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进入汉中的消息,并不仅仅是让这汉中一地掀起了无数的哗然,更是让整个益州,乃至于上庸和荆州甚至是天下都为之震撼!
迁徙汉中之民众入关中。
袁绍的这个决策让曹孟德之前所有的计划都毁于一旦,同时也让袁绍的心思彻底安定了下来。
他知道曹孟德在益州布置了陷阱等着自己,但是不管孟德的陷阱到底是什么,只要他将益州搬走了,所有的一切都会推倒重来,他所谓的布置和陷阱,自然也就成为了笑话。
到时候自己稳定关中,坐稳西北,大势已成,那些藏匿在暗中的宵小之辈到底还会不会继续帮助曹孟德尚且在两可之间,夺取中原,再造天下也是指日可待了。
同时,袁绍麾下的十万大军也终于是派上了用场,原本以为这十万大军和数千的精骑的目的是为了拿下汉中继续进攻西川的。
谁知道这十万大军之中的一大半都是用来做迁徙的。
再强悍的手段,在这种大范围迁徙之后,也所剩无几了,最后根本就成不了规模。
而汉中诸如杨氏等豪族自然也是想要反对这件事情的,只不过他们的反对在袁绍的十万大军面前毫无作用,最后只能带着满脸的凄凉跟随袁本初乖乖离开...
至于杨氏之前用尽了手段才换来的土地,自然也就如同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土地,是不可能被带走的东西。
汉中的百姓带着满脸的悲伤也走向了秦岭的方向,在大军的压制之下,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同时,袁本初并不是在汉中就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而是率领三万精锐全面控制了汉中之后,在张鲁的“主动”请缨之下,以张郃为先锋,以沮授为主将直接前往了巴郡。
那里有着无数巴人賨人,都是张鲁这些年在益州的成效,在益州的布局。
之前因为张鲁撤回了汉中本土,加上袁绍即将到来,刘璋也是抓住了最后的机会,下令麾下的大将庞羲直接带领大军杀了过来。
只不过庞羲虽然也是刘璋麾下的老将了,但在巴地一直没有能够打出来什么成绩。
而这一次也是毫无意外,巴地的战斗进行的格外顺利,顺利到都掀不起来半点风浪。
对于这个结果,其实大家倒也不算是感觉到震惊,用沮授对益州的分析来说就是,刘璋有些能力但却过于暗弱了。
他想要坐稳益州这个位置不容易,益州和荆州所面临的的局面其实类似,但两个人做出来的选择却是完全不同的。
刘表将自己还有荆州的希望寄托在了荆州的世家身上,然后依靠自己的名望稳定局面,并且逐步提升自己亲族的地位。
而刘璋做不到这一点,他不是他的父亲刘焉,所以也就没有刘表身上的名望。
加上刘焉虽然给他留下了不少老将,但他的身份不是嫡长子,是他前面的兄长要么就是死了,要么就是...总之就是一系列的运气和手段之后他才登上这个位置的。
所以他的身份,也并不能够保证他父亲给他留下的那些老将就那么的忠诚,这一点他又不如江东的孙策。
同时,刘璋本身也不是毫无能力之人,在这种局面下,他仍然能够平衡西川的势力,用东州士人抵挡本土的豪族,剿灭本土的叛乱。
然后再提拔部分本土豪族从而稳定自己的地位,顺势可以说是抛弃了东州之人,让东州士人不能够壮大,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论权谋手段,刘璋是没问题的。
不过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刘璋的手段是有,但也就是有那么多了。
在他的一系列权衡之下,西川本土的豪族并不满意刘璋给他们的好处,自然也不会对他完全听命。
有被他拉拢之人对她感恩戴德,但更多的还是对刘璋不喜,甚至想要摆脱刘璋之人。
只不过为了自身的安全,这些人一直没有言语罢了,但如果不给他们利益或者让他们找到了机会的话,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舍弃刘璋。
至于东州之人就更是如此了,为刘焉刘璋两父子稳定益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今他们面临的局面...东州之人是因为关中战乱从而无家可归才进入了西川,并且被我等称之为东州,他们是无家可归,又不是...傻!
有些事情他们还是很清楚的,刘璋对待他们是如此的态度,东州之人也是会想一些办法抗衡刘璋的打压。
他们不是益州本土之人,所以做不到在西川掀起叛乱。
可...养寇自重这种办法他们还是可以的。
为了让东州之人牵制西川之人,刘璋必须要给他们兵马,可换而言之,东州之人有了兵马就有养寇自重的本事。
这就是巴郡一直无法得到稳定的原因。
这一次进入巴地,目的并非是将庞羲击溃,而是要在西川散播消息,大将军听闻了益州这些年聚拢了不少贤良俊杰。
但却因为汉中道路不通,从而无法为朝廷效力,宛若一方与世隔绝之地。
如今大将军亲临汉中,进入益州就是为了彻底打通朝廷和益州之间的道路。
让益州的贤良俊杰可以进入朝廷担任官员...”
沮授和张郃进入巴郡之后,第一时间就将这个消息放了出去。
原本因为袁绍大军挺进汉中的消息,西川之地就已经被震慑了一次,刘璋治下一片哗然,所有人的头顶都仿佛笼罩着一片乌云一般。
让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如今袁绍的这个消息,更是让整个西川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之中,尤其是刘璋更是有了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而接下来张郃击败庞羲,大军彻底挺进西川的战报,让刘璋彻底慌了手脚。
“严颜呢,张任呢,还有循儿...快,将他们都叫来!”
当刘璋的命令传出成都的时候,诸葛亮的信也终于传到了贾诩的手中。
看着密信之中的内容,贾诩的眼睛慢慢瞪大...
“诸葛孔明,这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果然是在麋芳那小家伙的身边待的久了,连孔明这么谨慎的人,做事都开始大手大脚了起来。”