会名流。
甚至在更早之前,这家伙就遭到很多相关指控,可惜在08年之前,他的这些指控都被检察官拒绝起诉了。
爱泼斯坦的刑期结束之后,他立刻回归了自己正常的生活,依旧与权贵勾勾搭搭,依旧时不时召开疯狂的派对。就算人们都能看出世间的蹊跷和端倪,也对爱泼斯坦无可奈何。可就是这样权势滔天的富豪,也在最后被抛弃!
从201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勇敢的站了出来,向世人揭开了爱泼斯坦以及所谓权贵们的丑恶面具。那时的爱泼斯坦可谓是忙得焦头烂额,签署了大量的庭外和解协议,但却始终没能将自己成功洗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的进步,爱泼斯坦曾经的所作所为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见,网络的舆论变成了一把又一把锋利的剑刃,将爱泼斯坦那财富与地位的武装彻底砍碎。
然后他再次被捕入狱!
但哪怕在这样的如山铁证之下,爱泼斯坦也依旧没有服软,而是拒绝对指控认罪。最终,爱泼斯坦被投入曼哈顿下城监狱,等待最后的庭审听证会审判。然而在短短一个月之后,爱泼斯坦就被发现在牢房当中自杀身亡。
蹊跷的是:爱泼斯坦的死非常之诡异,在当代完善的监控系统体系之下,爱泼斯坦自杀那天的监狱监控竟然离奇的损坏,每晚都负责巡逻的狱警也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直到第2天清晨,爱泼斯坦的死才被人所发现。更为离谱的是:爱泼斯坦的同伙,法国模特经纪人布鲁内尔在因此事入狱之后,竟然也在听证会前离奇的自杀了,所使用的方式也是上吊。
但神奇的事情就是,没人再去调查两人的死亡了,连媒体都不怎么关心,好像他们的死亡无足轻重。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的能力有多恐怖。
团伙老大很确定,一旦自己这边出现一丁点问题,他也会死,他们所有人都会死!这一点毋庸置疑!当他们走上这条道的时候,他们的死亡方式就确定了,那就是有一天因为要掩盖这些事情而悄无声息的死去。
他们做的就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他还没活够!
可现在,他一个没看住,就让手下的小弟制造出了麻烦,他们最害怕,最讨厌的就是麻烦,因为麻烦就意味着变数,对他们来说,最好什么都风平浪静,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活得更久!
“听我说,老大。她并不是给客户准备的,我最近认识了一个人,一个阿尔巴尼亚人!你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而且他们很大方!更重要的是,他们很专业!”
手下的狡辩,让老大停下了抬起的手,他刚刚已经打算把小弟处理掉,包括那个意外的货物。
“阿尔巴尼亚人?说说。”
他想听听是不是真的有解决办法,如果对方真的只是管不住裤裆,他不介意再动手。
接下来小弟就以最快的速度说起了那个阿尔巴尼亚人。
他倒是知道这帮人。在美国,你说起阿尔巴尼亚,会发现大多数人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甚至还会有人以为这是个非洲国家……但事实确实,这是个典型的欧洲国家。虽然他们可能和非洲国家一样穷。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历史上先后被土耳其、意大利、德国先后占领,波黑战争时,又差点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周边邻国瓜分,可以说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再加上某些政治因素,它的政治立场也极为善变,既反苏,也反美,跟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极为恶劣,时刻处于战争状态。去过阿尔巴尼亚的人都对阿尔巴尼亚的一种人造景观念念不忘,那就是随处可见的碉堡,为了应对随时到来的战争,阿尔巴尼亚在国家经济濒临困境时,还动用了一个多亿美元,修筑各种战备工事,在西欧经济大幅度增长的时候,阿尔巴尼亚却成为了欧洲最穷的国家。
没有工作,看不到未来,让大量阿尔巴尼亚年青人离开家园,涌入欧洲发达国家,他们一无所长,缺乏文化,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人很多,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很快就发展成了令欧洲各国,包括阿尔巴尼亚自己都头疼不已的黑帮组织,因为其高度的组织性和粗暴的,藐视一切规则的暴力行动,很快就使西欧、中欧一带的传统黑帮,包括意大利的黑手党和法国的科西嘉公会,纷纷退避三舍。
2003年6月30日,专注搞事情的英国《太阳报》记者以皮条客的掩护身份进入阿尔巴尼亚,把阿尔巴尼亚黑帮遍及欧洲的人口贩卖网公诸于世,“一名成年东欧女性1000欧元,一个未成年少女750欧元,买十送一……”
在光天化日之下,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一名少女被人从大街上劫走,一天之后,她就有可能出现在意大利、法国、英国,或者任何一个西欧的发达国家,成为妓女,一个开着轿车的男人,来到偏僻的东欧乡下,只需要用最蹩脚的谎言,就能说服那里正在上学的孩子跟他去欧洲发达国家打工,然后生死不知,阿尔巴尼亚直到现在都是欧洲最大的人口贩卖中转站,没有之一。
阿尔巴尼亚黑帮残害女性的手段是令人发指的,毒打、注射毒品、虐杀……2010年上映的《飓风营救》中,对阿尔巴尼亚黑帮的描述并不是导演的想像,而是真实情况的再现,阿尔巴尼亚黑帮正借助人口买卖,把色情产业、赌博业、毒品交易像病毒一样传播于整个欧洲。
进入2010年以后,由于北非移民的黑帮和俄罗斯黑帮的强势崛起,阿尔巴尼亚黑帮的地盘不断缩小,可是,他们贩卖人口的产业链依旧完整,长期的黑色交易还严重腐蚀了阿尔巴尼亚政府,尽管为了加入欧盟,阿尔巴尼亚在2009年前后发起了一连串打击黑帮的活动,可是收效甚微。
因为长期的贫困、欧洲经济整体衰退,导致阿尔巴尼亚失业率居高不下是黑帮泛滥的罪魁祸首,尽管大部分阿尔巴尼亚人还是善良的,可为了生存,每个人每天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考验,长期的黑帮活动导致阿尔巴尼亚人在欧洲各国饱受歧视和指责,这个恶性循环直到现在还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不过这些事和美国没什么关系,虽然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灾难基本都和美国有关,但阿尔巴尼亚还真和美国人没什么关系,很少见,但是事实。
所以美国压根没多少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黑帮的活动范围也不在美国。
但,他们和美国的确有业务往来。
“你的意思是,把这个女人卖给阿尔巴尼亚人?”老大开始考虑这件事的成功率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