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品鉴会

肃王府。

富商云集,巨贾齐至。

在座之人,都是天下各地赶来的富商巨贾。

他们收到范希哲的消息后,当即就动身赶了过来,只因为肃王的名头。

不管肃王究竟打得什么主意,他都是大明亲王,还是权势滔天的大明亲王!

李弘壁隐于幕后,并未当众露面。

毕竟他是堂堂大明亲王,若是与这些商贾混在一起,只怕那些文臣又要叫嚣着弹劾他了。

范希哲施施然地走到众人身前,在众人诧异目光中,手拿木锤敲了敲。

“咳咳,诸位都是熟人,那客套话也就不多说了,此次品鉴会将会拍卖一些奇珍异宝,以及制定一个商盟。”

拍卖?

这种方式,倒是新奇。

“老范,怎么个拍卖法?”

人群中,一名富商提出了疑问。

范希哲这些年来走南闯北,因为驻颜膏这门生意,与各地富商巨贾都有过合作,所以此刻一眼望去,大部分都是熟人。

比如出言这个大胖子,就是徽商代表人物,当年给太祖高皇帝捐献钱粮的江元之子江枫,因为当年的捐献之举,因此得到了朝廷的特别优待,一跃成为了徽商代表,执牛耳者。

再比如不远处坐着的那个一身儒生打扮之人,叫做王开文。

此人乃是蒲商王文显,家财万贯,以盐商起家,为商善心计,识重轻,能时低昂,以故致饶;与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又善势伸缩,因此成了山西晋商的代表人物。

李弘壁看着范希哲准备的这些资料,露出了了然之色。

一个个可都是狗大户啊!

这晋商因为开中法,确实赚得盆满钵满。

太祖朱元璋虽然把蒙元赶出了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退居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仍实力不俗,一直伺机南下光复大元,成为大明朝的严重边患。

随即为抵御蒙元南侵,朝廷又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9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但是为了解决长城沿线驻军的军粮运输问题,太祖朱元璋借鉴宋代的“钞引法”实施“开中法”,军队守边,商人供饷,以盐为中介,故曰“开中”。

简单来说,就是把食盐的专卖权授给商人,条件是由商人承担运粮任务,让商人们运粮到边疆,由封疆大吏发给盐引,然后再回到指定的盐场凭票买盐,之后再卖到指定的地方去,由此就产生了不少粮商、盐商。

山西是传统的产盐地,又靠近顺天府,紧邻蒙古草原,其北边驻守的军队较多,所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这些晋商牢牢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了运城的食盐、粮食和上党的丝绸、铁器的商业价值,最出名的就是蒲州的王家和张家。

大明名臣张四维和王崇古,正是出身于蒲州的盐商世家。

现在是永乐年间,晋商只是初见雏形。

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比如眼前这个王开文。

听见江枫的追问,范希哲早有准备,朗声回答道:“拍卖方式很简单,我会详细介绍每一样商品的特点优势,然后宣布起拍底价,诸位若是谁想要可以举起手中的号码牌参与竞价,最后价高者得。”

“当然,范某必须得提醒诸位一声,这里是肃王府,所以希望诸位量力而行,不要恶意竞价,若是最后不能交割钱款,破坏了这场拍卖会,诸位想来应该承受不住肃王爷的怒火!”

此话一出,在场的富商巨贾都是心中一惊,暗自泛起了思量。

他们当然不敢恶意竞价,那可是肃王李弘壁,得罪了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范希哲一边说着,一边有人将部分拍卖品捧了上来。

一众富商看了顿时颇为意动,他们一生经商逐利,自然清楚这些奇珍异宝背后代表着的惊天利益。

似乎为了刺激一下这些富商巨贾,范希哲脸上微微一笑,直接抛出了一记重磅炸弹。

“其次,为避免诸位不积极,此次前三名竞拍成功者,将直接成为日月商盟的成员;前五名竞拍成功者,享下一次品鉴会同价优先购买权;前九名竞拍成功者,获得秘制大礼包一份……”

为了第一次品鉴会大获成功,李弘壁也是卯足了心思,想尽了办法。

这第一次品鉴会,赚取银钱只是小事,观察这些富商巨贾的财力,组建日月商盟,将他们给拧成一股绳发展工商业,这才是重中之重。

自太祖朱元璋起,大明天子都忽略了商税,还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东西有多么大的利润,尤其是三省市舶司等地,那简直就是暴利!

所以有必要让朱棣亲眼看看,大明王朝的商贾魅力了!

一众商贾听到这些福利,顿时就有些意动。

只见江枫高声询问道:“老范,什么秘制大礼包?”

范希哲和煦一笑,直接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也就是说,前九名竞拍成功者,可以获得捐监的资格!”

捐监?

这是什么意思?

范希哲大有深意地提醒道:“这‘捐’嘛,就是捐钱,而这‘监’,指的是国子监!”

“诸位都知道,国子监乃是我大明最高学府,也就是说,只要取得了前九竞拍成功的资格,这九位就可以举荐族中优秀的杰出子弟,进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难以置信地看着范希哲!

这位肃王爷,还真是好大的手笔,好惊人的气魄!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完全剥夺或严格限制了商人、娼妓、优伶、皂役、胥吏及其他“贱民”及其子弟的应试权。

也就是说,商贾的孩子想要参加科举大考,改变商人这卑贱的身份,也不是没有办法。

但是这个办法,太困难了些。

李弘壁在幕后冷眼旁观,瞧见这些富商巨贾欣喜激动的模样,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士农工商,这是亘古不变的阶级啊!

现在是大明初期的永乐年间,因为太祖爷对商贾得无比痛恨,所以他们的处境很是可悲。

别说参加科举大考了,商贾们遭到了朝廷严厉打压,平日里连锦衣华服都不能穿。

明明家财万贯,在外面也只能穿粗布麻衣,根本不敢嘚瑟。

不过到了大明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朝廷的纵容默许,商贾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如张四维、王崇古、马自强等六部宰执,都是出身商人家庭,还坐到了位极人臣的高位。

与他们相比,范希哲这些出生在大明初期的商贾,日子可就悲催得多了。

现在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捐监的资格,就激动兴奋成了这般模样,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说到底,大明初期的商贾,有钱没势,悲催得不像人;大明后期的商贾,有权有势,猖狂得不是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