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中过蔡澜的毒。他说了这么一段话,大意是说:他去花了钱吃东西,然后把吃了的东西变成文字卖钱,然后卖得的钱再拿去吃东西。这样的人生虽然不会很富裕,但是多么快乐呀。
于是我的拷贝模式就是:花钱出去玩,把旅行经历写成游记卖钱,卖得的钱又拿去旅行。这样的人生虽然不会很富裕,但是多么快乐呀。
按照现在的流行文体来说,这是个标准的假新闻。也就是说,以上这段话第一个句号之前的部分是真的,之后那部分是假的。简单说来就是:这样的人生虽然看起来蛮快乐,但根本就是穷鬼的人生。
最近很郁闷。有杂志约“世界上11个奢华圣诞私享”的稿子——我怎么知道在哪里;有杂志约“在七星级酒店顶层做个美梦”——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做。倘若这些事情我都知道怎么做并且做过,还需要写稿子谋生吗?真是高估了我与人分享快乐的崇高品德啊。
穷游派的我好像得了“富贵贫血”,前辈提醒说,千万不能夸贵族富有,不能夸天才聪明。我在想,即便让我去住了七星级酒店,但是,要夸奖七星级酒店的什么,才能让目标消费人群看不出这个稿子是个死穷鬼写的呢?夸门童长得很帅吗?aosu.org 流星小说网
现在的杂志口味都“高尚”得让人费解,想上版面,要么地点刁钻,要么玩法奢侈。你打算去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看熏衣草?对不起,这可是投稿没人登,发贴没人看,连说起来都没人听的老土行程啦。
有杂志编辑说不要米兰的稿子,甚至不再问我在米兰到底是砸了秀场的T台还是跟黑手党私奔。她解释说该杂志“深度游”栏目的一个要求就是地点不能重复。吓死人,莫非都像抢占某某高地一样:某个旅行作者在俄罗斯插上一杆旗帜——此处我已经写过,谢绝后来者。
拜托,一个国家的好玩之处,值得深度游之处又不是可一不可再的。若让我第一次去西班牙的时候不去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直奔某个刁钻角落以获取可投稿的资格,原谅我,我们芸芸俗人哪有这样的觉悟?
又有某杂志说,写一个国家的美食,必须要是餐厅里的美食才好。菜市场和街头的不算。潜台词无非是“太低端,不符合他们的高端读者或者广告商的口味。”虽然我悲愤地拍着大量旅行资料告诉他们说:“看,看,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个国家真正的美食是在菜市场才能找得到啊!”该杂志主编还是很高端地从她的眼镜框上方悲悯地看着我说:“Youknow……(你知道……)”
所以今天的冷知识是:现代旅游界逼得人人都是一投身旅游界就玩高精尖项目,倘若想走投稿这条路,请先投资。
为了凑这个热闹,我在2月份曾经打算在伦敦丽兹酒店喝一个价值53英镑的下午茶,连小费加服务费加税,70英镑能买单,接近千元人民币。“这样的下午茶恐怕有百种点心可以任吃吧?”穷人想法刚冒头就被无情打击:其实不过一杯咖啡,一个松饼,一个蛋糕而已。当我咬碎了银牙之后,终于决定还是要“豪”一回,也不至于太辱没自己旅行达人的名声。
达人蔻蔻梁当然知道这种地方是要提前预订的,万一让查尔斯王子来了没有位子,多不应该呀。预订电话里面那嘴漂亮得如机器声一样的伦敦英语告诉我说:“对不起,从今天往后三个月内位子已经全部订满,或许看看6月有没有时间光临?”我有时间,但没有往返机票钱。
讪讪地路过丽兹酒店门口的时候,我还踮着脚张望了一下,吃不上,看一眼总是好的。门口那个老绅士门房用眼神形成屏障,然后用他殷勤中带着倨傲的皱纹无声问我:“我爷爷招呼过伊丽莎白女皇,我爸爸招待过撒切尔夫人,我招呼过戴安娜王妃,小妞您哪根葱?”
啊呀呀,咱们老北京的老舍茶馆门口有大碗茶,只要2分钱人民币一碗,也是写在旅游书上的名胜呀!
前天更郁闷,问老妈有没有兴趣去塔川看红叶——好歹也号称是中国三大看红叶的地方,再不济也是十大啊。结果我妈上网查了一下说,塔川的红叶是在农村勾下来烧火的那种叶子,圆的,根本就不是枫叶。所以,她的结论是:还不如去加拿大看一下红叶,再不行至少去个日本京都呀。
我又咬碎了银牙,作为一个分不清四季的老广东,红叶初体验就要去加拿大和京都,人生还有什么进步的余地?这种行为,跟那些去南极学滑雪,去k2(乔戈里峰)学登山的人有什么区别?
正当我打算义正辞严地想教育一下她时,就被她挤出皮袍下的穷来:“当然,去塔川便宜得多,一分钱一分货嘛。呵呵呵。”
提到了钱,眼前又浮现起杂志主编的眼镜框:“农村红叶的稿子我们是不刊登的哦。关于红叶这个事情,最好你写一下全球10个最奢侈的看红叶的路线,配合沿途的高尔夫呀,酒店呀,高级定制的美食啊。你有这样的稿子吗?”
我顿时想起在古巴时看到那些开着敞篷老爷车沿着海边飞驰的美加豪客的舒畅嘴脸,勉励自己多写两个字:人生总有一天能靠稿费住上7星级宾馆吧。
干巴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